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社会,老少恋,或忘年恋有另一个朦胧称呼“May December”,即“五月十二月”,用月份间的巨大差异,委婉道出相恋者的年岁悬殊。由托德·海因斯执导,娜塔莉·波德曼、朱利安·摩尔主演的新片片名,便是这一暧昧的称呼——《五月十二月》,围绕一对老少恋的禁忌往事展开。该片灵感来源于现实事件。1996年,34岁的玛丽·凯瑟琳和年仅12岁的男孩弗劳拉发生性关系,并在不久后曝光。凯瑟琳受到警方严重指控,在当年的美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编剧萨米·伯奇、亚历克斯·梅查尼克根据这一事件,在2019年创作出《五月十二月》的剧本。恰在此时,娜塔莉·波德曼和苏菲·玛索联手创办的公司“MountainA”打算拍创业作,《五月十二月》遂而进入波德曼的视野。而不管是导演托德·海因斯,或是影后朱利安·摩尔,都是波德曼一直期待合作的对象。三人一拍即合,在几乎没有任何彩排的情况下,仅用23天便宣告杀青。
尽管不少豆瓣网友对本片毁誉参半,给出不痛不痒的7.1分,但在不少专业影评人看来,《五月十二月》堪称年度佳作。烂番茄网站上,其新鲜度高达91%,而著名电影资讯网站IndieWire,在前不久评选年度佳片榜单时,将本片列为第五名,远高于《奥本海默》和《芭比》这类热门电影。
可以说,托德·海因斯虽然讲述了一桩奇情抓马的故事,但他始终用不俗的影像质感,降低本片的腥膻和噱头,促使我们思考这场事件的本质,以及相关角色幽微模糊的心理。
影片开场不久,朱利安·摩尔饰演的格蕾丝,和丈夫乔伊在家忙前忙后,招待左右邻里。他们宛如广告里的中产阶级夫妇,享受着假日生活。娜塔莉·波德曼饰演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像个闯入者,从格蕾丝家后院径直走入,走进一派祥和的休闲派对。
在此,导演海因斯没有给出前情提要,交代这些人的前史和关系,而是一边向我们展现格蕾丝的良好人缘,另一边释放不安信号,营造难以名状的诡异氛围。譬如格蕾丝突然神情严肃,镜头随之推向其脸部特写,就连背景音乐都陡然紧张,可她开口说出的却是:“热狗好像不够”。
此外,女孩因为气球飞走大声惊叫,伊丽莎白帮格蕾丝拿的快递,竟是陌生人寄的粪便,以及复古的柔光效果,使画面呈现出不真实感,都让人对电影里的故事和角色产生困惑。谜题的破解,要在派对之后,随着剧情推进,事件的本质如剥洋葱一般逐渐显现。
原来,格蕾丝和丈夫乔伊,相恋于23年前。彼时,格蕾丝拥有完整的家庭,儿子乔治都已经上了七年级,某日,乔治的男同学引起了格蕾丝的注意。两人在一家宠物店里,感情迅速升温,从柏拉图式恋爱,到跨越禁忌,有了性关系。可男孩才13岁,这让格蕾丝不仅家庭破裂,声名狼藉,更惹上了官司,面临牢狱之灾。
事件平息后,两人结为夫妻,生养了三个孩子。他们流转于各个城市,逃避闲言碎语,但总能遇到好事之徒,寄来各种恶心快递。波德曼饰演的女星伊丽莎白,以敢于出演大尺度戏码广为人知。她打算将格蕾丝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并亲自饰演格蕾丝。影片开头的造访,便是伊丽莎白为了演好格蕾丝,所进行的观察和研究。
整部电影的主线故事,便是借伊丽莎白的视角,对格蕾丝及其当年事件跟踪还原。
在格蕾丝的叙述中,她和乔伊当年的不伦恋,其实自己一直处于被动位置,是乔伊主导了整场恋爱。而且,两人恋情并非一时激情所致,而是有着大众无法理解的真爱。不仅如此,格蕾丝也将自己描述成备受邻里欢迎的女主人,所制作的蛋糕,众口称赞。可事实上,她和乔伊的感情到底是因爱而起?还是因性所致?在长达23年的恋爱过程中,他们从未真正袒露过。直到影片高潮部分,当乔伊和伊丽莎白发生一夜情后,他才终于向格蕾丝卑微发问。
