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9-16

萨利机长:关于最优解


干脆利落完全不拖泥带水,叙事冷静剪辑明了拒绝多余煽情,能把结局明显的美式英雄片拍成这样的确值得一看。
萨利机长其实是怀疑“最优选择”。他的焦虑和动摇都在于“我真的做出了最好的选择吗?”委员会的质问和数据模拟成功,可能失去工作养老金和房子,42年的积累似乎要付之一炬,他背负的压力让观众觉得调查委员会真的很讨厌。但这就像你打翻了玻璃杯里的热水,别人首先关心你“有没有被烫到?人没事吧?”但是如果你打翻的是一个昂贵的玻璃杯,别人在关心完“人”之后,就忍不住开始说“你本可以小心一点,你本可以不打碎这个杯子的啊。”回归到飞行这一方面,其实我觉得“调查”这个过程本身是没有错的,关系人命的事情需要尽可能杜绝一切人性的偶然的错误(就像德国人认为机器比人更可靠一样,机器不会犯偶然错误,而有关飞机的一个偶然错误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制度正是为了完善人类的不完美而存在的,我们的确需要程序正义。调查委员会让人皱眉的点在于,一旦能找到一个人为报废一辆飞机的巨大损失负责,他们不能放过(还是因为钱),一旦发现机长在那时没有做出最经济的选择,他们无法停止攻击他。
当委员会说报告的数据显示有一侧的推进器并没有完全损坏时,萨利一开始是坚称数据错误的,但是到后来他也忍不住怀疑,真的吗?我当时的判断真的是对的吗?他和副机长说“这怎么和我记忆的不一样?”为什么数据模拟能成功?哪里出了问题?后来他在酒吧得到一个cue:时间点。他才想起来生死时速中还需要时间来判断和决策。好像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当我遇到一个问题时,先花90%的时间来澄清问题,再花10%的时间解决问题。(大意,不清楚了ORZ)他的反应其实很快了,决策也冷静,实施也完美。后来他不断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像机器一样完美?后来去掉35秒的反应时间显示模拟降落失败,他当时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更不用说实际上他们的反应和决策时间远远不止35秒,这是一个完美地结局。
但是我想,即使他做出的不是最优解,他也是个英雄,也不愧“飞行师”之名。因为人其实弱小又无力,没有办法像电脑一样在一秒内计算所有参数得出最优解并实施,何况是生死攸关的两百多秒中,何况手里的起落架掌握的不只是自己一个人,而是飞机上所有155个人的生命。孑然赴死或不足惧,无辜之人的生命却是不可承受之重。他依靠过去42年的学习和经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最逼近(实际上已经是)“最优解”的决策并依靠卓越的飞行技术成功迫降,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而真正的英雄往往不觉得自己是英雄,他说“We did our job. ”这就像美女美在不自知其美却最让人心动。
我们会很经常有“最优解”的压力,小到中午吃这个还是吃那个,大到在河上迫降还是飞去机场,我们所能依赖的只有我们在过去付出而得到的一切知识经验技术,和队友的支持与爱。


有几个很暖的小细节,
下飞机最后一刻机长还淌水到机尾确认是不是还有人
在医务室得知“155”之后他反复说了好几次,站起来拿着领带疲惫又如释重负
空姐们齐声喊的迫降姿势口号hhh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