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斯·安德森(Wes Anderson)《小行星城》(Asteroid City)在第76届戛纳电影节首映以来,受到的关注似乎并不太多。国际《银幕》场刊仅给出2.2/4的评分,处于整个主竞赛系列的中后位置,在最终的获奖名单里,这部典型的韦氏电影也没能占得一席。韦斯·安德森在电影史中的地位也并不需要更多的奖项来赋予,自《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以来,他的风格已经深入观众的脑海当中,留下了典型的作者印记。但我们回顾他的创作历程,不禁要问——韦氏美学是否陷入了一种疲态?

《犬之岛》(2018)在柏林获得最佳导演奖之后,韦斯·安德森转向了一种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叙事,在并不抛弃掉他独有的美学风格的同时,尝试引入多种媒介来增添叙事的维度。在《法兰西特派》(2020)中,这一媒介是报纸;在《小行星城》中则是戏剧。因此,在我看来,韦氏电影并未改头换面,或者说质量下降,反而是这一风格本身显露出的陈腐气息吞噬了他创作的所有努力。

一、 折中美学:对称与轨迹

对于韦氏电影美学的分析早已有之而且产量丰富,色彩和构图是主要的分析对象,因为在韦氏电影中,这两方面的内容最为突出。不得不说,韦斯·安德森对于电影视听语言的理解有其独到的见解,也因而能够开创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并且难以被模仿的风格。这一点其实很难做到,我们知道,王家卫和侯孝贤的“徒弟”遍布世界,他们的风格和特色永远在被模仿,而韦氏风格首先由于其复杂性和难操作性,在技术条件上已经吓退了很多导演,在创作方面也难以超越,走出自己的差异性。

我们先暂时搁置《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一韦氏风格的集大成者(相关的阐释网络上已十分充足),以《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一定格动画来聊聊韦斯·安德森的折中美学。为何折中?这体现在两个方面——对称和轨迹。

首先,熟悉韦氏电影的人都知道,构图的对称性是导演的极致追求,可以说,镜头内他讲究对称,在镜头外(蒙太奇中),他也讲究一种对称之美。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这部电影当中,狐狸爸爸需要前往一个目的地,那么,在这过程中,导演会将其拆解为一个对称的过程,也就是说,狐狸爸爸前进的路途会以相反方向的行进蒙太奇来呈现。这一点践行了西方艺术史中对于美的追求,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学中点和线如音乐般流动的称赞,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焦点透视,韦斯·安德森集合了其他艺术表达美的方式,融合成一种图像科学(绘画学、建筑学和色彩学),从而服务于影片的形式美感。这种策略看似是新鲜和饱和的,但其实是折中和陈旧的。

其次,场面调度方面,不管是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当中,还是在《小行星城》当中,人物的轨迹被几度强化。在狐狸一家被迫向地下逃脱的过程中,一条条钻地的轨迹在画面中被突出标识,而复仇的轨迹也异常明确——向着三个资本家进发。在后者中,为了服务于构图和色彩,人物的行动往往不能脱离开预设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在西部的荒漠中,叙事的推进是一个个场景组成的,在场景内,人物的位置是不变的,行动微乎其微。这样的折中方式同样是为美学服务,画面必须符合透视的美感,丧失掉的是人物的主体性。

二、 困境:行动的丧失

从韦斯·安德森的“折中美学”出发,我们可以见出这一策略的困境,也就是韦氏电影固步自封的重要原因——行动的丧失。存在于韦氏电影中的人物都化为了一个个走位的符号,他们并非是观众共情的对象,而是一个个凝结于图像中的能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物主体性的丧失导致了行动力的丧失,而行动力则是电影的生命。

从另一方面来看,现代电影则以行动的凸显为标志,不管是在戈达尔的电影当中,还是在伯格曼的电影当中,人物的呈现往往是复杂的,他们的行动也是没有任何轨迹可循的(这直接导向了视听语言的革新)。而在数字时代,计算机网络带给韦斯·安德森的挑战比想象中还要大。观众对于信息的接收是即时的和快速更迭的,一种风格的诞生往往伴随着这一风格的快速流行和快速泯灭。韦氏电影这一静态的哲学、古典的肃穆和难以接近和共情的图像标本势必会被淘汰。不妨借鉴电子游戏的做法来革新自己的创作——创造一个开放的世界。这或许是韦氏电影的解药。


小行星城Asteroid City(2023)

又名:小行星都市(港) / 小行星之城

上映日期:2023-05-23(戛纳国际电影节) / 2023-06-16(美国)片长:106分钟

主演:詹森·舒瓦兹曼 斯嘉丽·约翰逊 汤姆·汉克斯 杰弗里·怀特  

导演:韦斯·安德森 

小行星城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