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86岁的东木大爷几乎不失手,但是没想到《萨利机长》那么的对我的胃口,这是今年少数几部让我有冲动看两遍的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是因为视觉特效的细节丰富让我二进电影院,而作为半个影视从业者,《萨利机长》吸引我的是它的每一个精心设计的人物细节动作、布景、场景切换和运镜,我舍不得眨眼错过它的每一个镜头,一向很喜欢克制的电影,而86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冷静精准的像拿着手术刀的学院派大师。

《萨利机长》所传递出的价值内核确实有起到抚慰后911美国创伤情绪的作用,毕竟是在发生在纽约哈德逊河上的真实坠机事件,飞机、事故、纽约,几乎是美国人心灵创伤的关键词。虽然电影中并没有明确的对话谈及到911,但是所有人心里都潜在的将其视为了巨大的阴影,包括政府、民众和萨利机长本身。

看到有人说《萨利机长》是歌颂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我有些不以为然,某些时候我非常厌恶“个人英雄主义”这个带着潜在意识形态审美的词汇,事实上任何能够守护好自己职责的人都能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在普世价值中,拿“个人”和“集体”作为对抗是愚蠢的。对于影片中的萨利机长而已,他只是最大程度的尽到他机长的职责而已,最好的社会体系便是由千千万万个萨利机长这样的人组成的,其实影片内核中我甚至还可以看到“集体价值”的影子,真实事件中,哈德逊河迫降救援事件中包括机组人员、救援船队、纽约警方等在内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所以才让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这不就是一个伟大城市和民众应该有的面貌吗?《萨利机长》看似描写的是萨利机长个人,其实赞誉的是集体职责的到位,甚至包括犯错的审查委员会本身,都是程序正义一丝不苟的样本。

真实故事是极其简单的,就是机长凭借直觉拯救了上百个乘客的故事,但作为戏剧而言,设置矛盾和冲突是难以回避的,影片的主要冲突非常凝练精准的浓缩在了两个方面:首先是萨利机长与事件调查委员会的矛盾,萨利机长觉得自己根据直觉的迫降选择是对的,他是从乘客生命安全考虑做出的选择,而作为事件调查的委员们获得的数学统计数据显示萨利机长并没有在纽约闹市区边哈德逊河迫降的必要,他本可以安稳迫降在机场,而哈德逊河迫降造给城市带来巨大的骚动,而且损失了价值高昂的飞机,利益不同的两端围绕萨利机长的判断正误进行了数次交锋。

其次是萨利机长自身的内心冲突,冲突的一面是萨利机长认为自己的直觉是准确的,而另外一面委员会出具的数字模拟证明萨利机长的直觉是错误的在进攻萨利的自信,甚至在一度时间中,萨利机长和其妻子的通话中显示出了动摇的姿态,事关上百条生命,他也对自己做出了心灵上的拷问。这条冲突线让萨利机长这个人物更加的立体和具有层次。

而后“机长临危反应时间”这个变量的考证和测试最终为萨利机长推翻了审查委员会的异议,在短短的208秒里,萨利机长冷静而专业的判断拯救了155位乘客的生命,事件突如其来,而这208秒是留给萨利接受和反应的唯一时间,155条生命的生死抉择在此一瞬,计算机和数学统计固然可以完美的计算出逃生的最佳选择,因为计算可以一次一次的重来而找到合适的方式,但是留给萨利决定的机会只有一次。人其实才是事件中其中最大的、不确定的变量,而迷信数学统计的委员会从一开始竟然忽略了这一点,愚蠢的把萨利机长定义成为了一个没有情绪的恒定量。在加入临危时间之后的数次数字模拟中,飞机一次一次坠落在纽约闹市区,阴影中的委员们才最终恍然醒悟,站在他们面前的两位飞行员做出了不可重来的准确选择,而对于萨利和副机长而言,他们只是互相安慰了一句:我们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两条冲突线的凝练精准让故事充满张力,叙事上的高度冷静和克制让结尾的听证会高潮迭起,人物细节与层次刻画上深度让内核价值传递的更加到位,86岁高龄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为我们献上了大师级别的作品,这是电影名匠数十年沉淀之后的才能修炼而来的内敛和关怀。

最后为东木大爷的长寿祈祷!任何能够守护好自己职责的人都能配得上“英雄”这个称号,86岁还在坚守精神职责的东木大爷、精准呈现出萨利的汉克斯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