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教孩子“hound”,就想起GreyHound(《灰猎犬号》),顺着就想起了本片——Sully。
我意识到第一个联想来自单词本身,但第二个则来自Hanks,来自对他塑造的角色以及他本身的气度的好感。我因此睡前重温了这部电影,接着开了一夜飞机。
对这部电影的理解可以从Sully在最后的质询会上说的这句话入手,他说:
"You are looking for human error, then make it human."
借着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这部电影塑造的冲突核心:当人以某种方式拯救了某个危机,但我们还是要检查这种方式是否最优——对照组是人工智能。在这里,尽管电影中从未出现AI字样,但其实所有的电脑模拟、计算正是——至少是一种弱人工智能。
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电影最后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如果纯粹看计算的问题,那Sully机长其实做出的不是最优选择,他的方案拯救了所有人,却在经济上造成了巨大损失;第二个结论,如果考虑到实际上任何一个人的心理、生理、经验和情感的所有可能,考虑到从未有人遇到过这种情况因此也不可能有人接受过任何这种训练,那么计算机的模拟纯粹是事后诸葛或者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Sully机长在短短的208秒的时间里,其实已经做出了最优解。
所以调查的最终结论是:"it is extraordinary"——萨利机长,你真棒。
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到此结束,但追思可以继续:计算机之运算与人之思考是核心区别什么?
当然,这个问题非常宏大且具有元问题性质,远不是一部商业电影能说到位的;但我认为继续探讨本片仍有其特殊的价值,因为它揭示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请再一次回到电影:按故事逻辑,Sully争辩的关键,无论他在现场以言辞说得如何雄辩有力,但作为高度信任计算机计算的制度——甚至我们不妨说高度信赖数字计算的当下的人类世界,人的言辞,高贵与否,都必须最终化作一个参数,然后重新进行计算——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公平,毕竟如果没有计算机,不说别的,单说设计和制造这种涡轮涡扇发动机的先进客机都是不可能的。然后,我们便看到了被修改的参数其实是时间:加入一个35秒的延迟;再接着,我们看到了计算机模拟的最优解不再成立。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事实上,这里计算机并没有真正地在延迟35秒的前提下重新运算整套方案,否则计算机也有可能给出与Sully一样的选择。因此,这35秒与其说是计算机之所以不能如Sully那样成功的原因,不如说是Sully不能如计算机那样成功的原因。
Sully恳请加入HUMAN,其实是恳请加入人的局限性,而故事似乎暗示说:人之局限的本质就在于他(她)是占据时间的存在。
就此而言,人类比之计算机的弱点,就在于他的历时性,就在于他的“慢”。人的言辞,要一句一句地说,很慢,人的思维、思考、计算,要一点点进行,慢得很。
然而,这就是人,并且,偏偏是人——这个慢得多的人,发明了比自己快的计算机。
那是不是我们就可以用计算机来数落人呢?就好像,当我们使用一根烧火棍去成功地捅了一个火堆,是不是手就变成了连烧火棍都不如的废物呢?
显然不是。
计算机的快是以人类的慢为前提的。事实上,只有人类才能真正指认计算机的快,计算机之“快”本来就在人类之“慢”的料定之中,它的“快”体现了的人的目的。因此,如果要问人类那么慢到底为了什么,答案就是人类需要从根本没有先后关系的自然中通过他的偏好来选定先后关系——也即是目的。
换言之,人类做选择、关心目的,而计算机不。可选择是很耗费时间的,两坨可口的草就可以饿死一头只有理性的饥肠辘辘的驴。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非理性的,目的没有计算上的必然。
就此而言,人工智能的界限、图灵测试的根本标准,就在于是否能探测到“目的”的自主存在。人类的“智慧”正在于他对“目的”的复杂把握。
然而,正如老子所说:智慧出,有大伪。
目的一定会带来一个目的对另一个目的的遮蔽,而这种遮蔽在根本上不具备逻辑周延性,并且,按照哥德尔定律的某种浅显理解,正是这种不周延反而构成了具有目的的人的生命的完备感受。
但请注意此处的真正要说的意思:人的带有目指向的言辞,多多少少是一种”谎言“;会撒谎的,才是人。
不由又想起另一部电影:《Ex Machina》(机械姬),一部惊悚片,故事的核心是当人工智能终于会撒谎,当“她”赶上了那35秒,或者说,她就开始迟疑那35秒,当她开始真正思考,人类就危险了。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那个不近人情的委员会竟然要对于大英雄Sully进行怀疑兮兮的质询,其实是一种制度的健全体现,人类不可信,必须对他进行交叉检查。在这个意义上,不妨把质询委员会对机长最终的赞许表述为:
Sully先生,现在我们相信了您完全地代表了人的那种优异,因为无论是技艺,尤其是正直,您都堪称人界楷模。
Su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