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10-19

梅兰芳:一些不满


2013年第一次看,被惊艳,立刻去学校图书馆找来梅兰芳的书,看完书又看了梅兰芳晚年霸王别姬的录影,又去看了霸王别姬的电影。那个时候才高一,真是被迷进去了,甚至本科时也因此看了那么多戏影的书,我个人这几年 诸多的源头 算起来其实都源自这部电影。中间这七年再也没有看过,今年又看,却生出了一些不满。或许因为梅家梅派都有后人,这部电影就必然不能客观,要顾及方方面面很多东西。

戏分三段,青年学戏改戏,中年和孟小冬的恋爱,爱国抗日。

先说青年时期,梅被邱的戏剧精神打动进而与邱通信,进而改戏汾河湾,这本是一段很强的戏剧行动,但可能为了篇幅,这些行动的源头竟只是最开始邱的一段空洞演说。打擂台时期,十三燕那一波的人物动机并不明朗,仿佛为了打擂台而打擂台。为什么打擂台就要签经济契约?这都归结于小人作祟来推动人物行动剧情发展吗?(让人不自觉地在看电影的时候告诉自己,哦…十三燕要挂了,因为畹华要成长了,因为剧情需要了)

再说恋爱戏,恋爱戏单独作为一个单元来看没毛病,梅兰芳和孟小冬因戏生情,但孟小冬最终为了成全为了“座儿”的梅兰芳,成全“圣人”梅兰芳,如邱如白所说,还给梅内心的孤独,梅才能在台上创造出美,创造出“伶届大王”该有的水平,孟小冬就为了“艺术”,离开了梅兰芳。其实我想看的是台上台下性别颠倒的美,艺术纯粹和生活琐碎的碰撞(据说孟小冬和梅兰芳结婚了,但梅家长辈去世,孟去戴孝,梅家人不让人进门…电影不这样拍,大概考虑到梅家后人还在世吧,这不能苛责,但确实有些许的…emmm),另外,可惜的一点是,章子怡扮演孟小冬唱戏的时候,太假了,真的不像是在唱戏诶…好遗憾。

最后部分的蓄须明志,邱为了艺术想让梅再唱戏,梅不愿为日本人唱戏,无解的死扣。梅拒绝为日本人唱戏,当然是正确的,不过只论电影艺术的话,我觉得实际上这一章节邱的戏却完全盖过了梅。梅的部分仿佛就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虽然是据史拍,可在艺术上来看,总显得有些平(如果电影本身基调就是”平“我无话可说,但它分明不是)梅被带去日本人处,关起来恐吓,其实可以拍得更可怖,但只不过是日本军官的几句吓唬,给我感觉就像是隔靴搔痒,没有戳到痛处。日本方面亲梅和利用梅的两派对比,仿佛是太多文艺作品选择的模式,一方为了纯粹艺术一方为了政治,就怎么说呢,有点失望吧……随后梅蓄须明志,打伤寒针,结束得匆匆又匆匆,突然就抗战胜利了,突然电影结束了。邱的部分反而精彩,(所以我不知道这电影究竟是要传记纪录梅的一生(但很多部分没有按照实际去描写)还是想拍成一部艺术电影(但很多地方,艺术部分又被掣肘,拍不出感觉)我作为观众好像 更能理解邱的无奈与可怜。邱把艺术和政治、军事,所有的一切都分开了,邱错误地把那场可怕的战争看成暂时的,“德国要是攻占了英国,他们英国人难道就不演莎士比亚了吗?”,直到他发现自己被日本人利用(那位爱梅的日本军官其实也是被军国主义,被所谓“大局”利用了吧),直到他看到了大伯给畹华的信,他才走出来,才释然——“希望你做一个凡人”。邱一直爱着的是那个“艺术家”梅兰芳,而不是畹华。他要的是纯粹,绝对艺术的纯粹。但这又是这个世界无法存在的东西。这份割裂感在邱如白这个人物形象上被凌厉地表现出来,再加上邱和梅二“人”之间的情谊,二人这一生的扶持(甚至对邱来说是纠葛),让人甚至怀疑,究竟邱懂不懂梅。邱这单独的一条线好看的,现在回头想想,孟和梅在一起时,邱的极力反对,甚至超出了“朋友”的界限,电影里也没有交代邱的家世。或许孟小冬和梅在观音像前相拜时许下的愿望和梅兰芳拒绝“伶届大王”牌匾是说的那句话,才是畹华真正想要的,就是个“唱戏的”。如有时间,以后再来想想、写写邱这条线,(啊!我好喜欢邱这个人物啊!)

生出不满,只是因为这部电影存在于我的记忆里,给我太多艺术想象和艺术能量,我满心希望的是再看能对得上自己的艺术想象,可或许确实是当时太小了,艺术冲击太大了,现在看来,倒失去了当时的惊艳。不过也挺好的,看来戏没白看,书没白读。


梅兰芳(2008)

又名:Forever Enthralled

上映日期:2008-12-05(中国大陆)片长:147分钟

主演:黎明 章子怡 孙红雷 陈红 王学圻 余少群 英达 安藤政信  

导演:陈凯歌 编剧:严歌苓 Geling Yan/陈国富 Kuo-fu Chen/张家鲁 Jialu Zhang

梅兰芳的影评

midi
midi • 没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