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东西,如果你深受其影响或触动,那么为了使当时的感触保持完整,你便再也不去看它。

《切腹》是小林正树导演拍摄于1962年的一部黑白剑戟片。尽管现在的普通观众对这部片子不甚了解,但在当时——那个日本电影人才辈出的黄金时代,它仍凭借着完美的结构和深沉的内涵而杀出重围,成为剑戟片当之无愧的经典名作。作为以《切腹》为起始打开剑戟片之门的人,在我心中它的江湖地位几乎和《七武士》不相上下。有趣的是《七武士》我看了很多遍,每次看都特别兴奋激动,但《切腹》却只看了一遍,也只能看一遍。
几年前,热衷于翻拍经典剑戟片的三池崇史终于翻拍了《切腹》,一时间倒也引起了关注和热议,起码喜欢剑戟片的家伙们都有点心思蠢动。不过新版《切腹》命名为《一命》,主题也有了变化,切腹是武士阶层自杀的一种方式,而一命不管如何理解都落脚在个人头上,两者的区别也就此显现。

关于故事
宽永七年德川幕府第三代将军家光时,当时由于实施中央集权,削弱了许多诸侯大名的权力,曾经叱咤一时的武士阶级很多失业沦为浪人。残酷的现实使得无所事事的浪人经常跑到诸侯家,表示要切腹自杀,而势力被削弱无力招揽更多浪人的诸侯只得用钱打发他们走,于是这成为当时流行的敲诈手段。这是故事的背景。
有一天,一名叫津云半四郎的老浪人前来要求借井伊家宝地切腹自杀。其原因也是不堪生活的困苦。家老为了劝阻他,告诉了他福岛浪人千千岩求女的故事。
半年前,一名叫千千岩求女的浪人也来井伊家请求借地切腹,而他身上佩戴的居然是竹刀的事实使家老确定他是一位不名誉的敲诈者,为了杜绝这种敲诈行为,井伊家迫使他最终用竹刀自行了断。作为家老意在告诫他切莫生事,若是一意孤行千千岩求女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津云不为所动,他要求讲下自己这辈子的故事。津云作为福岛家的家臣,原本也是一名威风赫赫的武士,但是因为政治变故,他最终沦为浪人,他的老友生前将自己唯一的儿子托付给他,这个年轻人也最终成为他的女婿。尽管生活贫苦,但是女婿仍然努力养家糊口。直到小孙子和女儿都相继病倒,走投无路的女婿设法筹钱而四处奔走,最后却成为一具尸体被抬到家中,孙子和女儿也因为无钱买药而一一死去。只剩下他孤身一人。他的女婿就叫千千岩求女。这是故事的另外一面。
到这里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复仇的故事,事实上津云半四郎来到井伊家已经是他复仇的最后一步。此前,他已经分别斩下了胁迫女婿切腹的泽泻三人的发髻。随着真相一步步揭开,故事一步步推进,最终津云半四郎与井伊家刀刃相向。

关于主题
从《切腹》更名为《一命》,也预示了主题的变化。切腹是武士阶层自杀的一种方式,故而《切腹》通过一个悲剧的个例显现被时代所遗弃的浪人团体的悲哀和抗争,而《一命》不管如何理解都落脚在个人头上,更多的表现是个体的悲剧。
津云对于自己身份认识的转变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切腹》主题的重要线索。作为一名武士,津云正直、仁义、精于剑术,可以说是武士中的武士。然而经历了辉煌的前半生后,因为政治变故而沦为了一届浪人。尽管身份改变,但让他内心仍然是一名武士,仍未放弃作为武士的准则。直到女儿、外孙因无钱治病而死,女婿为了筹钱被迫切腹,一连串的打击突至,让他内心惶然无助。直到他发现女婿为了替小儿治病早就卖掉了象征武士身份的佩刀,为了那一点可怜的武士的体面,而用竹刀代替。而他自己,仍旧佩戴着武士刀,大概从未想过能卖刀还钱。作为一名前半生十分成功的武士,他是比自己的女婿更为坚定的武士阶层的拥护者。而正是这样一位武士,却最终举刀向当时的庞然大物——井伊家,或者说是虚伪而无用的武士阶层复仇,不仅仅是斩向作恶的泽泻三人也是向自己的过去挥刀。
江户时期的武士阶层经过大量的汰换产生了很多无主的武士——浪人。浪人失去了侍奉的主人,也失去了俸禄。但是作为原本的贵族阶层又无法从事工商业,平民对浪人畏惧而又不信任,而武士阶层也不需要这些已经被淘汰的人。上、下的出路都被封堵住了,浪人成了被遗弃者。武士阶层同样也在被逐渐遗弃和侵蚀,和平时代已不像过去那样需要武装力量,在战火年代盛行的武士道精神逐渐成为一种虚伪的装饰品。津云的复仇不仅仅是对抗个人命运的不公,也是对于整个武士道精神堕落的回击。
反观《一命》,这是一个典型的个人悲剧,更像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武士版,造成不幸的是那些作恶的小人、贫穷,以及疾病,身份在这里更多的是一种标签而不是其不幸的内在原因。当然不能说这不是一个好的主题,但是这不是《切腹》的主题,作为它的翻拍片,大概也是因为时代变化才有这样的改变吧。此外,用于津云半四郎的笔墨也减少了,他个人的作用被减弱了,原作中的悲剧是他的悲剧,而在《一命》中,他退而成为他女儿女婿的悲剧的复仇者,用竹刀去复仇固然有以牙还牙的讽刺,但是更为了凸显他以卵击石的个人英雄主义。但在《切腹》中其辛辣的讽刺体现在津云半四郎以一敌十敌百却最终死在火枪之下。而火枪正是武士阶层的终结者。

