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其实不得不感慨的是,剧本和导演,对任何电影故事来说,都是最重要的。这部作品,无论对于不熟悉垮掉一代的普通观众来说,还是对于文艺到死的文学青年们来说,都是可以投入进去观赏的,它所要传达的很多微妙的东西,最终通过简短的90多分钟(掐掉片尾),在非常有限的叙事空间和格局里,通过不多的几个核心人物,非常精准地传达了出来。

虽然杀死汝爱的叙事者,是Allen Ginsberg,但是这部电影,我认为真正的核心,还是Lucien Carr,这个人物在其中展现出来的多重层次与复杂性,老实说,让我非常着迷。

————
Lucien Carr,如他自己所宣称的那样,是一个特别的人吗?答案是是,也不是。

电影一开始我们见到的Lucien,年轻,貌美,张狂又无所顾忌,带着离经叛道的迷人气质,荧幕前的观者,如同片中愣头愣脑的新生Allen,都被他这种气质所吸引。他敢于在谨小慎微的学府中张狂地我行我素,在惠特曼叶慈亨利米勒的诗句中抵抗着古板的教条与无趣的尘世,他用酒精、香烟和迷幻药,带领着Allen进入一个他久所向往却不得其门的世界。

就如影片的最开始,Allen打开Lucien的宿舍门,Lucien就坐在里面,指尖叼着烟,带着似笑非笑的神情,看着你,于是你便愿意肝脑涂地,愿意追随到底,愿意在图书馆里献身他人,愿意做他所有希望你做的事,唯恐有朝一日他离你而去。

影片里,Lucien的母亲说,David用一张网捕获了她的儿子,其实答案恰恰是反过来,是Lucien,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魅力,然后有恃无恐地网住了他们。
网住以后呢?他让他们当自己的”守护天使“,他自己呢?一次他选择和伙伴们创造”New Vision“的大旗,一次他选择和Jack一起登船去巴黎。


David曾对Allen说,We are the ones he need but never want.我们是他所需要的,但永远不是他要的。

在网中心的Lucien,他究竟想要的是什么?


这就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Lucien说到底,并没有他想象中的,至少,他所希望的那么特别。

所有伟大的艺术家,不论作家,画家,还是音乐家,都必然清醒地面对着一件事情,即短暂的人生以及它的虚无。

杀死汝爱中,多次提到,人生是一个圆环,不断循环。这是人生的真相,也是所有人都在经历的现实——它看上去永无止境,但又只存在于宇宙的须臾之间,每个人都在按照日常的规则行事,跳脱来看,其实毫无意义。人们出生,长大,结婚,生子,最后老去,死亡,很快将不被任何人所记取。
大部分人,都无知无觉地遵守着这一进程,唯有怀有灵性、带着悲观主义的眼睛看着世界的人,才能够察觉到日常生活的悲哀与自身的无力。他们不愿意,他们呐喊,他们抗争,活在追寻自我意义的道路上,希望可以从精神上出离于这个圆环,打破平静的水面。

对于Allen来说,Lucien就是那个打破水面的人,他清楚日常生活的无意义性,于是从一开始就选择嘲弄着所有循规蹈矩的人生守则,憎恶着庸常和老旧的经典。
但是他有一个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他总是会用一种办法,去应对迎面而来的现实的怪兽:逃离。

就像Allen逃离新泽西的故乡一样,Lucien,在他人生中自我觉醒的那一刻开始,带着那种躁动,开始逃离,从生活中逃到诗的世界,从诗的世界逃到”The New Vision“的世界,从“The New Vision”的世界逃往海上的世界,让他的守护天使们应付着所有阻碍他逃离的拦路虎。

但,事实是,他永远完成不了他亲手开始的东西,也许每次他都以为这会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是精神上一个安全的家园,但就如同“The New Vision”那样,它很快支离破碎,所能达成的,只是一次图书馆的夜袭,一种孩子气的对传统的报复,没有办法真正地引起波澜。

