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职业习惯,每一次观影或者阅读的时候,总会去寻找一种代入感,这次我想到的是营销人所熟知的一个概念——关键人(Key Person)。在像电影原型这样一个大事件中,去抓住一个关键人物,对其进行刻画来反映整个事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甚至可以看作是一个典型的美国类型片。与之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却鲜有这样的片子,可能和国人的思维习惯有关系,国人似乎有一种潜在的意识“高大全、伟光正”。围绕事件的电影往往从人物群像出发,烘托英雄主义的同时不忘集体主义,围绕人物的电影则往往追根溯源,试图刻画出一个全面的人物生平传记。集中于人物的一个瞬间(实际是事件前后一段时间,相比整个人生历程仍不过是一个瞬间),去反映人性的光芒,似乎才是一个更为本质的手法。这也让我想起了同期上映的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同样的一部佳作,影片调性都是浓浓的李安色彩,李安的含蓄和细腻情感表达得非常出色,可惜被120帧遮掉了不少亮色。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里的关键人就是Sully本人,一个有血有肉的职业人。电影所塑造的这个关键人无疑是成功的,因为他经受住了事实的考验,对这个事实考验过程的演绎是这部片子的主线。有很多人对片子里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对主角的调查看作是一种刁难,当然这里面有电影戏剧冲突设计的因素在里面,但事件调查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必然的,这自然也是一种科学的制度安排,是发现事实真相的重要环节。Sully在成功挽救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15个人的生命之后,被公众奉为英雄,却被官方机构的调查所困扰,这就是现代制度的现实,情感告诉你一个完美的故事,但制度有时却要给你加道验证程序,幸好这次理智的制度没有毁掉它。同时,我们生活中常常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因素,如媒体,有时会放大正能量,有时又会扭曲和误导。
       类似电影里,总会有主人公家庭的困扰,或财务、或夫妻、或子女感情等因素,这些困扰常常让我对主人公生活背景的一些细节产生兴趣。我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验,对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太熟悉,像这部电影里,土地、房子、退休金等等,都有很多特色的美国社会制度或普通家庭生活细节的因素在里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一样,每一个人,不管有没有拥有世俗的成功,都有各种各样的苦恼,这是普通人生活的常态,电影借助这些支线细节的描写,从侧面让人物更加丰满起来,也让观众产生一种亲近感,更加投入电影故事中去。这类电影还有一个重要关键,就是角色的选择,这类电影往往主角的戏份很重,而且其人物往往会面临成名、失落、纠结等等多种情绪的煎熬,对演技的要求甚高,不能说Sully的选角和表演一定比Lynn的高明,但汉克斯的名气肯定是对影片助益良多。
      电影让我联想到了一个更为宏观的跟关键人有关的话题——历史伟人。我曾在课堂上听学生之间的辩驳,其中一人试图通过阐述历史伟人对历史的决定作用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时刻,我说了一段话,大意是:马克思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类历史的进步是由内在动力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伟人是作为这种内在动力的实现工具所存在的,因为人类历史的进步是通过社会进步来体现的,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伟人只是人的作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特例,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下,会改变社会和历史的具体走向,可能会加速,可能会停滞,也可能会倒退;但放在整个人类历史的过程中,其整体的走向仍是由背后那个内在动力决定的,没有XXX,也会有###,历史会选择一个人物来表现他的力量和必然性。年轻人要有改变世界,成为伟人的抱负和锐气,但请不要忘了历史和社会条件的限制,也不要忘了内在动力,也就是说要事实求是。就电影而言,Sully也一样,他可以给我们感动,会鼓舞人心,但人类社会同样会涌现出相似的代表,就算没有萨利机长(Captain Sully),也会有菲利普船长(Captain Phillips),他们总会要提醒我们,去珍视这种社会正能量。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