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的东西》可能是近期最具争议的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它讲了一个女版“科学怪人”的故事:
热衷于人体实验的科学家古德温在河边捡到了一具投河自尽的怀孕女尸,因为她腹中的婴儿尚未脑死亡,所以古德温将婴儿从腹中取出,又将婴儿的大脑植入了其死去母亲的身体。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一个梗:《弗兰肯斯坦》(又译《科学怪人》)的作者玛丽·雪莱的父亲就姓古德温,而“贝拉”是个拉丁语系的名字,意思就是美女。
拥有婴儿大脑的贝拉不受世俗观念的禁锢,“出生”没多久就开始用果蔬来自慰,并开启了大胆的性探索,先是和(自称)活儿很好的花花公子律师一起去旅行,在和律师分手、身无分文后又成为妓女。
这些设定冒犯了不少女性观众,豆瓣的一个热门影评就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批判了这部电影,如果不看电影只看评论,好像每条很有道理,但是我看了这部电影觉得还是挺好看的,因为我是把它当成一部猎奇向的科幻/奇幻来看的,并不认为它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在观影过程中我一直担心女主会被家暴或者强暴,还好这些都没有发生,女主母亲的丈夫出现后剧情一度变得惊悚,但结尾却是一个比手撕渣男还爽的爽文。
随着《可怜的东西》近日摘取多个奥斯卡奖项,对这部片“不女权”“假女权”的批评也越来越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为什么《可怜的东西》甚至不必从女性主义角度来批判
越来越多的女性对“男性凝视”产生警惕,这本身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当然我们可以从性别视角来批判一部电影,且这种批判是有价值的,但是我觉得很多人批判它时从自身期待出发假设了前提:
第一,它是(或者说“应当是”)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电影;第二,主创就是打算(或者说“应该”)拍一部重点在探索女性成长的女性主义电影;第三,涉及女性成长的电影应该符合这个时代女性主义语境下的政治正确。
而我之所以觉得这部电影还挺好看,在于我期待的是看一部大尺度、想象力诡谲、视觉效果震撼的科幻片,没指望它符合现实逻辑,也没打算从这里找女性主义以及任何对于女性个人成长的参考,更不觉得女性全裸出境、插入=性剥削。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首先想讲的是“女版科学怪人”,而非严肃探讨女性主义或者女性成长,但因为主角是女性,出圈后好多观众(尤其是反对猎奇向色情元素,将其等同于性剥削的)抱着它是女权主义电影的期待去看,自然会失望甚至愤怒,不惜写上大几千字去证明它是垃圾。
私以为中国当下太缺少专业的,真正在讲电影的影评,这种影评需要大量的观影经验以及电影知识。至少要先搞清楚这是个什么类型的片,在喜剧片里找哲学思想,在奇幻片里找逻辑的108处破绽,可以,但没必要。喜剧片如果具备了哲思,歌舞片还完全符合现实逻辑,那自然是优秀,但如果没具备,也不至于要因此给它一星。现今很多所谓“影评人”写的其实是建立在个人喜好上的观后感,或者借由电影进行一种意识形态批判。
从类型上看,《可怜的东西》首先就不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的女性成长电影,所以它也不可能完全符合现实生活中女性成长的逻辑。说贝拉不应该通过插入/自慰获得快感,也忽略了她所拥有的是一具有性经验的、欲望强烈的、怀过孕的成熟女性身体的事实。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女性不可能一出生就在成年女性的躯壳里,不可能读了几本书就具备和成年人一样的智力水平,不可能总是置身险境毫发无伤,身处妓院从不面临暴力、疾病的威胁,更不可能随意改造失踪人口不受法律制裁。
如果一定要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的话,它顶多通过塑造几个小丑一样的白男来嘲笑了男权,人造了一个大女主的形象,探索了“女性不是天生的,是后天成为的”这种可能。这种未经规训的女超人形象固然令人兴奋,但是不具备太多值得借鉴的现实意义。诚然,现实意义不大也不代表没有意义,至少它让我们看到女性可以在屏幕上成为不符合传统定义的叛逆者。
我认为在男性爽片已经铺天盖地的情况下,大可让女性爽片先多起来,尽管它并不那么女权,甚至会对反对“纳入式”的女性主义者构成冒犯。但是,艺术很多时候就是冒犯,因为其中必然有想象、渲染、概括和嘲讽,哪怕你不一定喜欢。
观众需要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
在我看来,《热辣滚烫》和《可怜的东西》都是成功的商业片,但还算不上女性主义电影。反倒是之前看的一部三级片《风流大夫》,内核更加女性主义。
从《可怜的东西》遭受批评,可以看到观众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有很大的需求和期待。但与此同时,评价一部电影应该从看电影的角度去综合评价,因为电影不仅仅有故事,还有视觉特效、分镜、剪辑、服道化等多个角度。从故事角度看,《沙丘2》的剧情也有好多没交代清楚的,还有不少“封建余孽”,但是不耽误作为电影它看起来很爽,很震撼。
个人认为《可怜的东西》是个大女主爽片,贝拉从不把试图掌控自己的男人放在眼里,最后成了人生赢家,人体改造了逼死自己母亲的变态生父。她是具备一定的自由、进步思想的叛逆者,但还没有完全成为一个女性主义者,尚未阅读女性主义经典著作,也尚未加入到解放妇女的事业中。大女主不等于女性主义者,女性爽片不等于女性主义。这也是为什么武则天不是女性主义者,《后翼弃兵》属于大女主爽剧,而不是女性主义电视剧。
恐怕《可怜的东西》的主创并没打算拍一部表现真实女性成长的电影,贝拉的成长经历也被许多观众吐槽,或许因为男性编导缺乏女性经验,或许因为现实生活中女性探索自由的过程很多时候都不那么美好,最后也无法手撕渣男。
女性主义电影应该是什么样?
我不了解《可怜的东西》在宣发时是否有打出女性主义的旗号,但之前看到有人说《爱情神话》是女性主义电影,看完难免失望。作为商业片它也是流畅好看的,但是嘲讽了男性,并不等于就是女性主义。
在我看来,女性主义是为女性追求作为一个人的平等权益,如果一部电影里的女主只是因为个人的聪明才智凌驾于社会规则之上,那并不是在探讨女性主义。女性主义是建立在女性困境之上的,倘若女主能完全不受束缚,已经超越女性困境了,那也就无需探讨女性主义了。但是现实中的我们,即便拥有了高学历,高收入,还是面临着就业歧视、母职惩罚、年龄焦虑等诸多由性别造成的困境。
《可怜的东西》的设定就是十分猎奇的,而女性主义很难在猎奇的导向下同步存在,所以我觉得不必苛求其中女性成长的逻辑性。一直认为女性主义的核心在于扩大女性的选择,而反对父权制的核心在于反权威,而非反对男人/反对插入。
在允许一部分电影“不女权”/”不够女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去创作表现女性成长的,真正对我们的现实困境有所启迪的女性题材文艺作品,而这个过程肯定是充满挫折的,不会是一篇爽文,一部爽剧。我曾在小说里写过不少自由叛逆的,并不那么“正确”的女性,并一直在探索她们肩负自由的代价。希望有一天,那些疼痛的文字可以在中文互联网上完完整整地和读者见面。
相关阅读
一个女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偷情?
爱情神话 | “女性主义”电影就这样,那也太惨了
21世纪的独立女性,为何仍在流下向往婚姻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