这是他自身的圆环,他逃离了寻常人生的圆环,陷入的是另一种圆环,循环往复,永恒地活在逃离的过程中。

但没有人可以一直在逃,事实上,任何人都必须要面对生活,它不是拦在道路上的老虎,而是道路本身。
伟大的文学家们,靠自己的作品,创造出精神上的自我,打破生活的圆环,开辟出他们自己的道路,但那必然是一条充满孤独、死亡和痛苦,唯有自由和自我的路。

但Lucien没有办法,他没有才华去支撑自己,他也没有勇气去选择独行,他甚至没有胆量去坦诚自己的爱情,他被别人的养分供养着,又成为他人养分的来源,最终只能靠两败俱伤来偿还。

某种意义上,他是那个最痛苦也是最可悲的人,他的精神活在半空中,没有办法真正地以文学家的姿态,俯瞰虚无的人生,也没有办法回到现实中,将自己交给平庸。

在这件事上,他一点都不特别,他是所有苦闷的、悲伤的、躁动的,但却没有办法得到解脱的文艺青年们的化身。
(当然他比大多数的文艺青年们,都要好看一百倍。)


Lucien在片中提过两次兰波,一次是他喝醉了酒在晨曦中背诵着兰波的诗,一次是他远行前和登记处的人打诨,宣称自己是兰波。
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安排,而更像导演一种隐晦的象征,这个金发的、美丽的、沉迷于诗的少年,正把自己比作兰波那样杰出的诗人,而他身后甚至有类似于魏尔伦那样年长的爱慕者,一样在争执中彼此伤害。
但他终究成为不了兰波,兰波没有活过四十岁,留下了众多诗作,事实上像兰波那样浑身灵性的少年诗人,往往活不长。
而Lucien,在片中有过三次类似自杀的描写,一次是玩笑,一次在芝加哥的背景里,还有一次是监狱中,他都没有死成。

但他的某一个部分也确实在某种意义上死去了。
David,被他爱过,也被他鄙弃,却也成为了他的一部分,网住别人的人其实也被网住了,当他亲手杀死David时,他杀死的,是他身体里那个原本躁动不安,依然拥有希望的灵魂。此后,他再也没有理由可以继续逃离。

他是所有人中活得最久的,他没有成为作家,而是成了编辑,有过两个妻子,三个孩子。
他最后还是放弃了一个圆环,回到了另一个圆环里。

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虽然没有那么激烈和极端,但这是很多人所经历的过程。

Life is a circle, and there is nowhere to run away.

毕竟,生活本就是个圆环,而没有地方可以逃离。

PS:片子里我最喜欢的两个段落,一个是Jack的好友,寄来的那封临终信,他慢慢地念着给自己的悼念诗。伴随着的画面,是Lucien杀死David的画面,是Allen和一个形似Lucien的陌生人上床,是William往自己的静脉里注射着毒品。
每个人都在痛苦中辗转反复,不得生,不得死,无法得到,无法失去,无法给与。
唯有逃离。

另一个画面是最后的定格,墙上挂着Lucien的报纸,和哥伦比亚学生们别的照片们放在一起。
Lucien之前曾说,他们不过是无力的尝试,试图让自己被人铭记,要不然他们很快会被历史所忘记。

说着这话的Lucien,刚刚完成图书馆的奇袭,The New Vision的第一次行动,前途看似光明,他本以为他可以靠自己的才华和行动来被人记住,但讽刺的是,最后他还是上了这面墙,以一次谋杀案的形式。

就如他之后的人生,最终,还是因为Allen,Jack和William,这些本来因为他的感召而聚在一起的人们对这次谋杀案的描写而让他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特别而又不特别的影子。

杀死汝爱Kill Your Darlings(2013)

又名:爱杀达令(台) / 杀掉汝爱

上映日期:2013-01-19(圣丹斯电影节) / 2013-10-18(美国)片长:104分钟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戴恩·德哈恩 伊丽莎白·奥尔森 杰克·休 

导演:约翰·克洛基达斯 编剧:Austin Bunn/John Krokidas

杀死汝爱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