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着海水湿气的镰仓,穿过城市红色单节火车,拐弯遇见海的樱花隧道。

《海街日记》里的美丽景色可以直接作为城市宣传片来推了,更不要说在这样的美景里还配上了四个女孩子穿着和服玩焰火、穿着黑丝海边逐海浪的画面。美好原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暖暖的事,温柔笃定的姐姐幸、活泼浓烈的二姐、无忧无虑的三姐和早慧善良的妹妹铃,《海街日记》里四姐妹的每帧画面都美不胜收,日子流转、日出日落、花开又谢,生命可以是如此平凡而没有特别的意义的,却又因为有了一份铭记而特别着,在每个时节的特殊的仪式里、在美好的衣裳、承载记忆的美食、一起糊上的窗户纸、以及充斥眼眶的烟花和樱花里。谁真的需要大风大浪的人生呢?平淡的守护,彼此的寒暄就是最浪漫的日子,懂得这些后,即使这个世界再无趣,你也能保持一颗柔软的心。

关于父亲

在神奈川县的小城镰仓,被离异父母抛弃的三姐妹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父亲为了第三者离开了她们, 15年之后的一天,她们收到了父亲过世的消息,于是在参加父亲葬礼的时候,相认了与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 玲,于是她们带着这个15年没见过的小妹玲回家,在外婆留下的祖宅里一起生活。

有些电影惊心动魄是在提醒你它是部电影,而有些电影平平淡淡是在告诉你这是生活。《海街日记》就是这样一部电影,自带生活流逝和时间驻留的意味。十五年不见的父亲,二十年前的一道菜式,五十五年的梅子树,它们借助某种独特的记忆形式,被留存了下来,寄托着后来者对先人的思慕与怀念。

如何处理“上一代人”留下的伤痕?原谅?记恨?理解?忘却?按照国产剧的理解,他们会拍成至少30集以上的电视剧,而《海街日记》则基本上抹掉了社会道德批判的镜头责任,更多的是从一个温和的旁观角度去处理,将过去父亲那一辈的印象模糊化,而用四姐妹日常叙事中对白里的点滴来寻求治愈,影片中从未出现的父亲,却是串起所有关键点的那个人。父亲和女儿总是有着微妙的联系,在女儿身上总会看到父亲的影子。

大姐幸(绫濑遥饰)懂事的早,完整见证过父母的争吵和离别。她恨父亲的绝情的离去,也讨厌母亲自私的不管不顾,带着倔强和坚持去做本该父母要做的事情,她独自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内心里却也有极其脆弱和渴望找个人依靠的时候,虽然内心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像这两个人一样不负责任,却讽刺的爱上了有妇之夫,最终她爱上的是懦弱又绝情的儿科医生,长得并不帅气,但是举手投足间有成熟男人的气质,看起来颇可以依靠。作为事实上的第三者,她忍受着良心上的啮咬,默默付出, 有一种宗教般的隐忍,是责任感大过自己的享受,这份责任和负担,是父母留给她的。

老二乃佳(长泽雅美饰)本质上很单纯,成长经验中由于父亲的缺席,只在年幼时知道父母在吵架,看见姐姐安慰妈妈,这些小时候的痛苦记忆让她成年以后只想要自由,快乐,无负担的陪伴就好。让她很难对什么是好男人产生认知,也似乎没有建立起家的概念和择偶的标准。因为没有人教会她,好男人该是什么样子的。对于二姐她来说,大姐就是她唯一希望能幸福的人。

三妹千佳(夏帆饰)的一切都那么非主流,却又带着儿童的童真,最小的千佳对父亲的印象最模糊,但也最好奇。她喜欢钓鱼,自己在家摆弄鱼竿,当玲说起父亲也爱钓鱼时,千佳脸上那种神情像个孩子般兴奋——原来我和父亲在这点上很相像,她没有父亲的代入感,却渴望有一个崇拜的对象,她喜欢上长得怪异少了六根脚趾的店长,而且为他攀登珠峰的壮举深感自豪。

