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しい(温柔)在日语里指代的是一种宇宙级的美好品质,包括温和、善良、包容,等等,是日本文化对为人处事的审美
本文“温柔”是高频词,也希望自己能朝着“優しい”更进一步吧哈哈
“当我们爱别人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正式扩大”
家庭题材可以说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传统艺能了。
从《步履不停》到《如父如子》《海街日记》再到《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特别喜欢并且擅长将血缘与亲情这对看似理所应当的双生子拆解再重组,再将生与死、青春与衰老、城市与乡村等等话题编织进细密的故事里。在他的家庭故事里,温情总是与现实的枝枝蔓蔓相连,但痛苦的回忆也常常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而开花结果。
《海街日记》的设定在这一系列家庭电影中属于“亲缘”坐标上的折中项。《步履不停》的矛盾发生在亲生父子之间;《如父如子》则是父亲阴差阳错地发现儿子并非自己亲生骨肉;最近的《小偷家族》则在血缘与亲情的分离上走得更远:这一家子根本毫无血缘意义上的亲属关系。
《海街日记》在其中恰似一个过渡:铃是同父异母的妹妹,四姐妹最初的关联建立于共享一个不靠谱的父亲。
收养妹妹并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就像姨婆说的那样:“她不是只小猫或小狗,养个孩子是很累的……而且她可是拆散你们家庭的女人的孩子。”
被姐妹们的对话勾勒出的父亲“温柔却是个废物”,他的出轨首先成了导致家人受到伤害的根源:三姐妹原生家庭解体,他自己“此后再也没有脸见三个女儿”,小女儿浅野铃甚至下意识地继承了父亲的过错,在人生中频频心怀愧疚,扮演着“那个女人的孩子”的角色。
这样糟糕的情况下,姐妹间真正不计“前嫌”地相处似乎才是小概率事件,她们将如何培养亲情?几年前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的答案是有些俗套的“人与人的缘分”,这个笼统的概括其实也不能说错,只是这次课上观影给了我一些新体会:
在亲情的外壳下,是枝裕和讲了一个“女性共同体”如何建立的故事。她们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有时这种联系不仅关乎亲属关系,而是源自同一个社会体系下女性的共同记忆。
大姐与铃的相似之处最显而易见,她们也是最先建立联系的姐妹。因为不靠谱的父亲而失去了一部分童年,铃就像大姐穿越时空的镜像,大姐看见那个照顾父亲、隐忍不言、特别能干的小妹妹也许就像遥望当年的自己。大姐头一次见面就出头保护了小妹妹,替她回绝了治丧的要求。“这是大人的工作”,大姐的话一定触动了铃。
“恋爱脑”的二姐则是承担起了与铃共享情窦初开体验的责任。“当你喜欢上一个人,你会觉得整个世界都不同了”。二姐看似最不靠谱,其实可能反而是三姐妹中活得最明白最恣意的一个,在感情上碰壁也没关系,总有下一个等着你。餐馆阿姨的葬礼上,二姐是姐妹中唯一痛痛快快哭出来的人。二姐正像是铃的反面,用自己的情绪力量让妹妹说出来、哭出来、喊出来、去约会、去体验樱花开放的美好。
有着“奇怪趣味”、本来是小妹的三姐和铃共享作为小妹的体验,在她们俩那里,温柔的父亲最容易成立。那些“无法对姐姐们开口的”关于父亲的记忆,三姐成了最佳的分享对象,两人共享了家庭中“小妹”的身份与体验。
于是,在不完整的家庭带来的伤害、青春的成长、关于亲人的回忆之上,铃与三位姐姐构筑起互相治愈的堡垒、一个女性的共同体。就像铃所说:“我就像女生公寓最小的那一个。”四个美好的女孩子在外婆留下的房子里,建立起能够共享温暖、分担忧愁的所在。
最后特别想聊聊外婆这个被片中所有主要女性角色怀念的人。可以丝毫不夸张地说,那种温暖的气质向上溯源的话一定会落到外婆那里。外婆才是这部电影的底色。
试想这样一个女人,她的女儿在丈夫出轨后一蹶不振、甚至逃避照顾女儿们的职责;外孙女们虽然懂事但毕竟年纪还小,她在这时能选择当仁不让地化身最终极的港湾,温柔、有力可想而知。
外婆留下的爱和滋养铺满了这个传统古旧的空间,在她酿造的最后一罐青梅酒里。怀念外婆是姐妹们的日常,它丝毫不沉重,就在姐妹们跪坐在神龛前清脆的敲击声中,在姐妹们摘青梅的时候,在翻出外婆的浴衣而姐妹们把脸埋进衣服里想要闻闻外婆的味道的时候。
所以与外婆素昧平生的小妹妹铃才能如此自然而真诚地加入怀念外婆的活动中,感念她创造了如此温暖的空间,感念她的温柔造就了三个同样温柔的姐姐。
这是一个温柔的人所留下的影响,这份影响绵延不绝,让生者好好生活。
与她有关的东西都能够称作爱,而想到她就想成为更加温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