关于情节
主题的变化也导致对情节的调整。《一命》中增加了求女夫妻穷困生活的细节,甚至加入了很多《切腹》没有的内容。特别是在求女的尸体被送回家中的情节,用他的生命及尊严换回的银子来的太迟最终无法救回自己的孩子,妻子吃着他带回来了糕点,也给死去的孩子吃。如此情节是在催泪,也是为了强化悲剧冲突。但是中间的温情和三人惨死的惨剧也破坏了原作中层层推进不断加强的节奏感和整体结构,故事被完全分成了三段,中间部分的过于冗长也消耗了影片的力量,导致了高潮的萎蔫。《切腹》里面通过各种形式、不同叙述人的讲诉所营造的压力和气势,使得影片的后半是越来越紧绷,让人感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而《一命》感觉在求女一家死时就已经是故事的高潮,后续的复仇仅仅是为了交代故事的结局。本应是控诉的利刃、英雄悲剧的反抗都有点黏黏糊糊,作为电影,并没有射出最后的全力的一箭,不能不令人惋惜。
此外《一命》为家老添上了跛脚、不忍求女竹刀切腹的惨状而亲自介错的情节,也对《切腹》原有主题有所弱化,让人不禁心存幻想——武士阶层也有正直善良之辈,家老只是一时被人蒙蔽了,如此惨剧完全是小人作恶。同理,泽泻三人的作用变化也可以看出影片的意图。在《切腹》中,不论是家老还是打手泽泻三人,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代表了成功存活下来的武士阶层,他们的善恶不是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阶层的。在《一命》中泽泻被树为靶子,变得不堪一击,轻易就被夺取了应视为生命的发髻,他们完全沦为卑鄙的反派和无能的丑角。当然并不是说在切腹中他们的角色有多好,在逼迫求女用竹刀切腹的场景中,《切腹》里甚至更加跋扈而邪恶。《切腹》后半段半四郎讲述其向三人复仇时的武戏无疑是非常精彩的。在那里他已经渐渐化身为复仇之剑,指向泽泻三人,指向所谓的无用的武士道,同时也指向愚蠢的坚守武士道的自己,还有那个造成如此无法避免惨剧的时代。半四郎颇费周折的追杀、决斗无疑也肯定了三人作为武士的价值。正午无人道路上的截杀,与泽泻天地为之色变的决斗,此三人并非没有一击之力,他们的失败仅仅是剑术上的失败,且更衬托了半四郎作为一个武士的完美。三人自身身上的恶被减轻了,但对于武士道、时代本身的控诉在加深。

再说演员

没有仲代达矢的《切腹》就不是《切腹》。当然这句话还可以替换成没有小林正树、没有桥本忍、没有武满彻,没有丹波哲郎……毕竟《切腹》的班底太过华丽,当代日本也没有什么可以代替的人选。
而作为主角,仲代达矢的津云半四郎绝对会让任何一个继任者黯然失色。那种久经战阵的杀气和突经灾祸的沉郁在他身上已经凝结成了一种无法复制的气场和光晕,特殊的从丹田发声的方式,收放自如的激斗和对峙,还有那些眼神和表情,在《切腹》中的仲代达矢真正让我拜倒,不论是影武者还是乱中的他都无法与之匹敌,更别说其他人了。不过话说回来,市川海老藏也算是不功不过,毕竟要接手这样一个角色也需要一些勇气。另外有一点,瑛太、满岛光还有市川的妆面都太青春靓丽了点,和这个沉重的故事不太相符。不过这也许是因为看过黑白片先入为主的关系。


(12年的一篇旧文。当时没写完,偷闲把它补完了,不过到现在我也没重新再看切腹或者是一命,全凭记忆,难免有错,请见谅。)

切腹(1962)

又名:剖腹 / Harakiri / Seppuku

上映日期:1962-09-16(日本)片长:133分钟

主演:仲代达矢 石浜朗 岩下志麻 丹波哲郎 三岛雅夫 中谷一郎  

导演:小林正树 编剧:桥本忍 Shinobu Hashimoto

切腹的影评

ZEFENG
ZEFENG • 切腹
Echo
Echo • 铁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