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稍得空,便断断续续将收藏了很久的《小森林》、《海街日记》看完了。
其实之前在百无聊赖的大学期间,有尝试看《小森林》,但十分钟不到,就因对如此慢的节奏极度不适,弃了。
如今《人生果实》、《哪呀哪呀神去村》及以上提及的影片,就算部分位居豆瓣top250榜单,打开弹幕,仍不乏“内容有些无聊”、“叙事太慢”、“看不下去”等评论,这复刻平凡生活一般的剧情,很难打动所有人。
但我最近再看这些影片的时候,却每每落泪。
或许因为处在北京高强度的工作下,这样平淡的乡村日常,影射着我心中田园牧歌式的理想生活。
那从容不迫的一饮一啄,成了连三餐都保证不了的我的奢求,波澜不惊的生活状态,就像一碗递向饥寒交迫之人的暖粥,抚慰人心。
而相比于我的忙碌,东京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东京的生存压力超乎多数人的想象,焦虑是东京青年的流行病,不迅速取得成功则毫无立足之地。
加上日本国土面积、气候的先天劣势和农协的垄断(*注:日本由农协定价,同时保证农民收入),让水果蔬菜成了东京、大阪、名古屋等都市圈生活的“奢侈品”。
像影片中一样的收获果实、料理美食、大快朵颐,同时又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可不就是自嘲“社畜”的都市人求而不得的生活吗?
_“我开动啦”_
正如《孤独美食家》、《深夜食堂》等影片所体现的,一顿美食的治愈效果,在日本被无限放大。
难得的滋味换一脸满足,在一餐一饭中获得生活的信心与能量,甚至感知、提炼饮食哲学与人生感悟。
食材在味蕾上爆炸的同时,一个含蓄又恰到好处的指引也已抵达。
而当食品由自己辛苦劳作得来,品尝时内心的满足感更是不言而喻。
根据日本“万物有灵”论的思想,植物也会因成为耕种者的养分而感到开心。
这一点,在日本老夫妇津端修一和津端英子合著的《积存时间的生活》中,也有相似的表达。
“只要是人吃的,对人体有益的东西,都会变成土壤的营养,植物应该也会开心地接受。“
简易的食物串联起古朴自然的生活方式,这背后又是对日复一日生活由衷的热爱与体味。
_乌 托 邦_
这些影片构建出了理想中的桃源,像是午夜梦回始终萦绕在都市人心中,“逃离”现有生活的去处。
归去来兮。
他们吸引着东京的青年,和与之类似的大城市中每一颗躁动不安的心。
给城市以田园梦想。看,像不像每日用来提神的咖啡因。
更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海街日记》里的四姐妹,还是《小森林》里的鲜氧女孩,都不算幸运的人设:被父母抛弃遗落,过早承担生活的重担,加上不太顺遂的情感经历……
但这浸染悲伤色彩的命运,却依然可以通过自力更生、自食其力改写,成就快乐且自在的生活。
爱上有妇之夫、屡次被男友骗财骗色、这些不快,统统可以被一杯青梅酒,一场烟花一扫而尽。
即使闺蜜、姐妹间吵架,也可以通过一顿自制咖喱等美食和好,然后相视一笑。
正是这根植于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生活意志,让他们成为“弃子”后不自暴自弃,仍然努力生活,坚韧无比地开拓未来,靠自己的双手寻找自己的意义。
而这份强韧,也通过屏幕,源源不断输送给被生活压弯了腰、游走在崩溃边缘的都市男女。
或许,这份民族精神才是整部影片的主菜。
菊花做衣,刀为躯。
想过他们一般的生活,就要率先成为他们这样(坚强)的人吧?每一个观影人在那瞬间,都可能会这么想。
_反乌托邦_
最终,影片的忠实粉丝仍在面对生活苦难时向往回归田园,却又割舍不下城市的教育资源、便利生活以及实现梦想的机会。
所以初心常在,行动却不盲目鲁莽。
可能这正是得益于此类影片的精神喂养。
就像《小森林》刻意隐去了播种收割早起晚归的农事辛苦,对片中的市子的主要经济来源——打工也没有太多笔墨,她如何承担水电、农田租赁等生活费用我们不得而知。
就像《海街日记》中铃的学习及生活费用是否需要姐姐承担?日夜轮替的护士工作,是否让香田幸更难平衡自己的情感生活与家庭重任?这些问题被抛出影片不做展开一样。
每种生活都有藏在身后的不易。
从来都不存在看上去更轻松的生活,只有自己更热爱的生活方式。
就算再倾心乡间,大部分城市青年心里也清楚明白,扎根都市才是自己梦想的唯一归宿。
但在倍感疲惫或是眷恋田园生活的时候,仍然可以翻出这些影片聊作慰藉。我想,这才是此类影片屡屡榜上有名的原因吧。
而每次汲取力量时的自己又是不同的,尽管面临相同的困境,但正如剧中人所说——
通过一个又一个慢生活影视作品,我们创造了心灵栖息的天堂,也让生活的低谷不再那么可怕。
面朝大海,喂马劈柴我们可能实现不了,但仍可在回味影片的同时,关心粮食和蔬菜,为一顿平常的料理,赋予不一样的意义。
摆正心态之后,每天就都是小春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