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萨利机长》取材于真实故事,2009年1月15日,一班从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飞往华盛顿州西塔克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的全美航空1549号飞机,在当天起飞六分钟后因遭到成群黑雁撞击而在纽约哈德逊河紧急迫降。
这种迫降本来被以为绝对的机毁人亡,结果飞机并未坠毁,而机上155人都全数生还。


原以为电影会像大多数灾难片的惯例完全还原当时情景,意外的是电影将主旋律放在事件发生后,媒体、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包括群众对事件的讨论,讨论萨利机长是否作出了最正确的判断,到底他的所作所为是个英雄,还是骗子。


我十分欣赏电影呈现出冷静与克制的气质,没有刻意去煽情灾难气氛,也没有过度刻画萨利机长的英雄形象。刘瑜在《送你一颗子弹》说过:“煽情这个东西,正如其他很多东西,遵循物极必反的道理。煽情过度,正如化妆过度,便是好看的一张脸,也因为过于自我强调而形成压迫感。”

设想下你在起飞不过6分钟就被告知飞机将面临猛烈撞击,除了吓得一脸懵逼首要想法还是无法相信吧,大脑还能反应的估计就是火速发条信息给最爱的人。而作为机长,老子就是来上班而已啊!说实在这种孤胆无援的时刻,职业精神和求生之欲都无法让你当机立断,确实是常年的经验与技术才能冷静地做出选择。电影清晰简单的还原事故,反而让真实的力量更突出。


而整部电影带给我最深触动的是两个鲜明对比:第一个是萨利机长和副机长被几名苛刻的审查委员进行咄咄逼人的质询,他们以自以为是的专业角度来怀疑萨利机长其实是做了错误而且危险的判断,使得飞机最终降落在哈德逊河上而不是返回拉瓜迪亚机场。

萨利机长心情很复杂地说:“可滑稽的是,我40年来运送了上百万的乘客,可到最后,208秒就给我盖棺定论了。”

第二则是萨利机长对酒店里一个女员工说是否能连夜干洗自己唯一的一套工作制服时,女员工满脸写着崇拜惊叹地回应,别说是干洗一套工作制服,整个酒店都是你的,还情不自禁给萨利机长来了个猝不及防的拥抱。女员工的真诚和天真,如同从窗外折射进来的暖暖阳光。


一直喜欢狄更斯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说实话,世界的确给予我们无限的可能性,但这个世界又是如此残酷,他不是帮我们积分打怪兽的系统,也不像妈妈会心疼你的努力,只要你搞砸一次,只要你失败一次,就会被裁判那样冷漠地给发红牌下场。


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这种被一竿子打死的感受,可自己偏偏已经沾染上这种陋习。
带着偏见与傲慢,我们学会给事物打分评判,擅长追求表面与结果。很多时候,你以为你的所作所为是从现实出发揭示着真理,其实不过站在了自己刻薄、自私的一面。
世界的不友善也算是被人类带坏的,像一个没好脾气的家伙,趾高气扬地说别跟我讲你以前怎么样,现在不行就是不行。
无论是电影里的超级英雄,还是现实里的superstar,都无一幸免,只要失败或者过气,就会被漠视。


结果的确很重要,可理解才是无法替代的。
廖一梅话剧《柔软》里有句经典台词:“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理解。”无论是在创业,还是在跑马,亦或学业的攻克,追爱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在朝着一个美好愿景前进着。
漫漫长路的途中,最重要的是有人理解你的初衷,在意你的付出,欣赏你的努力。我始终相信人的善意是种力量,如同驱赶雾霾的清风。

有时候连自己都狼狈得无处可逃之时,还有人能将你敝帚自珍,那个意义,是非凡的。正如电影里女员工给萨利机长的热烈拥抱,意义也是非凡的,代表她理解了那208秒对于萨利机长来说,是个值得永恒回忆的时刻。

理解的力量不只是存在于我们将关注力倾注在了某个人身上,而是更多存在于我们的目光和这个人的目光投向在同一片地方。我们之间共同投映的目光,那个空间上重叠的部分,才是真正理解的容量。


<图片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小众号:雨不停歇(Yubutingxie_2014)
小众地方,带着音乐说三道四。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