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作《双子杀手》一如他三年前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样,用目前最前沿的影像呈现技术,挑战着人们传统认知中的“电影”。
就像《阿凡达》的上映推动了由2D到3D的影院革命,《比利·林恩》在2016年上映时,全国有且仅有两家电影院能放映3D 4K120帧的格式,而如今《双子杀手》上映时,这个数字扩充到了27。
在看了3D 4K 120帧的《双子杀手》后,我也算理解了为何此片在海外(尤其北美)差评如潮了。


因为北美一家能放映4K 120帧格式的影院都没有。
但即使在国内,《双子杀手》也仍然存在大量争议,批评的声音说,影片故事老套平庸,叙事手法枯燥乏味,剧情节奏欠火候,对“克隆人自我身份认同与父子伦理关系”的主题探讨浮于表面,使用高帧率让影片技法大于内容,等等等等。
而大部分的批评,都建立在这样一个约定俗成的潜在规则之上:技术永远只能是内容的辅助工具,镜头呈现在与镜头表达内容的重要性的博弈中永远屈居其次。
但我们从未质疑过镜头呈现本身这一能指的准确性。
李安质疑了。

上世纪30年代,学院派定下了每秒24帧为电影拍摄标准,然而这个标准的设定实际上是因为,每秒24帧是人眼接受影像呈现动态的底线,再少于这个数字,人眼就会轻易地辨别出它的卡顿与滞后,从而意识到这动态的虚假本质(而电影本该尽可能地营造“真实”,掩盖虚假),因为“影像”本身就是一种虚假。
所以法国新浪潮大师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试图讲述真理的谎言。”
如果说电影是幻境,那么每秒24帧就是一种凝滞、模糊的幻境营造技法,一种“部分真实,全盘虚假”的影像呈现形式。在一秒钟影像的无数个组成画面中,摄像机只为我们呈现了24个。长期观看24帧影片的我们和长期拍摄24帧影片的导演一起,将24帧这个底线,在潜意识中“正统化”了。我们认为这种凝滞、模糊就是所谓的“电影感”,并接受它们浅薄的虚假,影像也心安理得地传递着“每秒24格的谎言”。
4K120帧的清晰度和流畅度让影像“心安理得”又“不思进取”的虚假无处可逃无从遁影,只能硬着头皮将尽可能的“真实”贯彻到底,但这需要佐以大量高难度的实拍和顶尖水准的特效制作。而有趣的是,力求“真实”的《双子杀手》恰恰是一部科幻片。于是我们看到《双子杀手》与以往的所有虚构类影片之间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鸿沟,即电影从发明至今,人们一直致力于如何用“虚假”的手段来打造尽可能可信“真实”的虚构故事,而《双子杀手》却用如此高精度难以参杂半点虚假的“真实”,来讲述一个虚假且“虚假得精致”(褒义)的虚构故事。

24帧影片的低帧率为导演们迷惑观众提供了太多的便利。
就拿动作戏来说,只需用手持镜头的摇晃感制造残影,加上演员身体各部分(拳脚)动作的特写的快切,和打击的音效剪辑,便能营造出一种伪速度感和伪力量感。这种手法其实是一个掩盖演员武术功底不佳、方便替身介入而不穿帮的委曲求全之策。(24帧拍追车戏也是同理,手持摇晃+大特写快切,30迈的时速可以拍成80迈,偶尔切到中远景时永远看不清人脸)
但在4K120帧的影像中,一切细节都会被无比清晰流畅地呈现出来,于是李安彻底改变了传统动作戏的拍摄方式。

李安让摄影机与演员保持一定距离,采用大量中近景,力图完整地展现演员在做出一组动作时整个身体运动的姿态,而不是用一连串快速剪辑的局部特写来拆解整个身体的运动。
特别是在近身格斗中(尤其那段惊艳无比的地下墓穴打斗),每个镜头几乎都会持续5秒以上,才会剪辑到下一个镜头。在120帧的加持下,角色每一次完整的挥拳动作都流畅如1.5倍速,每一次拳拳到肉的力量感都“真实”无比。能达到这一效果的只有一个办法,实拍+高精度CG特效。
因此《双子杀手》的动作戏拍摄难度是相当大的,难以想象威尔·史密斯在幕后排练了多少次。
当影像的高帧率技术出现时,将24帧当成真理的我们也终于意识到,镜头呈现不过是一种“能指”,而镜头的表达内容则是“所指”。

在李安看来,24帧的能指本就不是最能准确描述其所指的最好方式。李安对120帧的追求,是他对电影的“语言形象”的革新,他想用更为精准的镜头呈现,来表达他所想要表达的内容。
但如今人们对电影的一切评价体系,都是建立在24帧的电影“语言形象”之上的。李安用超出人们传统认知的能指,来展现人们认知之内的所指,而我们无从判别这种做法的合理性,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争议。
24帧的“电影感”说穿了不过就是一种保持距离的,安全的“虚假感”(即:人们热爱电影是因为人们知道电影是虚假的,电影是人们逃避“真实”的藏身之所)。
在对120帧的“真实感”的追求中,李安摒弃了“电影感”的色调。
因为想要最大限度地展现“真实”,“色调”这种独属于“电影感”的虚假组成部分,必须被杀死。最终影片呈现出来的,不像是一部电影,倒更像是一部纪录片。
Henry与追杀他的小克的一场追车戏中,一连串的跟镜头,清晰流畅地将布景中过度饱和且对比鲜明的一群大色块砸向观众,就像打翻了调色盘,李安还在拍摄时特地缩小了景深,让对比鲜明的色块较长时间地留在画面中。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李安不仅要杀死“色调”,还要在它的尸体上跳舞。
从那些说“《双子杀手》根本不是电影”的差评来看,李安的这种做法实在太具冒犯性了(也只有李安敢如此冒犯观众了)。
而李安过去的那些24帧的电影呢?


