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书,阿城的“三王”里,《棋王》写的是人如何自处、立世,写身体与精神的关系,写饥饿的记忆,写无父的创伤,它是深刻的、多义的;《树王》写人与自然的关系,写人的粗暴与自然的反抗,写少数者的无力与悲哀,它是有点神异的;《孩子王》的故事显然是最简单的,它的含义很明显,任何有点识字水平的人都可以读懂。但它也是最能直接打动人的,因为描写了人世间最淳朴、最真挚的东西。孩子们(尤其王福)对知识的渴望,老杆对孩子们的痛惜(天天学政治材料)、诚实(坦言自己不知道怎么教他们)、善良和勇敢(大胆教他们实用的字、写作文、唱歌)、尊重和鼓励(得知真相后,作文写得差不会被训斥,而是更进一步地融入和激励他们)。


它写人的坚韧、不屈、善良、自尊、温暖,来娣执着地要写一首歌出来、要当音乐教师,不想让其他人看不起,是自尊,她真心地对老杆好,宣称将字典送给王福,是善良;王福不会说话的父亲凭借自己的劳动为孩子赢取字典,是生命本真的爱与坚韧;王福最后写父亲走进白太阳里有了力气,那是自然给人最纯粹却又丰富的给养,是一种让人感动的力量……


在特殊年代里,政治为王的话语系统规定,那些属于资产阶级的关于“人”的东西不准谈,不准写,不准教,但《孩子王》告诉我们这些美好的东西是禁不住的,违背人类本性的愚蠢戒律是多可笑与丑陋。

说回电影,我看得是修复版,原版与之相差多少不得而知,但它的观感很不赖。八十年代电影的镜头运用或许简单,但不妨碍它是一部好电影,大量自然风土的画面,黎明、夕阳、山、路、树,应有尽有,人物大多数时作为一小部分处于自然里。这不仅传达出苦难时代的特殊气质、人物的心理变化,也与阿城思想体系中,传统观念部分里关于自然的观念相契合,更重要的是给人以美感享受,就像《那人那山那狗》。


电影给我很震撼的一个点是,孩子们抄板书抄得震天响,那是物质贫乏时代苦难生活的最真写照,也是无数颗对知识渴求、执着的心。


虽然个人无法抵挡庞大的政治力量,不按书本教课的“叛逆”老杆最终还是被遣走了,但愚昧虚伪的政治教育也未必就能万试不灵、根深蒂固。对父亲满心理解与热爱、最终会得到字典的王福,学会写作文和唱歌、蹦蹦跳跳地快乐回去的孩子们,得到一个智慧的放牛娃,写出歌儿的、真性情的来娣,还有临走时回望大山的老杆,都给人一种希望。他们是可爱的。


最后,木板破洞后窥探的眼神,你们是悲哀的。风波过后,你们只会成为愚蠢年代里的牺牲品,不会被任何人不会记得。

孩子王(1987)

又名:子供たちの王様 / King of the Children

上映日期:1987片长:106分钟

主演:谢园 杨学文 陈绍华 张彩梅 徐国庆 勒刚 谭珏 顾长卫  

导演:陈凯歌 编剧:陈凯歌 Kaige Chen/陈迈平 Maiping Chen/阿城 A Cheng

孩子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