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近三个月的评述链接
前段时间上线的《武动天地》,由张之亮导演,并不是想象中那样的大制作,不过题材确实很大,这句评价并没有任何的反讽意味在,而是这部电影描绘的清末民初,集结了两大国粹:武术与京剧。这就好比把《一代宗师》和《梅兰芳》“糅碎了”,搁进了一部电影中。
李淳扮演的儿子,和徐向东演的父亲之间很生份,但不管有多陌生,总还是父子,徐向东是练武的,李淳却想学戏,于是矛盾就展开了,还有可能成为冲突。而这种冲突在李安的电影里不会这么“直接”的表现,就如同你很难想象《推手》中郎雄非得把他的太极拳传给在美的儿子……要是拿《一代宗师》和《梅兰芳》来作比的话,就好比是叶问的儿子一定要跟梅兰芳学戏,气得叶先生想把儿子的腿打断,脸画花……
但这边不免让人有个疑问,如果以百年前来说,唱戏的可能比练武的有前途,梅兰芳的戏一票难求,但问题是,倘若以当下而言,这两个行当似乎都不再那么景气,而这部电影的观众自然是在当下,总不免会以如今的眼光来衡量,那儿子李淳的所谓人生选择,也无所谓好坏对错,不过是在两个百年后都有点“过气”的行当里,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罢了。
之所以刚才要在“过不过气”的事情上“较个真”,并不是纯粹的实用主义,而是因为在通常的民国故事里,讲述父子两代人的“冲突”,不论男女,都不外乎是出走与私奔。李淳的角色想过“出走”,却是因为京剧师父不收他,嫌他“老”,于是想去上海碰碰运气。但他也只是想想而已,没有轻意付出行动,更谈不上为所谓理想付出代价;而在感情方面,他除了带欧阳娜娜扮演的女主白看戏之外,也没有带她去更远的地方……
那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全片的题眼,难道就是李淳角色的“喜欢”吗?虽然以眼下的标准来说,可能自己的喜欢就是大过天的,但放在《武动天地》里,是否小了一些?不管是对他自己,还是身边人而言……
在谈论《一代宗师》和《梅兰芳》这两部,在我看来,结构甚至问题都极为相通的电影之前,我还是先对《武动天地》来一个自己的设想,虽然片中把武术和京剧分开来,但至少在我看来,京剧的武生跟武术有多大的区别?别说香港的七小福,就是在内地的于荣光先生身上,我也看不到有什么本质的差别。所以与其稍显刻意的把两个行当“对立”起来,还不如就做成是个人的宿怨,昔日两兄弟,一个是练武术的,一个是练武生的,本来关系非常好,就好比是姜大卫与狄龙一般,但后来因为一些事反目了,于是武术与武生之间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但练武那位的女儿“不争气”,总是想学戏扮老生,可因为过了学戏的标准年纪,别的地方都不收,除了练武生的那位世伯,而那世伯其实也是想借此气气自己昔日的那位老友,同时也觉得这位世侄女祖师爷赏饭吃,好好栽培,没准是下一个冬皇。这事当然瞒不住,练武那位气死了,但女儿跟他脾气一样倔,就是不肯回头,于是接下来一个机缘巧合,练武的发现武生那位的儿子,对于学戏背词画脸一点兴趣没有,就对练武有兴趣。礼尚往来,对方教他女儿唱戏,那他就找机会教他儿子练武,于是这么一对老欢喜冤家,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到末了,发现也实在没什么好争的,这两个行当看起来一时的风光,但终究是雨打风吹去,会被历史的洪流冲刷掉往日的风光与流彩……
