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改编自苏格兰作家阿拉斯代尔·格雷所著同名小说。维多利亚时代,God外科博士的所豢养的贝拉(艾玛·斯通饰)在获得身体的觉醒之后选择与杜肯私奔,以求探寻内在的自我和外面的世界。画面由黑白转为彩色,旅程由此展开,伦敦出发,辗转度过情爱时光于里斯本,偶然看见底层苦难于南非,出卖身体于巴黎,二人决裂。贝拉也逐渐揭开身世谜题:是God在她投海自尽后将其腹中婴孩的大脑取出植入给了贝拉自己。最终由于God的病情贝拉不得不回到伦敦,与一直守候着她的男人结婚,处决了曾令自己放弃生命的丈夫,并接管了God的家业。
导演兰斯莫斯用颇为后现代的方式讲述了弗兰肯斯坦式的科学怪人的故事,将“科幻、奇幻、悬疑、情色、多角恋”融于一炉,对男性中心主义和道德主义进行了颠覆和游戏式书写,构筑了一个语义纷繁的激情迷宫。但与其说文本本身出现了大量裂隙,倒不如说是后现代理论和实践显露出了结构性缺陷。
影片的激励事件,也是贝拉选择冒险的起因,是她发现了自慰为自己带来的快感,于是选择了与能带给自己性满足的杜肯出走到里本斯,与杜肯沉溺于性爱中。但在渡船上和一个二人组的相识再度启蒙贝拉,她在听到乐音后流泪,在舞会上起舞,发觉艺术也能带来快乐。到了巴黎,贝拉从事性工作以为掌握了自己的身体,与各种怪诞的男性性交,并要求他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排泄、呕吐、性交、解剖,都可视作身体的书写方式。借用福柯的身体政治理论,身体是被权力规训出来的,而贝拉正是通过身体尤其是性来突破现代文明对于女性所划定的禁区。
影片争议之处也在于对于大量性行为的直观展示是否再度强化了对女性的凝视机制。笔者认为,评价的标准在于是否将女性身体奇观化、扁平化、客体化,男性是否替代了摄影机成为性爱过程中的主体。影片中的性爱场面搭配怪诞的音乐节奏更显滑稽,摄影机的位置似乎也不是以男性视点对贝拉进行观赏或抚摸。
船上的奶奶打开了贝拉文学世界的大门,黑人少年让贝拉看到了他者的苦难,黑人少女为贝拉引入社会主义。关于边缘人的互助着墨并不多,但都推动了贝拉的成长。而贝拉决定倾其所有去帮助底层脱离苦难之时,性别、阶级、种族文化研究的三大主轴得以交叉共鸣,尽管略显浅薄。
开篇处便出现一个颇具嘲弄意味的细节:贝拉手握短刀面对男尸,提起他的生殖器但接着是对双眼近乎血腥的狂刺。借拉康的理论——眼睛是欲望的器官,与《一条安达鲁狗》开篇刀片划开眼球的特写异曲同工,完成了阉割焦虑的具象化。
对影片的视听做更全面的分析,在影片的黑白部分通过鱼眼镜头和无依据的推镜头的使用,传递了德国表现主义时期的幽暗扭曲的情境和对权力的恐惧。在影片的彩色部分,整体呈现为一种后现代艺术尤其是波普艺术的廉价印刷品的质感,类似《情迷高跟鞋》的情色意味渐浓,类似《天使爱美丽》的童话意味加重。
从内容来看,贝拉不断被现代文明所规训,麦克斯和杜肯总是告诉她“这样做不文明”。如果说法国新浪潮和新好莱坞开创了一种道德反叛的叙事模式,那么《可怜的东西》可看作是它们的极端再版,贝拉根本不知道德为何物,更谈何反叛。贝拉所言“我明白当今世界是不断追求进步向上的”,以及对埃及苦难图景的展现等等都是对现代文明质询的外化,重述了文明观本身是等级观的理念。
尽管贝拉无疑是影片的行动主体,但贝拉的形象成长史却集合了女性定型化银幕形象:由伦敦时期纤尘不染的少女,到巴黎妓院里不知廉耻的荡妇,到最终亲手处决“前夫”的蛇蝎女。此外,导演选择了一个颇为经典的性别经济学的方式来结构贝拉的成长史——在不计其数的男性中的移置、交换和被占有。
有趣的是,为控诉现代文明对个人的暴力塑造,导演所勾勒的正是资本主义晚期社会所托举起的、不无自恋色彩的“个人”。我们看到贝拉在地理上的穿行和在人群中的穿行中获得成长,但双向的沟通似乎始终未曾发生,贝拉喋喋不休的一切都是关于自我,真正的爱与联接并未在影像的意义上展开,被试图刻画为姐妹的黑人女孩在叙事中不过是一个功能性的角色——辅助者或引路者。
如若基于以上论述,《可怜的东西》并非女性主义电影,是因为身体、爱欲、沟通、平等中的后三者加之女性情谊的不在。不过导演的诉求确乎并非为了书写女性,而是戏谑与狂欢。
但最大的后退性动作出现在了尾声,在所谓的冒险之后,在一次又一次的对现代文明的规训表达不满之后,贝拉反而成为了一个在午后的庭院、喝着鸡尾酒、攻读外科医学的现代成功人士之典范。似乎反转了一切权力结构只为来到权力塔尖,赢得权力系统的由衷认同后成为权力的捍卫者。
正如前文所言,或许这不仅是文本的裂隙,而是后现代的实践和理论的局限,以游戏的方式践踏主流性别和道德秩序,但终成就的也不过是一种无害的游戏,冒犯转为抚慰。似乎再度验证了强权本身就内在的需要反叛者。此外,反叛者的诉求是成为主宰吗?边缘人的诉求是成为中心吗?
的确认为这并非女性主义电影,但一些理由我无法认同——片中男性外貌不够姣好,显然不是为了引起女性的欲望。反转欲望结构绝不是女性主义所诉诸的平等,同样延伸开去,我也并不认为各种男色消费意味着女性文化地位的提高。同样的,警惕女性主义的学科化和时尚化。
声明:各种理论的粗暴化阐释和引用,以及有点端着的文字不是为了装逼,是这篇文章要放到作品集里。当成是介于自我展示和文本分析之间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