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5日,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起飞。两分钟后,飞机遭遇鸟击导致双发动机损坏,动力全失。

有着42年经验的机长萨利,在判断出飞行高度无法顺利返回机场时,决定在哈德逊河上迫降。凭借着对飞机精妙的操控和绝对的冷静,萨利最终将飞机平稳地停在河面上,155人悉数生还。

这是历史上第一起在河面成功迫降的空难事故,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2016年,该事件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大众得以了解该事件的经过和背后的故事。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执导,汤姆·汉克斯、艾伦·艾克哈特领衔主演的《萨利机长》真实地还原了从飞机受到鸟击到成功迫降这208秒里操控室和机舱所发生的一切。汉克斯传神的演技将一个临危不乱、飞行技术高超、心理素质能力超强的萨利机长刻画在大众的心中。

208秒的时间能让一个平凡的人成为英雄。但只谈这208秒,会让这位英雄在人们心中略显空洞,也无法撑起一部电影的时长

所以,伊斯特伍德并不以飞机发生事故的全过程作为主线,而是将其分成三个部分穿插在电影当中,总时长不超过三十分钟。

整部电影围绕迫降成功后萨利和其副机长史凯斯接受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的内部调查而展开(NTSB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关,专责于国内的航空、公路、铁道、水路等事故的调查)。

关于萨利机长选择将飞机在哈德逊河上迫降,委员会的调查人员认为这是糟糕的选择,他们根据调查后认为飞机能够顺利飞回机场,而飞回机场比在河面上迫降更为安全,损失也更小。

成功地挽救了155条生命,得到的不是赞扬与尊敬,却是调查与质疑

而且,为了达到鲜明的矛盾与冲突,导演剥除了调查人员感性的一面,塑造成只用数据说话的机器,并先入为主地认为萨利机长在河面上迫降是失智行为。

影片将委员会与萨利设置在对立面,目的是通过这种反英雄主义来激起观众的情绪,也反向证明萨利机长在哈德逊河迫降的正确性

电影的开头,是萨利做的一场噩梦:他试图将飞机开回机场,最终由于飞行高度不够而坠毁。

这样的片段出现了两次。这是萨利对于飞行结果的演算:如果他当时返回机场,得到的结果一定是由于飞机飞行高度不够而坠毁。

电影通过这两组奇幻的镜头,暗示观众萨利的行为是正确的,从而使观众站在萨利这一方。这也表明了萨利内心认定返回机场只会是悲剧收场,不会有奇迹发生。

而当影片给观众的心理暗示与实际的情况不符的时候,观众就会产生心理落差,达到制造矛盾的效果

当调查人员告诉萨利电脑模拟的演算结果证明飞机可以安全返回机场,并且左侧发动机尚有推力时,萨利的信念开始动摇。

从萨利和调查人员的对峙中,我们可以发现他是一个骄傲的人,或者说他对自己的飞行技术以及经验非常自信。

在迫降过程中,有一组镜头是副机长提出襟翼2是否要再放下来,机长表示了否定,并询问他还有什么其他意见。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他的表情看出,他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不需要再做其他事情。

电影里的很多细节,都展现了萨利骄傲自信的形象。而这些自信,来源于他42年的飞行经验。

电影里的时间线不是向前推进的,而是交织错乱在一起。

其中,有两个片段是萨利的回忆。

第一个回忆是萨利刚刚开始驾驶飞机。在农场主的田园上空,他自如地驾驶着双翼机,展现出驾驶飞机的天赋。之后,他得到农场主的许可,可以随时驾驶这辆飞机。农场主对萨利说了这样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努力操控飞机”。从此,这句话贯穿在萨利的整个飞行生涯。

第二个回忆是有关萨利在空军服役时遇到的一场事故。在飞行途中,萨利的战机遇到故障,需要飞回跑道。在萨利的操控下,战机最终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

无论是幻想飞机返航时如何坠毁,还是展示萨利的飞行经历,影片都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在河面上迫降不是鲁莽之举,是当时环境下最适合的选择。

