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末尾,副驾驶被问:如果再来一次,你会做什么改变?
副驾驶说:七月。
哎哟,不错哦,我也希望我有这么幽默的副驾驶。
为毛非要在七月呢?
因为七月份的尾巴,是狮子座。
大家都知道,狮子是兰尼斯特,他们家有金矿,土豪,理赔不啰嗦,更别说退休金了。
我本不想这么无厘头。
还再来一次?
这不是玩电子游戏。
存档。读档。
Loading••••••
返航机场失败。
再来一次。
Loading••••••
入水水花过大。
再来一次。
Loading••••••
过关未获满星。
再来一次。
Loading••••••
影片对于伊斯特伍德和汤姆汉克斯来说,都非常中规中矩。
将矛盾聚焦在事件调查、论证的过程中,对于一个结果昭然的真实事例改编的电影,也是非常好的处理方式。
真实事例本身而言,往往多了一份震撼。
特别是数字的背后,都承载了生命的重量。
155条人命。
对这些在鬼门关前走一遭的幸运儿来说。
即便能够成功返航,不管是瓜迪奥拉机场、迪斯尼机场,还是东莞鸡场。
即便水面迫降危险系数再大,称之为哈德门奇迹,毫不为过,也无法复制。
最重要的是,155个人都活下来了。
这里面如果有一点点变量的影响,可能就没有《萨利机长》这部电影了。
就像布鲁塞尔撒尿童,如果早上没吃稀饭,就浇不灭导火线。
不是《萨利机长》。
那会是什么呢?
可能是《萨利囚长》。
普通人坐飞机,遇到点气流,心里都会七上八下的。
所以,当你听到机长说:准备撞击!
你会怎么想?
怎么想还是怎么淌?
有个笑话里,机长把咖啡洒了,有个乘客都尿裤子了。
恐飞症,严格意义来说,绝不能算作一种病。
资料表明,飞机失事的比例在各类交通事故中是最低的。在空难中丧生的几率是1比90000,而在公路事故中丧生的几率是1比6200,约为飞机事故的63倍。
但是,数据只是数据。遇见了就是百分之百,没遇见就是百分之零。
最重要的是,空难的生还比例几乎为零。
所以,我相信,那些从哈德门硝烟里走出来的生还的乘客。
他们会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让我们相遇。
他们会感谢风,感谢雨,感谢机长名字叫萨利。
他们从此对生命多了一层理解和认知。
他们从此不闯红绿灯,不买盗版光盘,不吃含亚硝酸盐过多的腊肉香肠。
当然,对于航空行业来说,详细客观科学严谨的调查,对于建立安全手册、降低空难风险、培训应急技术,都是有大有帮助的。
这里有个影评说的好,航空史上,步步喋血。
但是,对于一个飞了四十年的老机长来说,他的冷静、坚毅、第六感和判断力,是电脑和机器无法比拟的。
那是一种植根于血液深处的直觉。
我想,即便增加人为决策时间后的飞行员模拟成功返航,也不能完全证明萨利机长选择是错的。
那本身就是电光火石之间艰难的抉择。
除了操作手册,我们还能遵循什么?
当然,是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
面对劫后余生和质疑之声,萨利很焦虑。
汤姆汉克斯也非常精准地演绎了那种如坐针毡的感觉。
噩梦或是幻觉,一次次飞机坠毁。
那是纽约,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城市。
如何不让人心有余悸、惊魂难安?
想想最近的巴甲球队空难,再想想差不多毁了曼联的慕尼黑空难。
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
看了影评,才知道飞机还有个水面迫降模式。
我的手机,开了飞行模式,还是摔了稀巴烂。
我估计飞机的水面迫降装置,跟手机的飞行模式一样,并没有什么卵用。
好了,更多的质疑和调查,只是为了减少更多的灾难。
这本身是没错的。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剧,往往最后会把真实人物拖出来献身说法,虽然老套,倒也感人。
比如《兄弟连》、《辛德勒的名单》。
毕竟,他们最有发言权,他们已经看见了天堂的门环儿,带着铜绿。
甚至还看见了那条著名的条幅:天堂左右100米严禁摆摊!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