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年纪的阿汤哥再也不能像在《阿甘正传》那样完整地去演绎一生,但浓厚醇熟的演技才是《萨利机长》所需要的。

没错,在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中,拥有超过四十年飞行经验的萨利机长,面对一个从未接受过应对训练的紧急情况,果断采取超乎寻常的处置措施,创造了大型客机水面迫降所有155名乘客无一伤亡的奇迹,这样沉着冷静胆大心细技术卓然的机长,必须要头发已经花白的阿汤哥,才能拿捏妥当。

而《萨利机长》的导演,上一部为人惦记的电影,是《换子疑云》,再远一些,还有《廊桥遗梦》。按中国人的说法,年纪上可以给当下大部分导演当老师的伊斯特伍德可谓影坛常青树。

伊斯特伍德在电影界初出茅庐那会儿(阿汤哥如果没上幼儿园的话,估计还在家里玩泥巴),好莱坞有一部堪称不朽的先后被俄、日、中等多国翻拍的《十二怒汉》。

不管是俄版加入了车臣战争的时代背景,还是中国版变真实陪审为“模拟陪审”,都没有移易原作表达的核心价值:每一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决定一个孩子生死这样的事值得多花点时间来讨论,不可草率为之。

在法理上,《十二怒汉》可谓完美阐释了英美法系的特点:不对嫌疑人作“有罪”或“无罪”的推论,只是进行合理质疑,证明现有证据不能判定嫌疑人“有罪”,如果要对嫌疑人起诉定罪,必须提出更多的新的合理证据。简言之,“宁可漏网一千,绝不错杀一个”,

这与我们熟知的观念可谓大相径庭。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文化震撼”,这就是。日常话语中,大多数时候在耳边回响的是“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而放眼四望,看到的却是呼格吉勒图,还有聂树斌。

即便有呼案与聂案殷鉴不远,类似“官员拉出去,隔一个毙一个,会有漏网的,不会有冤枉的”说法在社会舆论场依然很有市场。虽然贪腐和杀人案件性质迥异,但有这样的社会心理,每隔几年就来一次速抓速审甚至速杀的“严打”就不难理解了,呼格吉勒图案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当时正在开展的“严打”。

很多人看到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处决觉得痛快,甚至认为错杀一个两个即使在所难免但也是值得的,对此,《十二怒汉》中的一句台词就可以怼回去:如果将要被认定有罪的人是你的孩子,你还会这么草率吗?


不是含泪申冤,不是恶霸伏法,不是青天老爷救黎民,只是一群各有利益各有缺点的普通人,但其间传递的价值观就是这样有力,这样直抵人心。看惯了“青天不出,奈苍生何”,两相对比,就别怪人家的价值观更有感召力了。

半个世纪之后,《萨利机长》异曲同工地诠释了这一点。即使是绝世罕见的救人英雄,也要按规矩按程序接受调查审问,英雄有错,要调查之后再下结论;英雄无过,也要凭调查结果服众。萨利在接受调查过程中也曾疑惑担忧,是否自己真的错了,但调查程序给了他自辩反击的机会,本来作为压垮他最后一根稻草的模拟还原,在引入合理参数后,为他实现了绝地逆袭,完全洗刷了指控,证实了清白。


调查萨利机长的过程看得观众很憋屈很难受,但最终没有输家,调查者坚持抽丝剥茧毫不退让把萨利逼到了墙角,逼出了事实真相,萨利在事发当时只是经验之下的应急反应,没有调查团队的紧逼,他也不会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不难发现,两部电影各有侧重,一部谈民主,一部讲人性,但所强调的,其实都是“程序正义”。程序正义绝非形式主义,为了求得实质正义,必须坚持程序正义。没有程序正义而单纯追求实质正义,常会沦为缘木求鱼或者南辕北辙。

执着于程序可能有点麻烦,可能比较费事,但是,你愿意为了求得正义费点神,还是宁愿带来冤屈也要轻松简单?你杀人轻松简单,你被杀也就会同样轻松简单。你愿意大家都为了自己的正义而维护你的正义,还是等待青天大人拯救你?

美国的民主并不完善,美国的法治仍有缺陷,但美国的价值观传播值得我们深深省思。民主法治有世界性,和谐发展也有世界性,谈民主法治,美国电影人拿出了《十二怒汉》和《萨利机长》,谈和谐发展,中国电影人,请你们加油!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