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和《步履蹒跚》之后,再看《海街日记》,果然还是熟悉的生活气息,不过是在惯常的日式琐碎里加入了海边清新的味道,如果你喜欢前两部,那这部就肯定不会失望,碎碎念的日常生活支撑起两个小时的电影,却足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电影故事情节还是非常简单,在镰仓生活着香田家四姐妹,她们的父亲早年和情人离家出走,母亲则干脆将女儿们抛给了外婆照顾,外婆去世后,外孙女们继承了这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房子,大姐幸子过早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父亲去世,姐妹三人在葬礼上认识了同父异母的跟随继母生活的妹妹浅野铃,姐妹三人邀请浅野铃到镰仓共同居住,彼此之间慢慢熟悉理解。很简单的故事情节,接近于没有情节。
两个小时的琐碎家常,并没有让人觉得枯燥,反而是日本独特的物哀审美和生命认识,将整部电影深沉地浸泡,就像电影中多次出现的梅子酒一样,那时的人喜欢亲近自然、敬畏自然,安静地享受季节的变化,生活舒展缓慢,安心顺应命运的安排。
电影反映个人喜好,印象比较深的应当是随时可见的自然人文景貌,漫山遍野的古树,井然有序的街道,漫画一样的单节火车,海边的樱花大道,以及四姐妹老房子周边的花花草草,房间里陈旧而精巧的摆设。在夏天,浅野铃坐在一楼客厅门前,吹着小落地风扇,外面可见的炎炎盛夏,听得见知了的鸣叫声,这才是让人怀念的季节。记忆深刻的是,电影有几次长角度拍摄姐妹几人在客厅吃饭的场景,拉开推门,食料自然而简单,客厅门前是零散摆放的几盆花,像极了我们日常度过而过后怀念的日常场景。
当然,电影美丽景色的基调是哀伤的,这也许是日本文化比较独特的一点。虽然很难看到大起大落的悲伤,也没有剧烈的戏剧性冲突,但是整体弥漫着一种很淡的哀伤,就像电影里略带突兀的樱花大道一幕里的樱花,看着开得繁花烂漫,但是很脆弱,花期也很短,还没撑过春天就要落了。虽然哀伤,但是人物对于这种哀伤是接受并欣赏的,这应当是源于前面说到的亲近自然、敬畏自然。对于人类社会来说,通常是人工的长久、自然的短暂,自然的美好就像浅野铃在海边打捞的新鲜食材,可口美味但是转瞬即逝。让人欣赏的是,人物喜欢自然事物但并不执着于索取,就像喜欢酿梅子酒,但是门前梅子树并不要全摘干净,岁月的记忆与自然的景色完全融为一体。
电影里的人自然是含蓄的,内敛含蓄应当是符合东方审美体系的,这点在模棱两可的日语语境里更加凸显。虽然含蓄,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人的坚韧,香田家三个姐姐看似生活温馨而快乐,可是每个人都承担着生活必然的重担,电影中也多次在单个人独处镜头里安静地表达出她们自身的困难。电影整体基调还是暖洋洋的生活气息,人就像自然本身,美好的总会逝去,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可是人能够做的,就是如大自然一样,顺其自然,给身边的家人尽力带来快乐,平静接受最终的安排,所以印象最深的就是姐妹四人随时随处的自然开朗的笑容。
电影毫无意外地体现了对于生命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严肃认真的。开始即是从父亲的葬礼引入主要情节,后面还出现“七回忌”我理解为头七忌日的场景,还有二宫阿姨的葬礼,以及二宫阿姨坦然接受生命的逝去,在这些场景人物是保持一贯含蓄内敛的,有哀伤的抽泣,也有坦然的微笑,而且这微笑是自然和谐的,也是治愈心灵的。对于这点,另一部电影《入殓师》表达的更加充分完整,也推荐可以看一下。
电影中有一幕,大姐幸子给浅野铃看门柱上姐妹三人成长过程中标记的身高线,同时在门柱给浅野铃也刻了一道。如此平淡如水的电影,我们之所以会喜欢,应该是喜欢平平淡淡的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