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讲故事和场景设置。
看完以后我在想,电影取材自真实事件,那为什么这个事要这么拍呢。结果被人反问,不然呢?是啊,事件只有208秒,要拍成电影,就要有足够的矛盾冲突,当成灾难片的话,本身的情节撑不起来,所以这种一层层展开,以最终事情发生为起点,是很很好的叙事方式。总是觉得一个好故事很重要,把一个故事讲好更重要,从我的角度来试着分析一下它讲得怎么好。
开篇新闻告诉大家有事故,但无人死亡,我以为是告诉大家happy ending ,再往后看别背心理包袱。后来发现这可能只是一部分原因,因为更可能是以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开篇吸引大家的关注。水上迫降生还率为零可是却全员获救,救了大家的机长本来被媒体誉为大英雄可是紧接着被反转成过错方要背责,为什么呢?
然后随着事件被一层层剥开,一个问题刚被解答,马上又有新问题提出来,比如为什么被质疑,有没有阴谋论呢?三人行少了一个,最后有没有找到呢?还有埋伏笔抖包袱,比如最后应该会找到有争议的关键证据左发动机。综合运用倒叙顺序插叙点状回忆,层层展开,层层深入,这样的故事比较带劲儿,故事讲的好这是第一个我觉得好的地方。

关于危机公关。
由一个208秒的公众事件把一个勤勤恳恳工作40多年的老人推上风口浪尖,面对不同的人和场景他的做法应该是危机公关教科书似的范本。
机长自身素质方面,责任感或者说职业素养非常突出,指导大家疏散离开,给大家保暖衣物,大家都走后还仔细检查,最后一个离开飞机,寻求各方力量统计救援人数确保所有人获救,这些已经不是能简单用职责要求来评价的了。
得救后第一时间安慰家人,避免他们担心,同时让他们获得第一手信息,以获得最亲近的人的支持,避免他们被或歪曲或对立的媒体信息带走。我觉得这一点是在之后面临各种问题压力的时候他能撑下来非常重要的一环。
不断与当事同事战友讨论当时细节,达成对事件本身对处置方法的共识,避免对外时内讧意见不一。在这个过程里也互相得到认可和情绪抚慰,支撑对方面对外界压力。获得战友认可,在面对外界质疑时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友的信任,对处置方法本身的高度认可,对场景还原提供的细节,对对方不合理质疑的积极回应,从精神和实质上都是一股值得依靠的助力。
面对媒体尽量不发表意见且告诫家人不发表意见,避免被断章取义或曲解,表现的非常沉稳。
想到可能的补救方法(做出延迟时间的测试)即使凌晨一点也打电话积极寻求支持,争分夺秒,非常果断。
面对乘客的致谢、酒吧老板的崇拜、酒店经理的激动拥抱以及先扬后抑的多方新闻,都宠辱不惊,坚持自己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这种平常心非常难得。这个事真是得有积累和沉淀的人才能做到。

关于情绪和压力。
不断穿插的正面负面的消息和报道,机长面临的重压力透屏幕,每个人都感受得到。然而面对质疑,不理解,就有乐观和赞扬来平衡,这个平衡不断打破,然后再平衡,也是故事推进的动力之一。从最外围审查员反派给的质疑,有战友的信任回应;各种新闻的负面消息,有遇到的各种陌生人的崇拜或激动平衡;比较微妙的是家人,从最开始的无条件支持,到后来承受不了压力的反弹,到面对经济压力的无奈,到意识到差点失去的痛哭,到回归平常心的支持。个中滋味,各种压力,最后在关于七月的玩笑里释然。节奏把握的非常好,过程里没有一股脑爆发的特委屈特悲伤特高兴,只有最后被夸奖的松一口气。这个在最近的电影里好像都有这么设计。
关于汤姆汉克斯,演员是情绪的载体,情绪特复杂的时候,演员的表现力尤为重要。老戏骨把各种状态都诠释的比较顺畅到位,幸存后心率翻倍的手抖激动、压力过大慢跑时的恍惚停下来扶额、问题解决后解开领带浑身一松。。。。所以特别给他加一星,作为个人偏好认可。

关于制度和主旨外加正能量。
本来因为主角光环加上先入为主,觉得被事故审查员刁难了好坑。如果针对这个事有三种处置方法,C有伤亡,有经济损失;B没伤亡,但有一定经济损失;A没伤亡,经济损失也最小。那C肯定是明摆着不合格,有明显过错,而A应该是极端理想情况,是基于各种参数计算后完美执行才能达到的,而B是正常人的最好选择,那B还应该受罚么,或者说怎么看待B方法呢?这种责任认定应该涉及伦理学了吧。
然而看下去,我发现机长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做法已经是A了,不仅想到了计算机模拟没考虑人员思考的时间差,还通过提前联系人员通过同一方法修改参数证明了自己是最优选择,回避了这个问题。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美国的程序正义真是做得很好,可能有时候繁琐的调查让人觉得不必要,但也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的程序维护了社会大部分的正义性。事件审查人员最后基于实验结果客观的评价,让这种本来理所应当却来之不易的赞美变得更加珍贵。然而机长对于这样的赞美仍然没有悲喜,首先把荣誉分享给在所有参与救援工作人员,然后再次表示他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工作,这种从质疑到赞扬一反一正被翻倍的认可,又被他的分享和平常心升华到伟大光荣正确的程度。
好久不写东西,但有话想说不吐不快,手机先写这么多,有空再添改。
2016-12-11 3:46

关于其他人。(话外,写着写着回头再看的时候发现写出来的部分和当时的感觉还有比较大的出入,把感受用简练精准的语言描述出来确实很需要技巧。)

关于乘客。
导演用不长的篇幅,就把他们一波一波都描述得形象生动,特点突出,涵盖面也非常广,这个功力就非常厉害。来晚的父子三人,先生和带婴儿的母亲,靠窗酣睡的女士,秩序落座的乘客。
从别人那里借来的视角来看,不仅仅是描述得轮廓清晰,这种随意且带点跳跃的描述也反映出回忆的自然。
危机来临的时刻,刚才还只是打了一个照面的人们充分展示了人性的美好,抱过婴儿的先生,祈祷安慰年轻人的老者,给家人发消息的中年。这些逐渐生动熟悉的生命,都转化为机长肩上的责任。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情揉碎给你看,反过来讲,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生死攸关的时候被机长力挽狂澜所拯救,这种巨大绝望之后的欣喜,让观众能体会到经历生命危机的乘客对机长感激的真挚,而非夸张。

关于营救人员。
其实客观来讲这些是达成零伤亡非常重要的一环,反复强调这个温度下存活时间几分钟,强调生还率低,也是为了突出他们的功绩。不慎落水的人,体温迅速下降,有直升机加潜水队员,泰坦尼克号的悲剧得以避免。但是回头问萨利的时候,他体现出的那种早就知道了的信任感,应该也是从侧面反映他对巡逻制度和机动队伍的熟悉。

关于塔台人员。
直接联系人小哥其实是个很有人情味的角色,开始他哭了我还在想他是不是担心出事故自己丢工作的问题,他上司安慰他尿检是正常流程的时候我都觉得他哭的好怂。直到他说,千万别降在河里,生还率为零的时候,我才对自己的妄加揣测感到脸红。一阵震撼地战栗,对生命陨落的悲悯,这种超越个人的情绪让我有非常强烈的仰望感。

16-12-11 14:14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