可以看到,李安以往对“电影感”的风格化色调是极为重视的。
而这次对120帧电影“真实感”的探寻中,李安杀死色调的同时,某种意义上也是在杀死过去的一部分自己。
没有杀死的,被保留下来的那一部分李安,注入到了影片的主旨探讨中。
“父子关系”,向来是李安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母题。他将这个母题延续到了《双子杀手》中。

一个伪父,一个未来的自己,先后成为了父亲之名的能指。
但二者终究无法成为父亲之名的所指。
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是,那位最终被弑的“父亲”相较于Henry,实际上为小克这个“儿子”的成长付出了绝大部分的心血。而小克成长的最后一步:寻到自我,则几乎注定了这个“父亲”在其“子”成长道路上的最终的作用——“被杀”。至此,李安自上世纪90年代的“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开始便一直在“父子关系”探讨中隐藏着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这“科幻题材”的虚假和正面角色“正义”的庇护下,痛痛快快地释放了出来。
走出父权阴影的小克,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镜子。
而在最后的Happy Ending中,Henry与小克如父如友的插科打诨,分明就是李安所期许的“理想”父子关系。
身为父亲的李安试图通过影片文本来寻找到与儿子对话的姿态,成为可供儿子参考借鉴的一面“镜子”,而非以父之名实施意志压迫。
或许,更深层次来讲,李安想寻到的是一种与自己对话的姿态,其中或许包含了对当下自我的审视,对过去自我的谅解,和对未来自我的期许。
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影片中的“弑父”,这何尝不是李安的一次“自杀”与脱胎换骨?
李安在以这样一个影片文本来自我审视的时候,也同时将他所热衷的技术,从它本身辅助作用的“背景板”中拯救了出来。
一个例子——
影片开始于一次行动,威尔·史密斯饰演的杀手Henry在草地上架好狙击枪,准备射杀一名在高速列车中的“生化恐怖分子”。
在用寥寥几个镜头交代了上述剧情条件后,铺满整个银幕的画面(1.85:1遮幅宽银幕画幅)陡然间被“压缩”成一个2.35:1的变形宽银幕画幅,用以展现一个固定的鱼眼镜头(这种镜头全片有且仅有这一个)。
子弹的作用和它之所以为子弹的目的,就是击中物体。
镜头也是如此。
固定镜头所“击中”的,是一列完整而又模糊的列车(鱼眼镜头保证了其“完整性”)
而Henry透过狙击枪的倍镜(这里可以将其作为高精度“观察”设备的代名词)所看到的,是不完整但足够清晰的一部分列车。

当Henry扣下扳机,射出那一发子弹时,镜头呈现与镜头表达之间的壁垒被打破,这是能指“层级”向所指“层级”的一次“跃迁”。
高速移动的一面面列车车窗分明就是电影一帧帧画面的喻体(把列车比作电影胶卷会更加形象便于理解),而持枪射击试图抓住高速移动目标的Henry分明就是持着摄影机试图用120帧清晰流畅地“抓住”高速运动影像的李安。
再举一例——
主角在杂货店躲避机枪的弹雨时,李安用120帧拍摄了一组长长的慢镜头。在慢镜头中,每一片迸溅的碎屑、每一梭子弹的轨迹都清晰无比。
李安仿佛再一次将镜头与子弹的视角联结起来,但这联结又不同于上一例中的直接代入,而是将子弹的划过在作为摄影机的化身的同时又作为一种参照,让影像中的一切都“事无巨细”地运动起来,随后,虚假的“真实感”充盈整个银幕,使观众也同片中的角色一同提心吊胆起来。
(有趣的是,观众提心吊胆的并非是角色是否会被击中,而是角色在被击中后的120帧的慢镜头中会呈现怎样的情形,但镜头与文本的交融却让观众误以为自己代入了角色的情绪,其实只是观众被自己代入了画面中而已)

由此观之,
李安不仅是在试探技术的边界,更是在凭借技术向文本的跃迁,来探讨这样一个近乎无解的问题——
什么是电影?

遗憾的是,在4K 120帧影像的探索领域,有且仅有李安一人。
这几乎注定了李安的探索只能在一遍又一遍的“自言自语”和“自杀”中艰难行进。
120帧能复现绝对的真实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电影本就是绝对虚假的,与帧率高低无关。它不过是一种欺骗性更强的谎言罢了,是“每秒120格试图讲述真实的谎言”。
在绝对虚假的前提下,他对“真实”的坚持更像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冲锋。
就像有人说,李安是在错误的时间做可能是正确的事情。
这句话本身就是个悖论,如果没有人去做,所谓“正确”的时间永远不会到来。
而我所希望的是,李安通过《双子杀手》,真真切切地找到了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李安是一个伟大的导演,
但却不是以我们认为的“伟大”而伟大。

《双子杀手》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但却不是这个时代的我们配得上的伟大。

他们的伟大之处,留待时间的检验。



本文首发于本人“半公开”的公众号:Infra
(图片来自网络)

双子杀手Gemini Man(2019)

又名:双子任务:叠影危机(港) / 双子煞星

上映日期:2019-10-18(中国大陆) / 2019-09-25(匈牙利) / 2019-10-11(美国)片长:117分钟

主演:威尔·史密斯 玛丽·伊丽莎白·温斯特德 克里夫·欧文 本尼迪 

导演:李安 编剧:戴维·贝尼奥夫 David Benioff/乔纳森·汉斯雷 Jonathan Hensleigh/达伦·莱姆克 Darren Lemke

双子杀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