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曼佳


最近一口气看了是枝裕和的好几部电影,也就是随意点开其中一部,其他是电视机关联推送的,看了其中一部喜欢,也就一口气看了相关的几部了,所以人生中很多缘分其实都是偶然的。

《无人知晓》是讲四个孩子的故事。一个单亲妈妈,带着四个父亲不同的孩子住在公寓里,孩子们没有户口,也没有上学,最大的哥哥12岁,妹妹10岁,弟弟5岁和小妹妹3岁。因为很多房东不接受孩子很多的那种租客,大概孩子都会很吵闹吧,所以除了哥哥是和妈妈一起进来的以外,小的2个孩子是从行李箱中悄悄托运进来的,那个大的女孩是晚上偷偷溜进去了。为了不被人发现,妈妈和小的几个孩子约定,不能出房门一步。


故事就这样那个开始了,那还算年轻的妈妈每天下班后都回来,也会给孩子买些好吃的带一点礼物,她回家后孩子们就一片欢腾,从表面上来看这也是其乐融融的一家。但是有一天妈妈突然没有回家,只留下了一点钱和一封信让哥哥照顾几个弟弟妹妹,大哥哥算计着怎么省着花钱养活几个弟弟妹妹,可是时间过去很久了,钱花光了,妈妈还没有回来,也完全联系不到她,她很久之后只留下一个口信说让哥哥继续照顾弟弟妹妹。


因为还不到年轻打工,于是没有任何来源的小兄妹家庭陷入困窘中,没有妈妈们的照顾,几个稚嫩的孩子很快成为了肮脏邋遢的孩子,不能后出门,家里全是垃圾,臭不可闻,不仅仅没有东西吃,甚至室内缺交费被停水停电了,他们不得不出门去公园用水解决基本的问题,食物就指望超市过期的食物给哥哥拿回来一点,总之完全成了那种无人管教的流浪孩子。毫不意外的,意外的不幸发生在这个小家庭身上,小妹妹失足摔死,哥哥把她装在拖来进房的行李箱中,埋葬在郊外。当最后音乐响起的时候,简直让人泪如如下。


不得不说这个才12岁的男孩,从开始就承担了一个成人的责任。整个过程中的成熟理智让人心疼,期中有一小段时间因为想结交伙伴和几个街头小混混一起打游戏的时光让人为他担心了一把,而其他所有的时候都在算计着怎么让弟弟妹妹们有东西吃活下去,那时候才感觉这么大的孩子应该被父母庇护着啊,却不得不收敛自己的天性而被迫成为一个大人。另外几个孩子也成熟得让人心疼,当然这个主角因为这个角色获得了戛纳影帝,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影帝。


虽然这个故事是从真实的弃婴事件中改编而来,但是其实现实远远比电影中的要残酷很多。妈妈同样地遗弃孩子自寻欢乐去了,让这几个孩子自生自灭。而现实中因为孩子心智太稚嫩,实际上兄妹们的相处远不如电影中看起来的这么温馨互助和友爱,电影中的几个孩子那么地懂事而安静简直也是不可思议的。电影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给现世的人看到人性的关辉,的确是很好的,这也是艺术的价值,我们知道现实或许并不那么美好,但我们希望现实在艰难困境中是残存着一些美好的。


《海街日记》讲的是三姐妹+小妹的故事。三姐妹小时候父亲外遇私奔,母亲也因为伤心等原因扔下几个孩子给外婆然后离家出走,大姐姐从高中开始就承担起养育两个妹妹的故事,像妈妈一样照顾着家,照顾着妹妹,后来收到父亲葬礼的通知,同时在赞礼上认识了那个妈妈(爸爸外遇的对象)也早已经去世的,和她们几个同父异母的读高中的小妹妹,因为血缘关系,她们决定收留她,于是四个姑娘生活在一起。


一个安静海边城市里的大房子,四个性格迥异的姐妹住在一起,姐姐三十岁出头,性情安静而坚强,责任心很强,承担了家庭中母亲的责任;二妹妹是一个性格活跃,以爱情为食粮的女孩,一次一次在失败的爱情里打转而屡败屡战;三妹妹是一个粗枝大叶的姑娘,大大咧咧的,看起来品味有点奇怪,但是基本很单纯。而小妹妹,因为后来才介入这个家庭,开始的时候也是谨慎小心的,而后在姐妹中的情谊中逐渐打开心扉,开始真正融入了这个姐妹的圈子。


里面的四个女孩子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看起来都很美,尤其那个小妹妹可爱好看得让人心疼,简直就是一个小天使。里面的很大篇幅都是在最大的姐姐和最小的妹妹之间展开,因为从开始来说,这妹妹的出身是让这个家庭尴尬的,而最大的姐姐只最早能了解这种痛苦的,她们如何能跨过这样的鸿沟而达到理解的?这里面的确埋下了一些线索,每个人表面上的身份其实不完全代表她内心的所有情感的顺理成章,当孩子们长大了,她们从自己身上经历的,懂得了男女情感,婚姻情感的复杂性,不仅仅只是道德和责任这样的内容可以全部解读的。


