更新时间:2008-12-12

梅兰芳:陈凯歌的梅兰芳

上周北京降温,风刮得冷到人骨头里面,却正是看电影的好时间,因为人比较少,所以去金源星美看了陈凯歌的《梅兰芳》。片子长达两个小时四十分钟,陈导演拍的中规中矩,值得一看,不过要我说,值得看的是梅兰芳,却不是陈凯歌。

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刻薄,而是因为梅老板的一生太过传奇,太过绚烂,本事太大,名声也太大。解放以后国家评定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只有两位,梅兰芳,周信芳,其他人本领再高强,四大名旦的其他几个,甚至马连良马老板也没评上。更不要说,还有一种著名的表演体系是用梅兰芳来命名的。

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生命中自然有说不完的动人故事,陈导演选来选去,挑了几个线索。首先,贯穿全剧的是邱如白和梅的亦师亦友的关系,邱的原型是齐如山,当年梅党的领袖(梅党有点象现在的姚团队),至于他是不是对梅的生活,包括婚姻,艺术,有那么大的制约力,我不知道,不过前几天恰好在《万象》杂志上看到齐如山写给梅的几封信件,头一篇就是电影里面提到的改编“汾河湾”里面旦角动作的建议,洋洋洒洒几千字,具体到一招一式的配合,大约因为是头一封信,两人还不熟悉,所以信的抬头写的是“畹华艺士足下”。据说梅兰芳接信后欣然接受齐的建议,在和谭鑫培的合作中加上了身段,赢得满堂喝彩。齐深受鼓舞,在没见面的情况下,给梅在以后的两年中写了一百多封信。

齐如山要算,也算是个文人,也有说是戏剧家的,绝对不是当官的,也不是原来不懂得京剧的门外汉,他留过学,会外语,出国考察过戏剧,家里上两代都中了进士。在信里他还提到“昆腔”高于“皮黄”,因为舞台安排更为细致,每个角色绝对没有懈怠,空余的时刻,就是文人取向的明证。

所以电影里面说他花梅兰芳的钱雇人假行刺,未免牵强,因为有说法刺客实际是孟小冬的粉丝,因为梅孟交好,孟不出来演戏,所以刺杀的对象是梅而非孟。不管如何,齐不是一个旧式捧戏子的同性恋,也不是一个阴谋家,更不是一个疯子,电影里面把他写成这样,所以不敢用他的真名字,只好起了个代号。杂志里面还有一封信,是后来齐如山过六十生日,梅兰芳给他拍了一个电报祝贺,老头接到电报以后写的,絮絮叨叨两个人长达二十多年的交往历程,对梅记得他的“贱辰”感激不已。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关系,已经不同以前了,虽然抬头改为“畹弟鉴”,看着亲热,但是其实两个人已经有两年多没见面了。据说交情变淡的开始,是因为齐如山反对梅兰芳纳妾。

纳妾说的是电影中的另一条线索了,就是梅兰芳和孟小冬的关系,或者说是梅兰芳的感情生活。电影中把梅孟的关系处理成柏拉图似的短暂精神恋爱,梅的老婆缩减成福芝芳一位。其实当时梅孟开始交往的时候梅已经有两位夫人了,福也不过是个两头大的夫人之一,别看电影里面老仆人一口一个大奶奶的叫,据说当时人家提起福芝芳,说的都是“福二”。不管是大,是小,“福二”在家里作主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大夫人姓王,为了照顾梅的演艺事业,生了两个孩子后,做了绝育手术,谁承想两个孩子都因病夭折了,王夫人非常悔恨,为了给梅家传后,才同意梅兰芳娶个两头大的二房,梅家的四个后来成年的孩子都是福夫人的(也夭折了好几个)。

梅孟是典型的绝配,两个人都才华横溢,都红透南北,台上台下都漂亮精彩,却不是能恋爱成功的那种类型。夹杂在两个人中间的人和事情太多,有两个人的拥趸,家长,福二,还有梅团队。当时两个人好得不行,一点也不柏拉图,而是一边否认,一边在外边搭筑金屋,过起了小生活。福二肯定不是王夫人那种宽宏大量的角色,两个人于是一个在里一个在外的争来斗去,中间自然无数风波,梅兰芳也曾经跑到天津给重新登台的孟赔礼道歉,也曾经因为去美国带谁不带谁而颇费踌躇,福孟各有各的理,最后只好谁也不带。

孟小冬以一个女性唱老生,性格自然比较刚烈,尤其是委曲求全的不求名分仍然得不到认可,自然是内心怨恨。再加上梅团队也出来捣乱,据说他们曾经开会研究这个事情,分为福派和孟派,最后是福派通过表决占了上风,理由是福夫人可以照顾梅老板,而孟冬皇是要被人照顾的。还是据说,当年梅兰芳的伯母去世(梅兰芳父母早逝,由伯父母养大,他的伯父是长期为谭鑫培伴奏的胡琴圣手梅雨田,在梅兰芳登台的第二年也过世了),孟小冬来灵堂拜祭,梅兰芳低头求福夫人,说小冬已经在门口了,不如让进来拜一下。福夫人当时身怀六甲,说你让她进来,我就血溅灵堂,一尸二命。梅左右为难,只能让孟委屈。有这么多人和事跟着掺乎感情这档子事,以梅兰芳面面俱到的性格,结果自然只能以分手告终。据说孟分手的时候和孟小冬撂下狠话,以后唱戏要比你强,嫁人也要嫁个比你强的。

