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位影坛老将了,老前辈,德高望重且满载荣誉。他一直坚持自己的风格,并俘获了许多影迷挑剔的口味,这其中也包括我。正如他对电影执着且独特的追求,伊斯特伍德的绝大多数影片都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一种极其内敛的孤独情结,而主人公都是或多或少具有一些英雄色彩的平凡人。这一设定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伊斯特伍德的影片不是以惊爆华丽的视听冲击博人眼球,也不是以紧张刺激的剧情抓住观众。相反,是以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和极其逼真丰富的内心活动,以及看似缓慢实则层层推进但又非常克制的剧情,来撑起整部电影。具体到本片《萨利机长》,依然如此。 妄图一爽于坠机惊心动魄的人可能会大呼上当,然后愤愤地在电影评论栏里敲下“没球意思”。但一开始谁也没有说这部电影的重点就是“坠机”,况且坠机类的电影看得还不够吗?其实真正的高潮,是从坠机之后,在听证会环节完美呈现。因为影片要的就是“英雄”的名至实归,和剧情的理应反转。剧情必须要反转,或者说是要在最后达到一种众望所归的“拨乱反正”。文章说到这里,就必须要说剧情架构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那么自然结果大家都知道了,155人全部生还。既如此,又不把迫降当噱头,那拍什么?伊斯特伍德在此再次彰显出老牌导演的实力,把支撑整个剧情的倒金字塔尖立在了主人公萨利机长肩上。成功迫降哈德逊河,挽救154人性命,缔造航空史上奇迹,理应作为英雄敬仰,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偏偏提出质疑,电脑模拟显示完全可以回降机场,反传数据显示一个引擎还在运转,瞬间矛盾显现,张力释放,剧情变得丰满立体。这一矛盾贯彻电影始终,并在一开始就作为悬念,成为吸引本片观众坐看结尾的核心磁力,他,萨利机长,究竟是救人于生死瞬间的英雄,还是自以为是致他人于危难的小丑。 就像写影评,大的框架有了,剩下就是填进优美达意的词句。而《萨利机长》中,汤姆汉克斯就是那极其重要的“词句”。看过汤姆汉克斯电影的观众,相信很少会有对他演技提出质疑的。本片中汉克斯凭借他那炉火纯青的演技,几乎完美地刻画了一位在危难中冷静、在重压下坚强、在质疑中自信的老机长。特别是在飞机坡降哈德逊河之后的表演,简直惊为天人,秒秒钟戳中我的G点,让我大呼过瘾,大呼“演得好、演得好”。每一个细微的表情、每一个细微的肢体动作,都精准且适度地展现了老机长在各种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相信认真看过的每一位观众,都会为此深深折服。最后再说说电影整体:冷静的镜头,干净利落的叙事,光影分明,淡淡的音乐,基调严谨而克制,节奏把控从容,不做作不煽情,整体平稳实则内里波涛暗藏、汹涌激荡。其实这也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直以来的风格啊,这也是我一直痴迷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的原因所在啊。86岁高龄,老爷子不容易,在此祝福老爷子身体健康。 最后友情提示,尽量看IMAX版本,因为这部电影是老爷子用ALEXA-IMAX65毫米摄像机拍摄的,在IMAX影院观赏可看到比不同影院多26%的画面,感觉会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