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12-05

梅兰芳:入迷,或不入迷

现在回想起来,仿佛也是有一点点主线索的。尽管没有强调光荣梨园行或者民族气节一类的东西,但好在终究还是看得出一点点淡淡的线索。事前时间不够,我也没做完功课,更没资格说历史或者国粹本身,我也只能就我对人的感受发发感慨。

我不知道陈凯歌导演想要强调什么,他更应该拍一部5个小时的片子。他想融入影片的东西太多了,尽管各个部分的分量已经删减得比较合适了,但是每个部分被表达的强度还是不同,最后终究使我有点迷惑,或许我没能完全看明白。

艺术家或者任何一行的从业者要步入大师殿堂,真正的方式只有一种:深深沉浸其中却还能还原到自我。

大伯的一封信应该就是贯穿全篇的道具,也是梅大爷用于提点自己自我的东西。第一部分的少年斗戏的部分应该说是一个极好的开始,一个非常有灵气的梅大爷,让人感觉充满希望。不过黎明出场以后,不知道是因为剧情糅入的东西变得繁杂起来,还是黎明表达得过于木讷,总之,导演让各种我认为的副主旨——无论是从明星到凡人的不可能,还是最后对抗日本人的阴谋——不够简明,叙述略显罗嗦,虽然也能看出一点事关梅大爷本身的自我和自由问题,但是在没刻意提点前,很难想起来。我都一度以为那些主题才是层层剥开后的最后主题,不过最后我还是坚持了我最初的判断:陈导最终还是要说大师成为大师的人性上的原因。可惜那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导演显得有点畏首畏尾,黎明也在该舒放时做得不够。原因当然很复杂,可能涉及戏外诸方关系吧,但是把影片最主要的一个多小时扭曲至此,还是难以让我不遗憾。

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英文名叫Forever Enthralled,这个名字倒是更加直白。

窃以为,痴迷的人是最后觉悟之前的邱如白,他一上来就迷住了,却到看了信的最后才明白梅兰芳,没有那封信梅兰芳不会深陷出入戏的痛苦,也可能在各个角色中逐渐失去本真,因为他的现实生活孤独到难以坚持,但简单地放弃孤独他也不可能步入最后的境界。我认为,并非是那份孤独成就了梅兰芳,而是孤独衍生出的伶人的自我感,所以最后的梅兰芳还是孤独的,只是他已经能够将现实生活牢牢掌控住,同时将孤独置于舞台上各个角色的深处。所谓内心干净的人才能把情欲演得那么好,应该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能够从京剧里走出来的是孟小冬和后来的梅兰芳,也许这可能是他们能登峰造极的原因吧,虽然黎明似乎为了表现那个阶段的梅大爷尚在出戏入戏的痛苦中挣扎而故意显得拘谨不放,但是在纽约之后梅大爷已经潇洒地出入戏里戏外,登峰造极,这时他的表演未免就呆板,没有相应的微妙变化了。倒是孟小冬,一上来她没有深陷京剧而不能出,她有充满现实感的生活,也想和梅兰芳过在舞台和尘世之间自由穿梭的生活。她过着和梅大爷相似的生活,因而有早已成为主妇的福芝芳不能给的东西。但孟小冬的帮助并不见得就是使梅大爷达成最后的大师境界,而很可能是让梅大爷直接放弃孤独,不再纠结于出戏入戏之间,直接抽身而出。这样,就没有最后的梅兰芳了。

自己入迷也想让梅兰芳彻底入迷的人是邱如白和田中,不入迷而也可以帮助梅兰芳摆脱挣扎的人是孟小冬,长时间挣扎于迷与不迷之间的人是梅兰芳。

最后邱如白明白了,田中还是不明白,孟小冬离开了,而梅兰芳自己成就了自己——也许就在他在纽约执意再上舞台致谢的时候,他就已经从深陷的大师变为旁观的大师。

也许我还是没有能够看明白。但是梅兰芳的一生缺乏演变既是演员的原因,也是戏份的原因。我还是觉得所加的东西太多了,也许更多的人可以看出东西,但是看出的东西恐怕不会太刻骨铭心。

写到最后,蓦然觉得,按我这样的理解,陈导只是把《霸王别姬》要说的,以一个更浅更繁杂的反面故事说出来了。我很久没看《霸王别姬》,之前也坚持不看,我是认为陈导肯定是表达不一样的东西,但是最后竟然还是陷入这个二者比较之中,显然我的心里,《霸王别姬》也许在这方面的主旨上没有直接点透,但程蝶衣迷得更深更沉,周围的人主要是明显不入迷的段小楼等人,程蝶衣又被刻画得更加细腻完整,这使我反而觉得,就以我自己的这种理解来看, 《梅兰芳》没有太多新意,因为梅大爷的挣扎太难以把握,很容易被立场鲜明的各个配角冲淡,最终主角被淹没了。

梅兰芳(2008)

又名:Forever Enthralled

上映日期:2008-12-05(中国大陆)片长:147分钟

主演:黎明 章子怡 孙红雷 陈红 王学圻 余少群 英达 安藤政信  

导演:陈凯歌 编剧:严歌苓 Geling Yan/陈国富 Kuo-fu Chen/张家鲁 Jialu Zhang

梅兰芳的影评

midi
midi • 没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