对于三姐妹来说,对待男性,她们似乎都有比较大的残缺影响,这种影响当然来自那位缺席了“15年”的父亲。

所以,才会在父亲的葬礼上,突然出现的四妹铃(广濑玲),她给姐姐们带来的震撼与慰藉。因为浅野玲的身上几乎拥有完整的十五年的父亲的回忆,这正是三姐妹与父亲音讯全无的那些时光。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少女形象,她或许继承了父亲善良的性格和对体育的热情,承载了父亲对于女儿的所有疼爱和责任。父亲会为她做沙丁鱼吐司,带她去钓鱼,并不曾缺席她成长中所有最关键的那段时期,所以三姐妹接纳小妹进入老宅,其实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接受“父亲”这个角色的回归。三姐妹把她接到镰仓时或许只是出于同情,但是慢慢地,我感觉小妹妹的存在,才让这个家感觉更完整,气氛更亲密。大姐也不再只有妈妈一般的严厉,二姐多了一些责任心,三妹的和事佬角色也多了一个分担。在她们三个人心里,父亲只是“温柔”的那个模糊印象,第一次变成了具体的存在——“爸爸虽然不靠谱,但应该是个很温柔的人吧,所以才留给我们一个这么好的妹妹啊”。


关于家人

家人,即是每个人捂着伤痛,也坚定地不松开牵着彼此的手。而这种“家人”的生活感,在《海街日记》里无处不充斥着,它并没有话剧电影里那种大起大落的戏剧故事,而是通过非常简单的对白和行为,给你带来观影上亲切的生活感。我尤其记得一个片段,当大姐幸和二姐佳乃在激烈的呛声吵架后之后,二姐佳乃争先洗澡时看到蟑螂,然后镜头转向客厅其他三姐妹,这时传出佳乃在厕所里声嘶力竭的喊“姐姐”,而老大幸很淡定的不紧不慢地卷起一本杂志,嘴里还说着“又不是小孩子了”,这种生活感扑面而来。导演是枝裕和总能不动声色找到一些细节作为引子信物。亲情在这部电影里就像是父亲的沙丁鱼盖饭,让铃回味无穷;也像是外婆的陈酿梅子酒,成为幸告别母亲时的赠礼。三姐千佳给小妹玲做了一道来自外婆做的鱼排海鲜饭,非特别亲近,又怎么会做自己不拿手的食物给对方吃?大姐给佛坛前小小的插花,一枝黄水仙,或一束红果子,应该都是大姐从庭院采撷来的,而每一次这些微妙细小的情节散落片中四处,却拼凑出四姐妹的童年时光,细微的动往往引出巨大的波澜,但是仍平静叙述,细腻的情感藏于角色的内心,经剧情中的细节婉转的表达。

印象深刻的另外一个剧情,是在医生的公寓里,当医生询问大姐为什么不买一双筷子的时候,大姐幸回答说“女人买筷子是很纠结的”。当时,我还没反应过来,其实这句对白说的是她内心的纠结,给一个家庭买一双筷子是需要身份的,而幸于医生的家庭而言并不存在“买筷子”这个身份,她只是一个第三者,所以她才说出那样的话,而不解释的留白是给观众的解释,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达出大姐幸对于“家庭”的理解,正是这种内敛与含蓄丰富了角色的情感层次。

而四妹玲作为闯入者,一直对于这个家庭的接纳有一种拘谨感,但是三姐妹都对她过于温暖,这让她本就愧疚困惑的内心更加敏感不安,上一代的纠葛无情的让她困惑无助了,幸而整个电影平静异常,画面美不胜收,这美好又充满希望的生活让玲慢慢趋于平静,在最后,有一幕,在和男孩踢完足球后玲淋雨回家洗澡,四下看下没人就撑开浴巾在庭院大厅吹风扇,随即被大姐幸在旁边碎碎念的抱怨,那一下玲突然就笑着跑开了,那一刻这个场景就说明玲彻底的放开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



影片中无论是樱花隧道还是烟花节,许多镜头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部影片总的来说给人带来十足的“少女情怀”,然而开头和结尾处两场葬礼将这种梦幻的情怀推至现实生活,将生命的思考与生活相连。如同樱花和烟花一样,美好的年少时光一挥即逝,现世更值得珍惜。将最美好的与最残酷的放置在同一空间,不是带来悲伤,而是带来现实。

近2个小时的电影,一个庭院,一个小镇,春日的梅雨、夏日的樱花、秋日里铺满小径的枫叶,沙滩上彼此喧闹的四位少女,一个简单却温暖的故事,海街日记。

海街日记海街diary(2015)

又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日期: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绫濑遥 长泽雅美 夏帆 广濑铃 大竹忍 堤真一 加濑亮 风吹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海街日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