这个故事当然也说不上有特别,而我个人其实更关心“理念”本身。比如说片中徐向东的角色,之前有武痴上门来讨教,但他就是不肯把绝活使出来,说这是门规所限,只能抱歉。而最后,他有点“破罐子破摔”的架势,干脆在街头卖起了艺,不再藏着掖着了,这一套拳打得很是“悲催”,或者说“荡气回肠”。但问题是,门户之见,是否值得尊重或坚持,是否应该被打破?我觉得不管武学本身,在当下被大多数人怎么看待,打破门户之见,都是最基本的观念,不管是出现在徐向东角色的一开始,还是到最后,而且这应该只是第一步,打破之后,不仅是因材施教,广收弟子,还应该把平生所学编成教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卖武学教材这事,在一般观念里,好象只停留在《功夫》里那个骗小孩子的袁祥仁身上,这是浅见和陋习。而这一教学观念,想来在学戏方面,也一样是适用,和应该提倡的,而不应还是当成不外传的绝技或秘方。
回过来头再说说王家卫和陈凯歌的一对民国“文艺”大片,结构,甚至是评价都是高度相似,“半出好戏”,当然还有领衔主演章子怡。开始都是热闹的武戏,一为争座,二为搭手。先说梅兰芳和十三燕之间的“较量”,其实是有很刻意“挑事凑戏“的痕迹,因为吴刚所演的费二爷在边上“一起哄”,接下来事情就闹大了,收不了场,下不了台了,但吴刚这角色还是极为正面,最后还帮十三燕在台上掀帘子,同时把所有的坏事都放在了那个同样叫马三的反角身上,但问题是,这出擂台“武戏”,最先的导火索,分明是吴刚所挑的呀……
再说《一代宗师》里的北拳南传,虽然在纪录片里,编导据说跑了大半个中国,遍访名师,搜集素材,启迪灵感,而在电影里,从角色口中,还有字幕里也讲了很多个人名,但我始终也搞不清楚南拳北传,北拳南传,具体是什么意思?因为大多数角色都是刷的一下,就出现在电影里,没有前言后语,也没有人前人后,比如赵本山和张震等等,而叶问被广东武术界推举出来,也只是一句台词交待过去了,感觉他一出场就是广东的一代宗师了,接下来能做的,也就只是掰块饼了……
然后,两部文艺大片,就都剩下那半出,被说成不太好的文戏了,而内容也是高度相似,除了本业之外,就是男主角与章子怡角色之间的感情,以及跟日本人的“应对”。区别可能只在于,《一代宗师》里章子怡的戏份更重,不管是跟梁朝伟之间,或是她自个儿的,但问题是,她为报父仇而奉道这事,跟电影的主题有何关联?难道就正因为这样,她无法和叶问在一起,于是非得浓墨重彩的表现?这部电影经王家卫导演之手,有至少三个版本,公映版,3D重映版,以及北美版,在公映版里报父仇的戏更长,而后两版中不但删减了,还调整了次序,报父仇的戏,是在宫二到香港与叶问重逢后“闪回”的,用一句台词“叶先生,十年前的大年夜,你知道我在哪吗?”来加以串联,但就算这么处理,也应该解决不了上面提过的那个问题,宫二报父仇的戏码,和《一代宗师》的主题,有什么重要的联系?她许了亲,不是宫家的人,不能从马三身上拿回宫家的东西,那退了亲,不就成了?还得三不,不婚嫁,不传艺,不留后,相信通常的中国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三不“奉道”吧?就算编导提供确切历史证据,说确有其事,但这么一个“规矩”,应该是“失传”了多年的,需要这么郑重其事的当成最“重要”的情节,来左右主角的命运?另外,宫二死时,字幕说她一生恪守这三不奉道,虽然能表现出她的坚守与传统,但这种如同节妇烈女的事迹,真的需要以这么动人的演技与音乐,大张旗鼓的宣扬吗?
而在《梅兰芳》里,章子怡与传主的感情,也是被搅了,这回不是因为奉道,而是由于孙红雷所演的邱如白,而他的理由是“不能毁了梅兰芳的孤单”。不用怎么听过陈凯歌导演讲戏,应该也能猜得出来,这话是导演的口吻,类似的还有十三燕那句“还得爷乐意”!但这句话,不用太仔细琢磨,就能感觉到,它有点不通。除非邱如白对陈红所演的福芝芳也一样说:你不能毁了梅兰芳(陈凯歌)的孤单!不然的话,三人是不孤单,那二人世界难道孤单吗?又或者说,难道是只有你邱如白在梅的身边,他才会感受与享受到那份艺术的孤单吗?
