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的剖析能力无愧主竞赛水准。
比起恋童或童年创伤,本片真正讨论的无疑是水面之下的隐秘生活和两位女性对平衡的掌控力。
年轻的男孩,勾引并夺走了关系的主导权,年长的夫人,在监狱和婚姻间泅渡名誉受辱的大海。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神话,也抵不过渐渐抻长的时间、生理成长带来的改变,他人的评价是终将水落石出的滩涂,时过境迁后,什么才是立足的支点?婚姻变成茧房,真爱是隐约知觉后还意图自我欺骗?
比起外人探究的眼,更不堪的是自我的怀疑、后悔和为时已晚。
要是早知如此,纯情的不要年轻气盛,出轨的不必此后忠贞。借口艺术和真实而来的,刺透才是本意;看似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安全却是猫戏老鼠的实底。
她何时操弄起棋子,明明痛苦得如此真实,抱着他流泪,带着她化妆,生活比电影更需要表演。温馨空洞悲伤,黑蚕化蝶飞出罩房,无限逼近真实,可命题(波特曼最后真实的表演,或者摩尔告诉波特曼她掌控一切时的气定神闲,或者他们曾经纯真浪漫的爱情,或者她如今对丈夫的感情,或者她如今无法挣脱无法回头的状态,或者她日常对别人展示的面具,或者她偶尔私下对丈夫流露出的脆弱和痛苦)真假难辨。
评论写得太一腔抒情了。。。
但电影真不错,剧本我感觉已经很厉害了,不是很大,但内部曲曲折折,就衍生出很大的讨论空间。如果说流浪地球2的剧本是议题乱炖出一锅味大而无法细品的浓汤,五月十二月就是大脑皮层🧠那种类型的。
聚焦在私密生活和情感上,精准的剖析、准确的表演(包括波特曼有时表现出的做作),生活和表演之间极富张力的关系甚至外化成了两位人物,正以其幽微和隐秘,才见其宽阔。
结局倒置的人物状态,既贴合两位主角间的对照、博弈,又呼应了波特曼无人时(却面对观众)念信、爱抚的沉浸表演,技巧对应体验,好莱坞对应小岛,年轻的你在我身上摸索的真实少妇,对应着年老的我在虚与委蛇你时趋向于掌控局面的野心女演员……
对照的事物在抹去边界、欲拒还迎、似是而非、对称过招后无处不在,就像一旦侵入,生活就回不去,一旦表演,真实就咫尺之远,镜子一旦在电影里出现,哪怕没有实体,电影也会变成不断映照而自我分裂的迷宫。
另外,有意思的是波特曼接近这对夫妇,用意图摸索艺术真实的借口,波特曼的行为仿佛她要刺穿这种虚伪的生活、已经虚假而变质的感情、静水流深人物的状态、摩尔平衡生活表象的努力(至于她这努力是当做无事发生,还是扮演自己“努力扮演仿佛无事发生”,就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了)。
除了专业素养和单纯好奇,我结合波特曼角色曾经裸体出演和她讲课上镇定而不加避讳地描述,还猜测着一个波特曼去“刺穿”摩尔生活的动机。
那就是波特曼曾屡屡因为裸体出演“这一污点”而受到世俗道德的攻击和污言秽语,所以她拿到这个剧本并了解现实原型后,一方面是艺术上的不理解,一方面是潜意识地想刺穿摩尔表面体面的生活。因为波特曼出演裸体而饱受道德指摘和“出卖色相上位”的中伤,而摩尔的感情一方面也是这种不道德的事情,一方面却被美化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波特曼是无耻的肉体上位,而摩尔是“禁忌却纯美而感情至今固若金汤的真爱”。这种虚伪让她潜意识想起了自己蒙受的部分人一面观看她裸体意淫,一面指摘嘲讽她道德低下的虚伪。这种对虚伪的反感,促使了她以艺术和真实为名去探究“真实”,当然,靠近真实本身也是艺术家的野心。
比起摩尔小时候疑似受到兄弟侵犯而在成年结婚后和小于自己23岁的少年偷情,波特曼曾因某些原因出演裸体而屡屡受到世俗道德虚伪放肆的凝视,从而不断自我深化“追求艺术真实”的心理人设(或者潜意识催眠,在行为上真的自我笃信,从而自信而富有侵略性,在最后反转前,对那已然恪守成规、如履薄冰的人妇保持超然而全盘在握的安全感),这算是“创伤—行为”的镜面对称吧?
结局不断的表演,在貌似最靠近真实的时候戛然而止,波特曼能把握到真实吗?如果她接触的,我们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