至于格蕾丝口中,自己人缘不错的形象,在当年为其打官司的律师眼里,同样经不住推敲。原来邻里买她的蛋糕,只是出于怜悯安慰。当伊丽莎白走访格蕾丝的前夫、律师、和前夫的儿子,以及当年两人发生性关系的那家宠物店时,我们越发意识到整个事件的虚假。
格蕾丝和乔伊的关系,真的如前者所言,自己是那般被动无辜吗?在乔伊最后交给伊丽莎白的那封信里,我们了解到当年的真相。
这是一封仅存的,由格蕾丝写给乔伊的情书,导演托德·海因斯特地让伊丽莎白以独白的方式,将内容生动演绎。这段接近4分钟的场景,是伊丽莎白所获得的“玫瑰花蕾”,在走访、观察和分析那么多当事者后,她破解了格蕾丝的心灵密码。我们也就此发现,在当年的那段不伦恋中,格蕾丝不但占据了主导地位,更操控了乔伊的言行。
在此,托德·海因斯如英格玛·伯格曼在《假面》中那样,借一位女人之口,道出另一位女人的欲望,且如此悚然,令人不寒而栗。
但海因斯又并非将格蕾丝全然塑造成蛇蝎女人,为了欲望和利益不择手段。而是将她的虚伪、狡诈和善变,作为一种不自觉的表演方式来呈现,目的则是满足其他人的情绪。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处,是伊丽莎白陪同格蕾丝,替后者女儿挑选毕业礼服。
格蕾丝向伊丽莎白诉说第一桩婚姻的经历,并将结婚的由头推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上。而穿插期间的,是格蕾丝的女儿不断在镜子前试衣服。每当女儿换一套礼服,格蕾丝都不吝辞藻,想着法儿地称赞。
但不管是她讲述第一桩婚姻的目的,或是对女儿的认同,都有着明显的表演成分。朱利安·摩尔将这种表演心理,拿捏的相当到位。而镜子的出现,又在暗示格蕾丝内心的徘徊不定。说白了,她并没有呈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所以,你会在电影里,数次看到格蕾丝情绪崩溃,且崩溃的理由又十足荒诞。或是因为丈夫身上的味道,又或是因为邻居不再订购蛋糕。
格蕾丝示于外人的自信、得体和从容,与她独自一人的自卑、脆弱和失控,如此相悖,却又足以暗示她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不为人知的经历。但导演托德·海因斯显然将格蕾丝早年间的经历隐藏,故意不叙,转而将所有的笔墨集中在格蕾丝和乔伊表里不一的婚姻生活中,并借由伊丽莎白这样一个外在视角,不断窥探,甚至干脆扰乱。
在同样聚焦老少恋的《热带雨》中,导演陈哲艺着迷的,是中年女老师和男学生之间的禁忌之恋如何发生,如何解决的问题。由此,拖拽出新加坡的家庭伦理关系,女性生存困境等复杂议题。
《五月十二月》则迥然不同,它关心的是这对老少恋夫妻,如何在大众传媒、他人眼光和情感认同等因素下,潜移默化地将自己朝着“旷世之恋”转变,仿佛所有的指责和误解,不过是俗人道德的愚昧而已。于是乎,你能看到格蕾丝无所不在的表演欲,也能看到乔伊脸上被压抑的苦闷,他们仿佛是被架到火堆上炙烤的殉情者,只能笃定这段早年间的越轨之举,乃是真爱。否则,不但对于外界,他们无法收场,即便对于彼此,也愧疚难当。
《五月十二月》的魅力,正在于对这份奇情故事的反思解构,透过它,托德·海因斯让我们目睹了当代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虚假造作,也瞥见了亲密关系之间的闪躲暧昧,混沌不堪。首发“24楼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