片中的邱如白与梅兰芳相比,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一方面,其实他对于梅兰芳的“指点”与帮助,前段有那么一些,后面就没有了,他更像是个自信心过于爆棚的清客,甚至是管家,而不是控制欲强大到足以毁了梅兰芳,和他自己的那一类人。
从某种角度来说,不管是因为传主本家的势力干涉,还是编导自己的为尊者讳,都导致这两部电影中的男主角,没了应有的神采,而更倾向泯然于众人。与其说是半出好戏,还不如说是前后割裂,文武脱节。对此,解决的办法,虽然听起来就像外科手术一样机械,但有很多病真不是靠针灸和推拿就能治的。
《一代宗师》中开场是叶问“打赢”宫老爷子,即使要保留宫二马上挑战叶问的戏份,我个人觉得最多是平手,而不是什么若有毁了一点这屋子的精致,就算叶问输。也就是说叶问在人生的春夏二季,都是赢家。接下来,虽然有日本人的事情,叶问还是得继续“武戏”,不是一个打十个日本人,而是考虑接班人的事情,也就是说,他与其像宫老爷子那样南来北往的找行家搭手,还不如自己培养,而且是培养一个能打败自己的人。然后叶问看中了一位,是个武学奇材,把咏春的心得体会独门秘技,悉数传授,但这个接班人不是因为正义感太强,被日本人打死,就是空有一身武学,却投靠日本人,反正叶问在这人身上投注的一番心血,都白费了。有一段时间,他对于咏春的传授意兴阑珊,不抱希望,而此时宫二来到香港,劝说消沉的叶问,并帮他物色新的接班人,那便是李小龙……
而对于《梅兰芳》,我个人的设想,跟《一代宗师》也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得另加一个接班人,而这个接班人甚至就是由前面扮演青年梅兰芳的余少群来演。具体设计可能更加细节一些,整个结构与人物关系如同《莫扎特传Amadeus》,关键在于前后呼应,整体系统,而不割裂不分散。孙红雷的角色一直在,但前面不只是作为留洋学子过来上课,而是顶替吴刚这个角色,也就是说和十三燕打擂台,他是始作俑者,甚至在里面承担一些马三的小手段,认为这是成功上位,不可或缺无伤大雅的作为。他就是个造王者,造就伶界大王。而接下来他的掌控欲当然是越来越强,甚至认为梅兰芳是他一个人的,而后者因为阅历与年纪的增长,也越来越不满孙红雷角色的所作所为,甚至梅兰芳发现在当年和十三燕打擂台时,孙红雷角色使的一些小手段,他无法忍受,两人决裂……而接下来,一个超级自信,回不了头的造王者,被王赶了出来,最顺理成章的做法,当然是以一己之力,再造一个伶界大王出来,胜过老王……而这个新“接班人”,还是由余少群来演,当然性情举止跟当年的梅兰芳不太一样,而且真的看上去资质比当年的后者还要得天独厚。不过,就如同叶问培养的那个接班人一般,不是因为政治军事,就是由于自身性情,这个接班人眼看已经快成角儿了,人就没了。孙红雷角色大受打击,几乎疯了,而最后梅兰芳跟他当然劫后重逢,一笑泯恩仇……
最后再讲回《武动天地》的导演张之亮,他的电影处男作是《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不仅是猎奇,也有内地编导所一直不具备的悲悯与性情在,而文隽所拍的续集与之相比,优劣高下是很明显的。要是更公平的讲,太监如果也当成一个敏感有恶趣味,打审查擦边球的IP来看待的话,一部电影就可能把这个题材给“榨干”尿完了,续集都没什么更新鲜的可拍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中国式IP的生命力其实是极为有限的。
而另一部他导演的大制作《墨攻》,我个人觉得比内地的所谓古装大片,以及陈可辛的《投名状》还要有趣很多(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120504/之前跟编剧林爱华“聊”《投名状》的链接)。当然这其中应该也有日本原作漫画的功劳在,理念和情节上不像一般大片那么僵化与陈旧,特别是墨者的行为方式,就是帮被攻的一方守城,而不问其它。
但如果要在片中找问题的话,我觉得还是故事选用的时间段有问题。因为刘德华所演的革离,太像一个神仙,在通常的神话故事里,他应该是在主角经历磨难后,神仙最后降临,拯救主角,而革离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自己就是主角,而且是在开场不久后,便“从天而降”,而不是到故事的最后才姗姗来迟。而另一方面,前半部分的戏,都是革离在运用各种办法守城,而后面,当攻城者一时撤退后,梁王马上翻脸不认人,但这一段戏码,其实是有点陈旧,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武侠故事里,都可以看到,就是所谓官场或统治者不可信任,大侠功成之后必须马上身退,不然便有杀生之祸……
而我刚才所说的时间段问题,也是来自于影片中的一段讨论,就是革离被问到,如果有一天赵国被攻击,他是否也会去救助?革离当然是当面的回答。那我觉得这段对话,不应该只是台词,而是变成主体情节:前半出戏是帮梁国守城,而后半出戏就应该是革离转过头来帮因为某种原因被攻的赵国守城,才对。这比现如今后面表现梁王的残暴愚昧,或者是与范冰冰角色之间的情意,以及天灯攻击等情节,更有对比,冲突与意义得多,而不是没准会让人联想起《一代宗师》《梅兰芳》的前后“文武”割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