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1-23

孩子王:是我想多了么?

伴随着第五代导演在新世纪的落幕,新世纪接班人在无力突破思考的宽度和深度。让我不经想念:那位老人临终发出的一句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它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中国泱泱五千年历史,从来就不缺少文化。甚至不少华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因而大放异彩。明明金山就在我们脚下,而我们却纷纷瞄向了世界,想去那里找到我们的救赎。
谷崎润一郎的心声:居然没有能出生在中国,实在是无法挽回的不幸。
可那些出生在这片土地却失明般看不见文明之人岂不可悲!
电影在那黄土地,旱烟枪,夕阳落下的光晕里打开。
有一群朴素的老百姓生活在这里:深山绿林,还有一丝丝淡淡的云雾。他们辛勤干活,彼此和蔼。
没有电器:他们可以烧柴火。没有粮食,他们可以做工。没有知识……,偏偏没有知识,实在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啊。主人公的出场就不得不面临这个世纪问题:一个小人物和大思考的对立便产生了。电影多次将镜头给向了深山,云雾,还有那昏黄的灯。一切都在雾里看花,不真切。导演估计也明白这教育问题的承重,但怎么解决,使人迷糊。对比那个没读书的放牛娃将撒了尿的草拿给牛吃,却科学的解决了牛的营养问题让人深思。

导演镜头不止一次给向破旧黑板上,书写的两个大大白体字:上学。可上学真的可以学到知识?真的可以解决文化的传承?真的可以回答那位老人乃至整个国民有识之士心中那个大大的问号?
《孩》给出三个点,回应了这两个大大的字。
1 老杆翻山越岭来到学校,安顿好住处。从校长那里得来离职李老师的破旧课本(丢在地上,又被捡起来的)。然后走进教室去上课。但是却发现全班所有学生都没“带”课本,他很生气。当去校长室质问,得知真相:没发课本。很震惊。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知识文化,它需要载体。难怪老杆说:以后上课都不用起立了,书都没有,还起什么立啊。
既然没有载体,那就抄个载体出来。老杆咬咬牙,和众多孩子们一起挑灯,将一本书统统写了下来。载体是有了,可是那个精髓呢?
2老杆放下书,看着抄在黑板上的全是政治阶级学习资料。无语摇头。问几个同学们,以为能明白其所以。却被一名叫王福的学生敲了个蒙头棒。
“你这老师真不咋样,该怎么教就怎么教嘛,先教生字,再分段落,最后说中心思想。我都会教。你一个不怎么样的人到这混饭吃!”
老杆老师被梗得无话可说,也难怪,一群马上初中毕业的学生,却不识字!不是老杆老师混饭吃,而是再一次被现状震惊!
在攀登科学与文化的高峰中,不怕错误的思想和理论,因为它们迟早会被实践证明出来。唯独深陷固话的思维方式不可救也。固话了头脑和思想,哪里能来传承文明,哪里会有思想的创新!
可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被后人筛选的竟然只剩下四个字:中心思想。每每回想,十年于一日,所接受的文化尽如此愚蠢,大好青春尽葬送在这污龊的洗礼中。不得不握拳咬牙,抑制胸口愤懑之情。而这将是作为语文老师多么丢脸的一件事,而这也将朝政教育体系死死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3 王福在打赌输了字典之后,毅然决定:抄字典。对他而言,多认识字,就更多接近一步“知识”。
“初三毕了业。我就回队里面劳作,把它(字典)带回去,以后还有更大的字典。”他拒绝了来弟的相送字典,也拒绝了老杆挽留吃饭,深夜赶回家。因为天明,还需要砍一堆竹子……
王福走后,来弟莫名其妙的大叫一声,尖叫在静谧的夜里分外的刺耳,在迷糊而昏黄压抑的小屋里令人感到恐惧,担心,惧怕。担心这样的路将会走多久。惧怕那黑夜永不到天明。
一本字典真的可以和华文化紧密关联?明白人懂得,可走在回家路上的王福不知道,他将来会知道么?

偶遇电影院散场,看着大家手拉手,拿着爆米花进去,又嘻嘻哈哈,满心热闹的出来,电影艺术渐渐沦为赚钱利器,成为交配前奏。究竟是电影艺术染上商业气息,成为文化导向可怕,还是它的观众……除了热闹,还剩下什么?只愿有一天从电影院里面出来的人 ,可以安静,可以皱着眉间,可以拿着笔和纸。 哪怕仅仅是个表象。

孩子王(1987)

又名:子供たちの王様 / King of the Children

上映日期:1987片长:106分钟

主演:谢园 杨学文 陈绍华 张彩梅 徐国庆 勒刚 谭珏 顾长卫  

导演:陈凯歌 编剧:陈凯歌 Kaige Chen/陈迈平 Maiping Chen/阿城 A Cheng

孩子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