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5日,一架空中客机A320-214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到鸟群撞击,导致两个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驾驶舱机组人员在确认无法到达附近的2个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结果是机上共155人全数生还,该事件也被称为“哈德逊奇迹”。七年后,这一事件被搬上了荧幕。影片非常出色,各方面都可圈可点。从类型上说,绝对是明年奥斯卡的种子选手[强][强][强]。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记叙,是五种表达方式中最难的一种。而如何说好一个故事,其实取决于叙事的视角和叙事的方式。
我们看过的灾难片,大多会极具煽情。甚至将过分的音效渲染、慢镜特写给予某个或某类在最后关头力挽狂澜的英雄,从而引发我们瞬间的泪腺崩塌。这种感动讨巧易做,但一旦过度会显得谄媚廉价。就好像”纸已备好,请你悲嚎”就是这个镜头的意义。我们不排斥感动,但刻意永远是艺术的天敌。《萨利机长》,放弃了迫降那一刻的悲情塑造,聚焦事后听证会机长的压力与坚守,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事视角:闪回、假设,是倒叙与插叙的完美再现; 实虚相交、引发深思,是叙、议的无缝衔接。
影片气质古典稳重,充满理性的拷问。特效场面,点到为止,重点放在事后讨论机长是否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重点放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和机长之间的博弈上。影片的核心也就是在讨论,萨利机长的举动,是英雄,还是骗子。而这恰恰最让人揪心不已。
“安全搭载了几百万乘客,但对我最终的评价却要由着短短的208秒来决定?“汤姆.汉克斯所饰演的Sully机长在整部电影的大部分时间中都是处于这样的压抑中,以至于他开始出现幻觉和怀疑自己的神经质状态。他的困惑与委屈,我们感同身受:是啊,99次的恪尽职守不如1次的意外变故;拼尽全力的挽回抵不过一个冷冰冰的假如。
然而,更引人深思的其实是:正是因为有这些严谨的监管机构和严格的模拟流程,才能为将来减少更多的人为灾难。
所以,有时质疑本身,往往就是进步和发掘真相的动力。对于一起事故而言,更是如此。愿我们都可以如萨利机长一样,在质疑中坚持自我,在压力中找到命门,然后掌握时机,赢得漂亮!
但是,但是,假如加上那35秒的延迟,结果却仍然证明迫降哈德逊是错误的,那么,他一定会跌至命运的谷底。这样想想,仍是让人不寒而栗的。0.1秒的生死决断的背后是丰富的经验与过人的胆识,更是物我两忘的专心致志。唯其艰难,方显伟大。
(PS:白发的“阿甘“寡言稳重,本尊沉静儒雅,皆是令人安心的机长典范。[强][强])


萨利机长Sully(2016)

又名:萨利机长:迫降奇迹(港) / 萨利机长:哈德逊奇迹(台) / 哈德逊河奇迹 / 萨利

上映日期:2016-12-09(中国大陆) / 2016-09-09(美国)片长:96分钟

主演:汤姆·汉克斯 艾伦·艾克哈特 劳拉·琳妮 杰瑞·费拉拉 安娜 

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编剧:托德·考马尔尼基 Todd Komarnicki/切斯利·舒伦伯格 Chesley Sullenberger/杰弗里·札斯洛 Jeffrey Zaslow

萨利机长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