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啊,第一次看电影看到有眼泪从眼眶里甭出!

这是迄今为止看过最不美国英雄主义的美国英雄电影。

美国英雄主义不在塑造任务上而表现在抹黑NTSB上,知道老美恨官僚主义心想这种英雄还调查个屁啊,但这电影抹黑的我特别不喜,整部电影都表现了各方面的冷静和理性,怎么到NTSB就像是泼妇上来咬人,不考虑人为因素的模拟飞行怎么可能啊,然后17次修正的飞行拿来说事儿你是在逗我,调查是枚举和论证的过程,有多少种可能性,有多少种处理方案,然后从事故中总结出今后最佳的应急方案,这些正是NTSB严谨的调查才能救人啊,航空条例里每增加一条就是一条血泪的见证,有这么拿着个部门开玩笑的?本来好好能拿奥斯卡的片子,非要增加这一条迎合大众口味的drama干嘛,让政府部门自己打脸有意思是有意思,但是这部电影里何必呢?

说不美国英雄的地方就是这部片子对冷静和理性的高度还原,这确实不是一个人的丰功伟绩,而是各方协同的一次胜利,作为ACI粉丝和航空爱好者,那冷静和这果断的处理真不是装出来的,不光是机长,对塔台的描述是电影里唯一一个不是出了事大喊大叫然后一片乱糟糟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来干这个的,包括机长所有在危机时的对话都是简明扼要:情况,判断,方案,距离,时间,这种冷静和流畅,与驾驶舱内仪表的慌乱,飞机的震动形成的对比,还要什么更多的drama来烘托这个气氛?完整的一幕,到他们放下耳机,就是最震撼的表演!乘务的冷静应对和之后的营救等等,都是多方配合的结果,这不是奇迹不是神迹,也不需要英雄。要说机长最后检查一遍,倒还真不是刻意要表现什么,那是职责,而且时间完全足够,又不是快沉了非要看一眼不可,非得显示我怎么尽心尽责什么的。机长要确认人数也是同理,这是责任,听到155的笑容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最让人感动的几个点:(非原话摘录)

1. 萨利机长对自己的质疑:我阅读过无数遇难机场的通话记录,做过多起空难事故调查,我觉得我做了当时最正确的决定,然而,最终,我这一生都要用这208秒来定义,但万一我错了呢?

2. 机长一句brace for impact之后,慌乱有但没有人大喊大叫站起随处乱跑所有人下意识准备前爬,然后机务高喊"brace, brace, brace, heads down stay down"第一遍看眼泪到这实在是忍不住了,写这篇为了确保正确又重看了一下,依然哗哗流,是一直在喊!一直在喊!需要感谢这些乘务和所有机组的敬业,才能使得飞机一直保持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

3. 最后上飞机的父子和侄子吧,父亲和儿子一直在大喊确认对方安全,下来了之后没看到儿子,也没有非要冲上飞机找,而是说相信机组成员,这种信任和这种不任性在灾难中最难能可贵,这也是为什么说不美国英雄主义,回去找可能堵住后面的乘客撤离,回去找可能出不来死那了,回去找机组也得跟着,让机组背负不必要人道主义负担耽误援救,这种情况下的逞能就是找死和不负责任而不是英雄主义。

4. 四通与妻子的电话,通过四通电话能表达出这么复杂的情感,首先是报平安,第二通是寻求安慰,第三通是倾听妻子的不安,第四通是震惊和不安之后的平复,太美了,这是才是爱情,不要荡气回肠,不要要死要活,这是生活!

5. 听完录音,间歇时候出来两人问听完什么感觉,机场说“I'm just so damn proud.” 这里的压抑完全释放了,“We did our job.” 这确实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所有人,简单的给机组指示brace the impact也是对机组的信任,信任她们已近做好了准备。

6. 最后NTSB那个收场略打脸,但是同样的也是那么坦荡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算是在整个多余的冲突和讽刺中不可多得的亮点了。

就说这么多,回去重看ACI去了,航空航天加油!

具体事故详情请看公众号:我爱飞机的推送

一个机长在飞机坠毁前可以做什么

http://mp.weixin.qq.com/s/IyOu0-a1NxvTXxsDPfH6RQ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