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 Kerouac 杰克·凯鲁亚克 1922-1969 在哥大加入橄榄球队,后退学 1943年加入美国海军,写了他的第一本小说"Ths Sea is My Brother" 1957年出版《在路上》,主要记录了和尼尔·卡萨迪在40年代末的公路旅行 他著名的 "spontaneous"自发式写作方法 他因长期的过度饮酒而死
William S. Burroughs 威廉姆·巴罗斯 1914-1997 193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富二代,沉迷海洛因 出版《瘾君子》和《裸体午餐》,他的作品多为半自传体小说,以他吸毒经历为蓝本 他在《在路上》中是"Old Bull Lee"的原型
1944年8月13日,凯鲁亚克和卡尔坐船去巴黎看盟军解放胜利的计划没有得逞(凯鲁亚克装成法国人,卡尔装成他的聋哑朋友),就去了他们常去的酒吧“The West End”喝酒,凯鲁亚克先离开后碰见凯默若,并告诉了他卡尔的行踪。凯默若找到卡尔后两人一起去散步,走到了曼哈顿上西区的河边公园。根据卡尔的陈述,凯默若又向他提出了性需求,被他拒绝了,于是凯默若向他进行身体袭击,并占上风。卡尔说,在绝望和恐惧中,他用童子军小刀刺向了凯默若。随后卡尔绑住了凯默若的手脚,兜里装上了石头,把他沉入了哈德逊河。【我觉得这段都是卡尔一人的叙述,肯定有很大的主观性,听听就行了,不要全信。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在卡尔跳上图书馆桌子的那一刻就把我牢牢地吸引住了。之后四个人偷进图书馆的那个情节让我觉得这简直是整部电影里最赞的了,为了共同的目标,为了文化的改革,这是一种义无反顾切无所畏惧的精神。 我太想花巨大的篇幅来描述我心中的卡尔,可是原谅我的词穷,我翻遍脑海却只能想到“放浪形骸”这个词,但是我又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他实在太过肤浅,毕竟他是那样一个人,一个想让我冠以他“伟大”的人。正是这个来自圣路易斯的青年,把金斯堡,凯鲁亚克和巴勒斯聚到了一起,而他所提出的“新视野”也成为了垮掉的一代最初的纲领。他挚爱兰波,崇拜尼采,欣赏勃拉姆斯。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犹太青年金斯堡曾这样形容卢西安:“他是我见过的最像天使的少年,长着一头金发”,并在日记中写到:“他是我的初恋。” 可以说“垮掉的一代”是因为他的引领,因为他的启发,才在那样一个文化需要改革的年代里,让诗歌打破了传统的束缚,留下了那么多美丽的诗篇让后世的我们看到。对于卡尔的杀人事件,我宁愿相信事情的真相如电影中讲的那样,或许是因为我病态的喜欢着精神失常的人的性格,而卡尔最后谋杀凯默若正让我觉得他是精神失常才会那么做的。正如电影里的那句“你需要他,和他需要你一样多。”卡尔的懦弱在于他知道自己的爱,却不愿意承认,凯默若的悲剧在于,他知道卡尔的爱与懦弱,却还放任自己的心去爱他。 够美,够骄纵,够虚容,够叛逆,又天真又暴戾,既脆弱又残忍,一生在追逐自由与回到规则中矛盾,在渴望爱的同时破坏爱。不记得是从哪儿看到的话了,拿来形容卡尔最合适不过:“如果你自成一个宇宙,以你的名字命名你的星球。他们是否在你的轨道上并不重要,重点是你甘愿成为他的行星。从黑夜到黎明。 ” 既然是“垮掉的一代“的故事,那么片中必定会有各种劣迹斑斑的行径。用酒精和毒品来激发灵感就像是家常便饭,感官上的沉溺幻化成了思想的泉涌,打字机上的舞蹈让幻觉变成了白纸黑字的真实。如果说这些举动还只是堕落的个人行为的话,那么趁夜把图书馆里的典藏本换成黄色刊物则要称之为一次小型革命了。这其间的曲折暂且不表,单就是这种反叛精神就成为了日后“垮掉的一代”的精神核心,这帮成长于二战后的年轻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他们甚至有那么些不负责任和混蛋天性,但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个世界,或者说是挥别旧的世界。 “Life is round that we are stuck on this wheel of living and dying.” 这是片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同时也暗合了影片的叙事结构。其实这个思想类似于佛家的生死循环,在本片中则意味着一种精神的无限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