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动作、没爱情、几乎没视效,唯一勉强能算作大场面的几秒迫降从不同视角和角度回放N次——这就是《萨利机长》,“在过去的四十多年我安全运载百万乘客,却要被这最后的208秒有所评判。”听起来是不是和比利林恩“因为生命最糟糕的一天而被庆祝”同样令人哑然和默然。而“萨利机长”的现实性恰恰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经或必然会经历的自身代入感:是错但独善其身,还是对却众矢之的?每个人都曾这样被人说,也曾这样说过人“你当初就应该blabla...”当结果成为已知量的时候,人人都有做事后诸葛亮的机会;可当结果是未知量时,那些“聪明人儿”都在默不作声,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在声讨“萨利机长”时才到了彰显和发挥他们“先见之明”的时机和舞台——就像只有男一单打独斗收拾完最后一个坏蛋观众才会听到由远及近的警笛,或是只有被一箭穿心后才会出现的猪队友“XXX,我来晚啦!哇儿…”,呸。2、前后脚上映的《萨利》和《血战》,其实有一个很隐形的共同点彩蛋,就是老依和老布这两位几乎和《环球银幕》伴随了我整个学生时代的名字被业内公认为其后的导演成就甚至超越了前表演成绩银幕硬汉出身的,目前只此两位不分伯仲。3、影片保留了真实萨利机长慢跑的习惯,并在慢跑中不断闪回、恍惚、动摇,甚至自我质疑。其中一个值得玩味的镜头是远处的光打在了慢跑中萨利身后的雾气里,映出他由远及近跑来的身影… 那团黑影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把萨利完全笼罩其中… 正是迷茫挣扎中萨利内心的一个物化写照。不知这一笔是拍摄时的巧合,还是导演故意的神来,我当然觉得是后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shadow,人生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