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无事,在家里看了《萨利机长》,深受感动。

这是一个根据事实改编的电影,是一部塑造英雄的电影,不过并没有这么简单。

影片不是平铺直叙,而是从飞机安全迫降后萨利机长被质疑开始讲诉的,穿插机长对着整个事件的回忆,以及他在被质疑后内心的自我怀疑与否定,最后突然发现事件的关键所在。

这个关键点就是整部影片最另我感动的那部分,萨利机长突然发现时间节点的重要意义,在听证的时候,说了最有价值的一句话。这句话我没有认真去记,大概是:质疑人的时候,请先考虑人性。

是的,我们评判某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显得很“客观”,拿医疗鉴定做比方,什么什么是教科书上说该怎么怎么样的,什么什么是指南共识说该怎么怎么做的,好像病人就是机器,而医生也是机器或电脑,只要按照说明书就能治好病一样,从来不去考虑医生当时的状态,病人的状态和配合程度,病情的隐匿程度等等因素。

医学的魅力在于未知,人的精彩在于各不相同,然而奇怪的是,我们一方面强调个体化治疗、精准治疗,另一方面又忽视个人的个体性,强调那些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同时又以成败论英雄,从结果推论过程的合理性,其实这是最大的不合理。

心肌梗塞可能会有恶心呕吐,那么一个状态良好、只表现为呕吐的人过来了,那首先就考虑心梗吗?主动脉夹层可能会表现为偏瘫,那么偏瘫的病人来了,那首先考虑夹层吗?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些疾病,而后来又证实了确实是这种疾病,那责任就都归医生了吗?如果真是这种以结果推过程的鉴定,我相信任何人都不可能保证不出问题的。

影片中电脑模拟了20次迫降,还有真人模拟也进行了17次之多,但每一次模拟都是发现发动机损坏立即返航。事实上,实际情况是发现发动机损坏,人首先需要判断、思考,然后决策,这都需要时间。当时萨利机长他们花了208秒,听证会的时候由于萨利机长提出这个质疑,听证会给了模拟人35秒的决策时间,结果再次模拟就是不同的结论。模拟演练不等于实际。

医疗实践也是如此,它不是演练,可以做很多遍,把它做到尽善尽美。它对医生和病人来说都可能是唯一一次,任何微小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医生的决策,那么在评判医生在医疗实践中做得是否有问题时也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否则,那只能惩前,不可能毖后。

记得以前有个段子,说的是中美护士配错药后不同遭遇,在中国,对护士的处理就是惩处,而在美国,对护士更多的人性的关怀。段子是虚构的,但反映的问题其实很值得我们思考,就如对萨利机长的质疑一样,很多时候我们真的需要考虑一下人性。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