这部电影中最特别的是出现了好几个葬礼,也让我们对日本的葬礼多了很多了解,日本人的葬礼很庄严肃穆,死者很让人有尊敬的感觉,不管他生前是何等身份,总之肃穆的整个场景让人生出很多钦佩之情。同时赞礼好像一个人生命的另一种程度的开始,就像村上春树说的那样“死 不过是生的另外一面”,所以他们的葬礼上看不到来客特别痛苦,绝对没有歇斯底里的痛苦,至少表面上是绝对克制的,可能因为好好活过了,所以其实没什么悲伤的。就好像樱花飘落,因为最绚丽的美经历过了,所以不必遗憾吧。这种生死观的平静和我们国家的完全是两样,我们国家的葬礼有时候隆重得像闹剧一样,甚至以哭得是否惨烈作为孩子有孝心的一个世俗的度量,只能是民族特性的不同吧。日本人和中国人实在是差别太大了。


《比海还深》讲的是一个离异家庭因为台风夜,一家子不得不留宿在孩子奶奶家发生的故事。孩子的爸爸一直想当小说家,虽然第一本书获奖但是书不畅销,而且他一直坚持想写小说不愿意在行业中随波逐流,所以经济上很窘迫。与妻子离婚,孩子归妻子抚养,而他每个月付儿子的抚养费都是问题,他不得不做一些自己都鄙夷的事情来养活自己。


虽然离婚了,但是丈夫还是爱着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偷偷在后面观察他们的生活,对妻子交了新男友非常吃醋,而儿子内心也很希望多和自己的亲身父亲在一起,血缘之间的那种说不清的情愫会伴随人一生的旅程吧,借着每月一次的亲子时间,爸爸对孩子描述自己和父亲小时候的故事,他们也在这样同情境的故事中心更为贴在一起。也是因为有这层关系,孩子妈妈的内心其实也稍微有所松动。当孩子奶奶问他们还有没有可能复合时,她回答是还是有可能的,可见这对离婚夫妻,其实还对对方有很深的情感的。这也让电影本身留下了一些希望的曙光。


电影的名字来自邓丽君的一首情歌里的歌词,大意是我对你的爱比海还深。奶奶对孩子妈妈说(大意):其实我们都没有得到过比海还深的爱情,但是难道就没法活下去了吗。每天过着平常的一天,享受当下的快乐,也是有意义的,这就是活着的乐趣。总之她的话在电影中也是电眼的意思吧,所以她暗暗地其实撮合了儿子和前媳妇呆在一起的机会。这个奶奶在是枝裕和的几部电影中都出现过,演母亲奶奶的角色,获得过电影大奖的提名,总之看她的表演那是自然而然无声无息的,就像生活中常见那样的一个经历一生已饱含智慧而平凡安静的普通老奶奶。


《无人知晓》里虽然过程很心疼结尾也很悲剧,但是其中不乏美好的兄妹情,与现实相比也是理想主义的表述了。《海街日记》中这样的姐妹情谊真的很让人很羡慕,四姐妹就是四朵花,快乐和谐,其实也像未婚女性的乌托邦社会,也会是美好得很不真实的感觉。《比海还深》中离异夫妻的那种平淡的相处,不是那种不是夫妻便是仇人,甚至媳妇看到前任婆婆依然还是很亲近的关系,都是让我们觉得温馨的部分。可能我们生活中看多了太多撕逼的场面,看到日本人这样平缓的关系觉得实在太过清新,甚至让人有点慨叹。


这几部电影,从电影的矛盾冲突来说,都不是严重到让人大吃一惊的重大矛盾,也不是故弄玄虚的悬拟似的内核,就是那么淡淡的,就那么自然,每个人都没有做作刻意,就像细水深流的感觉。日本电影中的人物的安静和隐忍的性格真是贯穿始终,一方面觉得他们始终给别人留下颜面尊重对方的处理方式看起来颇有淡淡的隽永的美感,但是一方面,为他们那总是没有脱口而出的肆意妄为的机会而感到遗憾,这样他们会闷得多难受啊。因为人的情绪就像火山一样,的确是需要释放口的,不然有朝一日是要爆炸的,所以任何特性都是两面性的。我们也许会欣赏,但是自知自己是做不到这样的,他们民族的个性是几百上千年的传统文化而形成的。


总之,这样的电影,有些人觉得很平淡寡趣,我却觉得很好看。或者是因为到了这样的年龄,才更理解这世间的很多东西已经不必说,无法说了,因为该懂的自然会懂,不懂的你怎么解释强调其实也都不会懂。总之是枝裕和从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家庭中的小事来讲述的电影,的确是美得让人觉得清新。即使不那么真实地美,但是人生不总是应该存着这样美好的希冀,从而能坚强地在路上吗?


记得冯小刚曾在和高晓松的访谈中提到,导演风格的确是大不相同的,有些人就是喜欢撕开血淋淋的,将最残忍的那一面展示给人看,让人从心理到生理上都感到恐惧和颤栗。而有些导演,虽然知道这世间残酷,但是依然还是会保留一个光明的小尾巴,给人一点小小的希望,因为每个人都是需要能量前行的,那么他也是那种愿意给出美好的人。风格的不同,也是人生观的不同吧。


所以,是枝裕和也就是给人美好和希望的导演,即使平凡的生活中不凡狗血和鸡毛,但是他愿意给我们看到普通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爱和情的展示,父子母子之间不可割舍的悄无声息的奉献等等。或者就是因为更加理解这世界,才愿意更加地宽容和包容吧。


海街日记海街diary(2015)

又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日期: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绫濑遥 长泽雅美 夏帆 广濑铃 大竹忍 堤真一 加濑亮 风吹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海街日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