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的观后感是很平淡的。就感觉看了个乐子,没什么多的想法。
结果这片居然拿了那么多奖,那就不得不吐槽一下了。
先说无关性别的部分。
开头我是充满了期待与惊喜的,主角作为一个婴儿大脑成人身体,故事一定是关于她如何成长、如何用新颖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类似《奥兰多》那样。
结果后续发展令我大失所望——贝拉居然是靠看书和听别人说教来成长的。
那、那和我们所有人的成长路线有何不同啊?我们也是这么接受知识的啊?
书与语言是外人提供的知识,那么属于自我的便是领悟,是经历带来的思考,这也是导致我们人格不同的关键。但全篇没有多少关于贝拉自发领悟的描写,她不看书的时候就在“激情跳跃”,或者在听人给她灌输理念,或者在“背课文”。
以至于后来贝拉长大了,她嘴里蹦出来的话我都不知道是她学书里的句子、学别人的观点,还是她自己思考得来的成果。
尤其黑人男性带贝拉去看人间苦难,导致贝拉哭泣甚至变成社会主义者的那段,太想当然了。
贝拉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孩童,她的同理心哪儿来的?负罪感哪儿来的?曾经她笑着拍烂小青蛙、要揍哭泣的婴儿,现在在未经任何转折和描写的基础上,突然就开始为穷人而哭泣了,属实看得我一头雾水。
这种想当然的成长充斥了全篇,导致我很早就跟丢了贝拉,无法理解这个角色的想法,无法理解她的作为。这里的“无法理解”不是说反对,而是说我没办法分析,就像导演觉得要这么安排就把剧情硬塞给我,要问我为什么贝拉这么做,我无法根据影片里提供的线索来回答。
为什么原谅“上帝”/她现在怎么看待“上帝”?为什么去追寻生母的过去?为什么和MAX结婚?为什么当医生?为什么旅游一趟最终选择回到家里?
无迹可寻,也就无法回味。所以我说看完就当看了个乐子。
接下来说女性主义部分。
我很难把它当做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关键在于除了和前夫的故事之外,其他时候换成一个男同当主角也完全不违和,甚至更合理了。
所有人都宠着贝拉,阻止她做的事情大多都不是仅限女性的,她也没遇到过只有女性才会遇到的危险和困境,导致贝拉基本上成为了一个去性别化的角色。这本来是好事,未来我希望人人都不受性别束缚。
但换在这部电影里,首先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她这样的女性环境根本不存在。她这样想要什么就勇敢去追的、极度自我中心的女性,原本一定会遭到社会的毒打,但她没有被毒打,一切都迎刃而解了。
并且,基于全球女性高潮率和纳入式性行为有快感的概率都低于40%,贝拉的性探索之旅也是悬浮和难以引起多数共情的。而且性探索的占比居然这么大,分点时间讲点我上文提到的“自我领悟”多好啊。
一个无法引起女性观众普遍共情,也没有以社会意义上的女性身份来审视批判父权制(有些点到为止的部分,但口号感很强)的电影,我觉得很难说算女性主义。
补充两个尤其令我不满的点。
一个是贝拉未受社会驯化,但从行为到台词都一直只提到上男人,直到后期进妓院了才尝试女人。我感觉导演编剧潜意识里忽视了女性与女性的性关系,以至于忘记提及这个对性无比渴求的孩童为什么迟迟没考虑过同性。
一个是贝拉选择原谅“上帝”,甚至回到了伊甸园。“上帝”确实塑造得楚楚可怜,伊甸园的生活也很浪漫,但这一来二去,像浪子回头似的,我真搞不懂电影想表达什么了。
贝拉最终沉稳了,但她真的成长了吗?她领悟到了什么,她未来会怎么样?我无法展开联想,也无法对这部电影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