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25

双子杀手:新电影分娩术

这部电影的出现或许是因为创作者认为电影如今深陷陈旧技术的牢笼中,他们有义务用技术来“缩短和减轻”新电影分娩的痛苦。换句话说他们觉得这种新技术是具有药性的,能够使得观众产生震惊效果,并在商业逻辑中探测到下一个电影的未来。
1、高帧率是属于未来的电影技术吗?
我觉得既是也不是。众人可见,高帧率确实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有效的运用,它使得我们对3A游戏大作赞叹不已,使得我们能够更加轻松地旋动手柄调整视角。但是在电影上,在我看来高帧率的使用只不过是更加“模糊”了电影的真实性,而完全没有实现媒介上的有效互动。更简单地说,我们似乎高估了电影所能达到的视觉吸引力。
我不认为120帧能给电影带来更为真实的观感,强大的技术甚至颠覆了人们的视觉惯例,比如很多人提到这部电影的动作场面非常接近游戏。这确实是真的,摩托车追逐那场戏简直一秒跳到《马里奥赛车8》,主观视角下从眼角嗖嗖飞过的道路场景让我期待是不是接下来能吃到乌龟壳来砸翻前面的克隆人,更为甚者,第三视角平滑的变焦镜头也非常细心地“模拟”了马里奥赛车比赛结束时系统自动剪辑出的精彩瞬间集锦。
高帧率的另一个特点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也为人所注意到了,那就是特写的失效。我们都知道特写镜头在电影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时间切回到《圣女贞德蒙难记》,仰拍特写镜头让圣女贞德有了雕塑一般的静止感,唯一运动着的滑落的泪珠凝固在“决定性瞬间”中,使得这一镜头有着强大的情感冲击力。但是在《双子杀手》里面,特写镜头失去了情感聚焦功能,威尔史密斯细小的眨眼、皱眉动作都在银幕上显得过于“不稳定”了。而对于《双子杀手》来说是缺陷的部分却为《比利·林恩》利用了起来,乔·阿尔文特写镜头时身体的颤栗和远景镜头时笔直的身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消费主义时代的格里菲斯
李安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电影作者,所以谈论《双子杀手》很难忽略掉他的存在,那么问题就是,李安是否能够像一些人称赞的,成为“21世纪的格里菲斯”呢?D.W.格里菲斯是一位公认的默片时期天才导演,他的力作《一个国家的诞生》以及更为复杂的《党同伐异》是“革新影史”的作品,格里菲斯更被看作是他重新发明了叙事电影的所有技巧。但是,我从来不认为一个导演能够做到革新影史,即便格里菲斯已经被奉为不世出的天才,西方也早就开始了对他的“清算”,格里菲斯更像一个集大成者,他创造性地把一些技巧结合在一起使得叙事电影有着更大的情感力量。如果说,早在消费主义还未大张旗鼓的1910年代,格里菲斯尚且未被当作一个改变历史的人,那么李安也很难在这一时代完成粉丝们给他安排的重任。这其中最难以对抗的就是不断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身边的屏幕。本雅明把电影当作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之一种,现在电影的可复制性则更加超越前人的想象。
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明年《战神》或者《侠盗猎车手》最新续作就将以降配置的方式登陆手游平台,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拿起6英寸以下的手机玩到这个游戏,那么大家是更愿意在手机上玩它们?还是更愿意在你的主机上玩呢?毋庸置疑,最爽的体验当然就是主机,而且主机就是以自己的爽感战胜了不计其数的低配置的便携设备。而CINITY有能力战胜这数不清的复制屏幕吗?

二战后,电影遭遇了一场来自电视的激烈争夺战。那一阵子电影似乎节节败退,到1955年,电视网已经推广至将近85%的美国家庭,电影不再是美国人看故事娱乐的首要手段,“去看电影”的社会仪式被看电视所取代,这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好莱坞的制片公司顽固地拒绝向电视业出售影片,电影界的冷淡态度迫使它们发展自己的节目制作和电视片的拍摄,并形成了一支电影界不可忽视的竞争力量。电视的竞争还使得好莱坞电影自50年代起在美学上发生显著变化,宽银幕的大量采用使得电影的重点从表现面部变为表现空间。彼时,被称为“重磅炸弹”的A级片的制作预算不断加大,七十年代,电视开始向电影业支付高额转播费,电影和电视得以共同生长。
电影从高规格银幕上复制到电视或者手机的过程其实远非完美,其间减损了不计其数的视觉体验,但是依旧有很多人使用便携设备看电影,而且几乎生产了自己的美学,Netflix瞄准的就是这样一个市场,而且获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所以在我看来,120帧要面对的,首先是资本操控的惯例,其次还是人的消费惯例,考虑电影的商业属性的话,那这两个惯例在战后或者今天都是难以逆转的。
3、规训和归顺
说回《双子杀手》,电影的故事非常简单,甚至可以说是过分简单了:迟暮的特工亨利直面自己的年轻克隆人,但是克隆人却认“邪恶的科学家”为父亲,当然亨利没有让坏人的计划得逞,结尾克隆人在亨利慈爱目光的注视下决定重新作为一个普通人成长。如果就像很多影迷所说,李安邀请观众进入真实生活,那么为什么这一个真实世界里,情节是如此风格化且简单的呈现?
用一个刻薄但不失道理的比喻来形容《双子杀手》的故事:这部电影最未来的部分,就是它的剧本仿佛是AI写的。因为它实在是太套路了,轻微的哲学思辨程度正好也是AI所能达到的,和技术上的野心(在李安粉丝的描述下这种野心甚至有了“悲壮感”)毫不相称。相比120帧对于眼睛的规训,在故事上,李安却选择了百分百顺着观众,拍了一个九十年代都显得落伍的特工片,这是最令人失望的部分了。
李安是一个极度受人宠幸的作者,这一方面表现在即便大家已经把这部电影骂了个遍,仍然不会有人质疑他的能力;另一方面,即便这部电影的剧情连《终结者2》皮毛都比不过,仍然会有人用三十年前戴锦华的二手分析来解读电影中的所谓父与子母题。
我们太相信“人”了,就其根本来说,电影是一个运作严格的商业系统,而李安或许是其中可以偶尔舞蹈自如的商业电影导演,但他绝不是这个时代的什么殉道者。
2019.10.18。有修改。

双子杀手Gemini Man(2019)

又名:双子任务:叠影危机(港) / 双子煞星

上映日期:2019-10-18(中国大陆) / 2019-09-25(匈牙利) / 2019-10-11(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威尔·史密斯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克里夫·欧文 本尼迪 

导演:李安 编剧:戴维·贝尼奥夫 David Benioff/乔纳森·汉斯雷 Jonathan Hensleigh/达伦·莱姆克 Darren Lemke

双子杀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