萨利知道怎么样做是正确的。

在故事情节往前推进的时候,存在一个对萨利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妻子萝瑞。

在电影里,他们没有过面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电话沟通。

萨利深爱着他的妻子,甚至在幻想坠机的时候,喊的都是萝瑞的名字。萝瑞可以说是支撑他的信念的人物。

但萝瑞在事故发生后,并没有展现太多对丈夫的关心,甚至为这件事招到记者的骚扰而烦心。萝瑞这种近乎“冷漠”的方式让人不解。

其实,在所有与萨利有关的人物当中,最信任他的人不是副机长,而是他的妻子。

正是出于对丈夫的信任,萝瑞没有像其他人那么惊奇和担忧:在她的潜意识里,丈夫是不会出现意外的。

她并没有太过在意这件事情。相比于这个,萝瑞更在乎萨利什么时候能够再飞,因为一处地产快要被没收了,他们需要钱。

当萨利告诉萝瑞他当时可能作了错误的判断,并可能因此而丢掉工作时,她感到不可置信。

最后,萝瑞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丈夫当时也处于危险之中,他也是155个幸存者之一。所以在听证会之前,萝瑞打了电话给丈夫,第一次流露出对丈夫的担心。

影片给我们展示的萝瑞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妻子,但是她近乎“冷漠”的态度和“超长”的反射弧正体现了对丈夫的信任。哪怕她不懂航空的事,但她相信她的丈夫能做到任何事,哪怕是将飞机停在水里。

一层层的铺垫,不断给观众心理暗示,都是为了服务最后的高潮。

电影在前半部分给故事的真相打了个结,怎么解开这个结,是观众最期待的。

究竟是萨利错了还是调查人员错了,虽然电影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但观众积压的情绪需要得到释放,正义需要得到伸张。这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听证会上,调查人员应萨利的要求展示了模拟飞行的过程。模拟飞行的结果如调查人员所说,飞机能够顺利飞回机场。

在这里,萨利提出了关键的问题:模拟飞行并没有把人为因素纳入考量

想要追究人为疏忽,却把最重要的人性因素忽略掉

在模拟飞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飞行人员在飞机受到鸟击后没有任何犹豫地就返回机场。

而机长在鸟击发生后到决定返回拉瓜迪亚机场花了五十多秒。

没有与塔台沟通,没有查看飞行手册,没有启动辅助动力系统。飞行人员的反应不是正常人在紧急情况下会做出来的,他们的行为更像机器。

想要追究人为疏忽,却把最重要的人性因素忽略掉。在为这次听证会的模拟飞行感到可笑的同时,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萨利超于常人的品质。

他是这次事故最不可忽略的因素。没有他冷静的应对突发情况,没有他选择将飞机在水面降落,没有他对飞机的完美操控,成功不会那么顺利

通过整部影片,我们看见了一个更真实丰满的英雄。

除了想要让观众对这次事件有更真实的了解以及对原型人物的歌颂以外,电影想要表达的更多。

9·11的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没有从美国人心中抹去,这次在哈德逊河的成功迫降,对他们来说犹如阳光冲破阴霾,天降甘霖。

无论是9·11事件,还是刚刚过去的金融危机,美国人民特别是纽约人民(两次事件的事发地都在纽约)都急需这样一个好消息。

电影在着重刻画个人英雄主义形象的同时,也诠释了团队的重要性。

虽然飞机迫降主要是因为萨利对局势的正确判断和对飞机的完美操控,但我们不能忽略副机长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他们一起完成了这件事。

而且在迫降之后,机组人员和乘客面临着冰冷的河水和零下二十多度的寒冷天气的危险。在这样的环境下,不出几分钟他们就会被冻死。

是救援小组以及当时在附近的货船及时赶到,才会有155人的全部生还。

这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完成的奇迹。

导演对电影精妙的设计,演员对角色的完美演绎,造就了这部好的电影。很遗憾不是在影院观看这部影片,少了视觉上的震撼。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我时常回味。


文章发最先表于微信公众号“蚍蜉的世界观”,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了解更多更好的电影。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