现在电影里面把这些都简化了,变成孟成为识大体,顾大局,保护京剧艺术家的女知己。其实现实中,孟后来服侍其师叔余叔岩五年,得其精华,却因为身体不好,不能长期登台,是不是唱戏比梅强,终于无法比较了。至于嫁人,孟后来当了海上闻人杜月笙的五姨太,杜临死才和孟办了结婚仪式,强还是不强,更是只有天知道。现实和电影比起来,其实更令人唏嘘。抗战胜利后,杜举办义演,一共十场,梅八场,孟两场,但是两人从不碰面。可是在孟挑大梁的两场过程中,梅兰芳在家里一直守在收音机旁边,听转播。这个说法,我信。

至于最后一条线,梅兰芳蓄须明志,抗战八年,拒绝登台,事关民族大义,没什么可说的。在霸王别姬里面的程蝶衣是为了救师哥的命而去日本司令部唱昆曲,一个演,一个不演,各有不一样的动人在其中。

陈凯歌转来转去,比起霸王别姬来,我觉得倒是退步了,几条主线都写得意犹未尽,都不到位,本来足够的戏剧冲突,反而淡化了。也许这和梅兰芳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艺术顾问,一个是原著有关。虽然陈导演屡次说,梅家人很大度,不在意,但是穿着梅博士生前留下的行头,陈导演的梅兰芳,总是有点缩手缩脚的。从表演上来说,青年梅兰芳显然比黎明演得好,黎明的蹩脚普通话,过于木讷的表情,只能算及格,好像一个文艺中年,却没有艺术大师的风范。

陈红虽然是本色出演,可惜老不演戏了,或者是水平有限,演起福孟的对手戏来,怎么看也不如章子怡。章的问题是演老生总还是吃力,现学京剧,总是花架子。和黎明一样,看着都有点“隔”,比不上张国荣,用命去演。

倒是孙红雷的邱如白演的有点突破,王学圻的十三燕,英达的冯六爷都很不错,压得主角都透不过气来。甚至电影里面的费二爷,冯三都有人叫好,其实戏就是如此,我姐夫曾经说过,国人演的各种混混一直都很出彩。

电影里说,梅兰芳推陈出新,战胜十三燕,是时代的胜利。京剧现在几乎衰亡了,也是时代使然,时代变来变去,其中不变的,只有人的因素,或者说人性的因素。当年我们学课文,鲁迅老先生教育我们是文学的阶级性要战胜人性,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就说,从现在看,还是写人性的文学流传的要久一些。不能说陈凯歌的梅兰芳没有写出人性来,而是写得太肤浅了,太普通了,和片子的色彩一样,太平淡了。又是和霸王别姬比,我现在回想一下,都觉得色彩饱满,动荡时代里面漂浮的人物饱满。其实,冲淡也可以感人,更可以有力量,只是从陈导演的梅兰芳电影里面看不出来。

几年前,陈导演拍的无极,确实是个超级烂片,但是看了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以后,我说,无极虽然烂,但是你还可以看出陈导演还是有追求的,张导的片子才是真烂。现在陈导转身回来,小心翼翼的,开始向张导看齐。

还是讲个小故事吧,当年梅兰芳,齐如山几个人一起游香山,在鬼见愁旁边看见一块平坦巨石。齐梅一起,弄了个大大的梅字刻在上面。后来香山管理处的人说,这样做还是未经许可破坏文物,要罚梅博士。处罚的条款却很有趣,是要梅为小学义演一场募捐,梅博士满心欢喜的演了一场拿手的“宇宙峰”。现在去香山,好像还可以看见那个“梅”字,那个时候的梅老板,多风雅,多活波,难怪梅去世以后,齐如山在台北捧着梅的照片伤心,垂泪。

说实话,京剧的好处,我不是很能欣赏的来,但是据梅派的传人张君秋回忆,他曾经和梅老板一起演出霸王别姬,梅演虞姬,张演丫鬟,虞姬自刎的一刻,张说他完全看呆了,感觉梅好像真的头身分离。张说,本来他应该喊一声“主母”,但是情绪激动之下,他脱口喊出的是,“干爹”。

这样的人,这样的戏剧,这样的艺术,确实应该不朽,甚至拍这个人的电影,都应该不朽。只可惜陈凯歌的梅兰芳,没有做到。

http://blog.sina.com.cn/zhongtingdibai

梅兰芳(2008)

又名:Forever Enthralled

上映日期:2008-12-05(中国大陆)片长:147分钟

主演:黎明 章子怡 孙红雷 陈红 王学圻 余少群 英达 安藤政信  

导演:陈凯歌 编剧:严歌苓 Geling Yan/陈国富 Kuo-fu Chen/张家鲁 Jialu Zhang

梅兰芳的影评

midi
midi • 没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