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奥斯卡颁奖,偶然看到有放今年的大热门《no country for old man》,就忍不住看了。
之后到豆瓣上面来看看,居然发现关于这个的评论还真泛滥啊,所以也一起泛滥一回了~~
IMDB这么高的排名,大概是我近期看的电影之最了。
但是为什么会觉得难理解?主题连电影名称都说得清清楚楚了。
尽管我之前对Coen兄弟不怎么了解,但是这样针对这部片子的看法才会更客观。
影片有很多出彩之处,比如用old bell和杀手之间的相互映衬,从始至终的相互贯穿,这样两条主线是为了表达主题的。牛仔虽然有很多的戏,但更像是导演的一颗棋子,借以表现追杀的部分中包含的许多惊心动魄——一连串让人或是扼腕或是屏息的细节——这是影片的亮点。
但是问题也同样出现了,当人们被这环环相扣的追杀场景吸引的时候,却发现说故事的人似乎并不急于铲凶除恶,揪出罪人,甚至他们有些漫不经心,有些多愁善感,这才让人观影人想起来这片子还有个同样有些看似与情节不搭的名字——no country for old man,原来说故事的人在提醒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一部寻常的警匪片或是惊悚片。
其实我相信对于影片的主旨,稍稍有心的人都不难领会。毕竟影片给了那么多插入的标志影射主题,以及几段个人以为比较生硬的大白话。(他就怕你看不懂)
所以这也是这部影片的缺陷所在。在故事与主旨之间需要一个更好的平衡。说故事的人当然想把故事说的精彩,但他又发现这样会让观众忽视其内涵的东西,于是便又插入了一些可以丰富主旨,但同样又无意间破坏了影片流畅性的东西。我愿意揣测这些内容本是没有的,是后来插入的。这就好像一位大师完成了一部杰作,却因苦恼旁人无法明白他在表达什么而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这可以看成是现实中的妥协,或者更是创作人在构思时便留下的先天不足。
虽说这年头文艺片看多了,什么都流行欲言又止,点到即可,甚至就是天马行空,但我总觉得电影的主题应该从情节中自然流露,应该是渗透在每个细节里面的。这也是体现说故事人的功力。如果我们仅仅从某些对白中获得一些关于这个故事到底要说什么的顿悟的话,这片子难道不是舍本求末吗?
当然,总有人愿意花个一个下午去好好重温冥想,也许他们会茅塞顿开也说不定~~
不过我们还是就停留在这个低层次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