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2016年12月9日,烦于往后,忧于将来,上午十点多和爱人临时起意要去看电影。没有过多考虑,打开手机查看最近的影院以及最近的电影场次,就这样直接买了两张《萨利机长》的电影票。没有了解,也没有期待,仅仅为了和爱人一起看场电影,放松心情。未成想,这一临时起意,竟是老天冥冥之中为我们准备的一堂另类的洗礼课程。

1、求救!求救!

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在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一分钟后,飞机突遇鸟群袭击,机长萨利第一时间向塔台发出“求救”信号,随即将飞机变换为手动驾驶模式。

塔台工程师收到“求救”讯息后,第一时间向机长询问飞机的各项指标确认飞机损坏程度,当得知飞机的两个发动机都损坏停机后,迅速向上级报告并且向周边机场求援迫降。

之前从未和萨利机长有过接触的杰夫副机长,在得知驾驶的空客A320飞机上的两个引擎同时失灵后,迅速摆正自己副手的位置,辅助机长做出判断并操控飞机。

机组空乘人员在得知飞机要迫降后,迅速安抚乘客然后回到自己座位坐好呼喊:“Brace, Brace,Brace, Heads down, Stay down。”

当150名乘客得知飞机要迫降,完全听从机组人员的安排。

2、宁可延误,不要事故

影片中途萨利机长从皮夹里掏出一张写有“A delay is better than a disaster”的纸条,这张纸条似乎一直陪伴着萨利机长飞行生涯中。不管这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萨利机长自身确实有着这样的信条,结合事件的前后历程,我们都可以理解“宁可延误,不要事故”的这一警语意味着什么?!

飞机从遭遇鸟群到成功迫降到哈德逊河上,历时208秒。在这随时都有可能夺走机上155条生命以及造成其他无辜伤亡的208秒时间里,所有人都在他们各自位置上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犹如每天的日常工作般,处理这有史以来从未遇到过的惊天一幕。

中国有古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之说,意思是一次精彩的表演,离不开持久枯燥艰苦的训练。所以我们有理由想象,在这上演155人生死劫的208秒里,从机长副机长空乘到塔台,如果有任何一环节有一丝懈怠或者迟疑,哪怕是有某位乘客不听指导有了一丝慌乱,都有可能酿成一场机毁人亡的大灾难。庆幸的是没有,他们在最佳的时间里做出了最正确的反应,尤其是萨利机长,凭借他40年19700小时的飞行经验,镇定果断的选择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并且他成功了!

当然,更让人庆幸和感动的是,在飞机迫降前后,出事点周围所有可以想到的救援力量,几乎在第一时间自发的投入到救人过程中,创下了在零下5、6度的河面上以及没有做任何准备的前提上,20分钟救出所有155人的奇迹。

在生命面前,所有损失都是次要的。

3、英雄?还是骗子?

当萨利机长将飞机成功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后,萨利机长瞬间成为了全美英雄(美国社会正需要英雄,在911后有个与飞机有关的英雄,对美国人来说更是求之不得)。然而,在萨利机长“凯旋归来”之后,迎接他的却是来自NTSB(全国运输安全委员会)的隔离调查。因为按照塔台工程师所掌握的数据,萨利机长本来应该可以安全驾机迫降在机场上,而不是拿155人的生命做赌注冒险将飞机迫降上河里的,如此航空公司也不会损失一架飞机。

确实,我们有理由怀疑:萨利机长在飞机遇到这前所未有的危机时,为了自身个人英雄主义的虚荣,主动放弃了更为安全稳妥的将飞机迫降在机场的方案,冒险带着全机人陪他一起完成并见证这一惊世骇俗的壮举。

我们同样可以猜测:保险公司唆使NTSB调查员把事故主要责任划归到萨利机长自身,因为如果是机长不听塔台工程师的指令而造成特大事故,那么保险公司很有可能就不必或者不用全部为此次事故赔偿。所以NTSB着重收集证据,力图证明此次迫降危机主要来源于萨利机长个人英雄主义的判断失误。

幸运的是,事件的结果告诉我们:萨利机长是伟大的英雄。他理应为自己自豪,所有人都为他鼓掌骄傲。

电影结束了,类似的事情远没有结束。如果最后的调查结果是萨利机长判断错误,萨利该如何来看待这件事情?乘客和空乘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我们普通大众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是英雄还是骗子?我们无需过分的纠结和忧虑,在制度面前,我们可以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所有当事人。但是在阳光下,罪恶不会持久,善意也终会得到公正的判定。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