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poor things我发现豆瓣上清一色的差评以及只有7.1的评分(又降了)。很多人和我的理解以及观感出入巨大,所以我想从我的角度稍微讨论一下。以及我为什么认为这不是一部男性凝视的电影恰巧是反凝视的,和为什么我喜欢Bella这个形象。
为什么poor things不是一部男性凝视的片子?我们首先了解一下男性凝视,它是指从男异性恋者的角度描绘女性和现实,将女性性客体化以取悦异性恋男性观众的行为。藉由将女性表示为在男性观者主动凝视下的被动接受者,建构并确立了男性主导和女性被主导的角色,也是父权体系发挥功能的基础。但是Bella在电影中是一个完全的性主体,她主导,他选择,她拒绝,在她的故事中男性是被选择的,是怪诞的,是他生命旅途的一段段故事,是一个个猎物,她是那个有自主意识到人。她不是在男性叙事框架下的“妓女”而是“自己的生产工具”。我认为之所以很多人接受不了“妓女”是因为这个词目前来说是一种负面的词汇,是一种赤裸的荡妇羞辱。这个词汇的诞生及运用以及整个语言评价体系是建立在男权下的,本质上的一种叙事逻辑在于女性的贞洁依附于男性的地位和尊严,女性贞洁的缺失是男性尊严的挑战是所有物的贬值,所以他们会生气,会暴怒(像那位律师一样)。悲哀在于这套叙事框架也逐渐内化为女性本身,作为一个“好的品德”而存在。但这种定义为什么会依附于另一个性别?由男性来审视来定性?所以导演认为,如果真的存在一个纯粹的女性形象她可以不被这些价值所评价和定义,她可以对这一套男权学说下的荡妇羞辱而内化于心的老妇人不屑一笑,她可以清楚而不自弃地认为这是我认同的生活方式,是抗拒被男性凝视后的评价体系所定义的一种权力的反抗。当然我也知道这在一些相较于传统的社会下成长的女性是不可想象的(电影中的路人表现,以及很多影评对于女性裸体的不满)。她甚至会给他身边的男性给建议,教育他们如何性,我才更会加喜欢。(“有点现代生活中的爹味”)我们不能单纯因为女性角色存在裸露情节而定性男性凝视,我们更需要去探讨情节中角色的主客关系,表现形式才有意义。谈性色变只会让性本身更让人困惑,更忽略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权力,健康,甚至多元包容。
我喜欢Bella的提问:为什么女性不能选择男性?她当然可以选择。电影的女性主体性恰恰就体现在贝拉在一个传统意义上被完全客体化的位置上完全没有认同父权的逻辑,她从未把自己当成受害者。相反,你把她跟前男友的纠纷描述为她被抛弃,这才是把女性放在总是被选择的男性中心的位置上,事实上是贝拉主动说他们不能再继续了,不管那男的怎么哭闹和回来找他她都无动于衷,只忠于自己的感受。她的强大反衬也他的无能暴怒的滑稽可笑,哪里是什么被抛弃的桥段。这种她对女性规训天生少一根筋,完全从自己感受出发行事的风格,就是主体性的最佳诠释。至于她想用这种主体性去搞男人,去看书,去学医,去讨论社会主义,这都是她的选择。
我喜欢Bella是因为她是一个纯粹的女性形象。常见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其价值依附在男性身上,由男性形象推动情节,女性形象的意义往往完成对于男性形象的塑造和完善,作为一个她者而存在。例如一些影视剧中女性前期很优秀一谈恋爱或者一结婚后就变得需要男主来拯救来帮忙,即使没有困境也要人为创造桥段来彰显男性的一些优秀品质。女性的剪影是家庭的母亲,一个女儿,一个妻子。但是贝拉,她没有经过从小的社会训化和教育,她不被社会性的女性形象所定义,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擅长拒绝和选择。我们把她的性别身份拿开,她的灵魂和一个直率好奇,想要就索取的小男孩没什么两样。我欣赏这种诚实和纯粹。很多人接受不了她选择去当妓女的情节,而我觉得她清醒的选择做妓女才让整个故事更加完整和脱离了男凝的评价体系。
刚刚看了Wiki,这部电影在西方拿了威尼斯的金狮奖,根据汇总媒体网站烂番茄汇总的349篇评论文章,92%的评论家给予该作正面评价,平均分数为8.5分(满分10分)在Metacritic上,根据58位影评人给予87分(满分100分),这部电影获得了「一致好评」。奥斯卡11中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