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老头儿导演真是越来越可爱。一可爱吧,就焕发出了导演功力的第二春。

冯小刚,五十八,搞文艺片的创新,然后就有了《我不是潘金莲》的圆形画幅;张艺谋,六十六,拍了全球巨制《长城》,请来了国内+好莱坞娱乐圈的半壁江山;李安,六十二,玩起了120帧,《比利·林恩》流畅的哟,前所未见;今儿要说的好莱坞的这位,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芳龄八!十!六!简直是太上老君的年纪啊……咦?不是应该好好待在养老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晒太阳吗?No,这家伙带着《萨利机长》又来争抢奥斯卡!

影片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迫降事件改编。2009年1月15日,1549号航班起飞后六分钟内,因两具引擎都撞上鸟群失去动力,在纽约哈德逊河紧急迫降。萨利作为机长,临危不乱,凭借42年的飞行经验,仅用208秒做出决策,机上155人全部获救。萨利创造了“哈德逊河奇迹”,被推崇为英雄。

听完这个原型故事,大家的反应肯定和我一毛一样:

东木(导演名字Eastwood被可爱的直译为东木)这个桀骜不驯的西部牛仔终于还是江郎才尽,也就拍拍美国套路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还要拍成个人传记形式;不然就是美国灾难大片,搞点特效嘛,来个空中遇难、水陆联合大拯救。美国咋啦?当然也需要大红色的主旋律电影嘛。

然鹅,对,注意我的转折!我所有的想法都被打脸了。因为《萨利机长》根本没按套路出牌,好看死了!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隔壁思密达国是出了名的:就拿豆瓣评分居高不下的老三部《辩护人》《素媛》《熔炉》来说,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韩影侧重还原社会的不同角色,包括弱势群体、政府、媒体等群像,借此来或讽刺或抨击社会,当然也展现大爱。

《萨利机长》呢?

你是不是觉得电影应该从萨利的经历和家庭切入,然后叙述他经历过小挫折,却依然不折不挠的成为优秀机长,直至最后成为全美的英雄?不,这样太low,东木这个老骨头当然不允许。

电影一上来竟然是萨利机长,这个已经成为英雄的机长,被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叫去喝茶!完全是《比利·林恩》的反面啊:明明是一辈子最自豪的一天,救了那么多人,却被别人质问!原因竟然是委员会认为当时迫降水面,萨利另有隐情。EXO ME?搞毛啊?救了155个人呐,这是莫大的自豪和荣耀啊。毛线隐情?

电影从开场就呈现出萨利个人和国家体制的对抗与冲突。

紧接着,委员会再次和萨利座谈。他们搬出一套计算机给出的数据和模拟分析,认为萨利明明可以安全返回机场却偏偏迫降水面。这里面一定藏着一个逆天的大阴谋!无语凝噎……

而就在媒体报道、委员会调查的过程中,电影通过闪回来呈现“惊心动魄的208秒”。本以为电影的高潮来了,砸特效、烧钱的大场面终于来了。然鹅,迫降过程反而一笔带过,并无大面积展开渲染、抒情、撒热血;这从电影整体的色调就可看出,电影整体都是偏冷色系,这是理性和客观的表示,东木并没有要把中心放在歌颂上。

但恰恰是“第三方的叙事”,带出了久违的“人性”的感动。救生员从直升飞机跳入冰冷的海水救人;萨利作为机长安排乘客有序撤离,又返回机舱确认无人遗漏;最后一个,他穿上制服、拿上笔记本,走出机舱;最后他知道155人全部获救,这个神情,奥斯卡影帝占一个坑。

东木在人性上的笔墨叙述并不至于太吝啬,但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克制却温暖的。这和委员会听信数据和机器的冰冷形成极大反差,这个矛盾贯穿电影直至最后。对,就是最后,这才是万万没想到的地方:东木将高潮戏放到了片尾的听证会。萨利正面PK飞行员实验模拟数据,这是更漫长的一次撕扯,比空中危机更难捱。好在最后,英雄之称再无异议,电影干净利索收尾,丝毫没有落入窠臼。

回顾整部片子,调查、事件、媒体、家人、个人历史,闪回虽然不断,但在干净简练的叙事节奏下,完全没有碎片化。

干练而不干瘦,片子还是丰满的,目测36D吧,咳咳。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个1930年出生的人,像是从历史课本中走出来的一位睿智老头儿,长的嘛,还有点像终结者。从牛逼演员到牛逼导演,完全就是一个大写的好莱坞英雄。

萨利是谁?分明就是导演自己,一个老却不服输的孤独牛仔。

更是一个难得的战士。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