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的電影不多,想著這部電影榮獲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應該有一定的質量,於是在沒有看劇情簡介和預告片下就買票了…這電影真的完全出乎意料,觀影的當下只覺得荒唐!有一種我看到了什麼的感覺!(這電影是我主動找朋友一起去看的,可以想像我邊看電影邊擦汗的樣子)。
是的,這是一部荒誕、奇幻的電影,講述的是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晚期,一名被丈夫虐待跳河身亡的女子貝拉,被科學家用腹中胎兒大腦移植成功復活,雖然心智停留在孩童階段,但對未知世界充滿嚮往,與律師私奔過程中各種冒險、體驗、性/解/放,逐漸挖掘自我。
感覺電影可以討論的內容很多,有許多象徵,但最終都回到「人」這個主體在討論,比方說主宰貝拉這個人的究竟是母體(身體)還是嬰兒(大腦/靈魂)? 記得是枝裕和在《怪物》中也問過相似的問題「接受豬腦移植的人,是人還是豬?」
觀影過程中我也想到以前聽過的佛洛伊德人格理論,他說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所組成;本我是人格結構中生物性本能,如飢、渴、性,本我追求的是立即滿足;自我是介於本我與超我之間,調節本我需求與超我限制的衝突;超我代表的是個體在生活中接受社會文化道德規範標準;人格中的三個部分,彼此交互影響,在平衡狀態才能擁有健康人格。
而人格是有發展順序,每個人都要經過一定的發展階段,這些發展經驗會影響成年後的人格特質,只有順利完成發展階段,才能發展出成熟的人格。第一階段是口腔期,主要透過吸吮、吞嚥等口腔活動來滿足,電影一開始黑白鏡頭時貝拉就是透過吃東西在感受時間,吃到難吃的食物會直接吐出,表達厭惡;肛門期是透過大小便訓練控制消除排泄時緊張的刺激獲得滿足;性/器/期主要是靠探索性/器/官獲得滿足,電影這段可以看到貝拉對自己身體有許多好奇;潛伏期階段開始發展超我,科學家德溫博士、未婚夫麥斯、風流律師鄧肯都有試圖告訴貝拉一些社會世俗道德觀點,女人應該如何;性/徵/期是性/器/官成熟後追求性/慾/滿足與追求穩定的男女關係,這個階段貝拉透過很多性/行/為、各種感官體驗來認識世界,發展人我關係,原來同樣是性/行/為,有的人會給你愛的感覺、愉悅的感覺,有些是不舒服的、不悅的,貝拉對人我關係有更多的區分,情緒和感受也變得更有層次,那些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總之是一部很特別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