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海街日记》的开场是在床上熟睡的男女二人的镜头,缓慢而寂静。女主人公之一佳乃被电话铃声吵醒,便起身穿衣,与男子告别。佳乃漫步在平静的街道,舒缓而又低沉的大提琴乐响起,静止的全景镜头中似有一股清冷的诗意气息扑面而来。
整部影片也试图呈现这样明丽的清新感。大量空镜的渲染带我们感受古都镰仓的四季流转,春天漫天飞舞的樱花,夏日炫美的烟火大会,秋季林荫道旁铺满落叶的小径,冬天四姐妹围坐的被炉……《海街日记》如同一幅清新隽永的水彩画,影片色调柔和,给人一种异常舒适恬静之感,每一帧画面都美如画。 影片里的四姐妹带着不着痕迹、自然而然的演技。绫濑遥饰演的大姐成熟稳重,过早的承担家庭的责任,被妹妹们调笑“最像母亲”“女舍监”,眉间却隐隐隐匿着一股忧愁,或许是对原生家庭过往的伤痛难以忘怀又或许是因自己也爱上一个有妇之夫而有苦难言;长泽雅美演绎的二姐性感美丽,性格大大咧咧,每一段感情都倾心相待,却屡败屡伤;三姐看似没头没脑没心没肺实则内心敞亮,爽朗随性;最敏感不安的是小妹,这个初来乍到深感不安的外来者。电影的重心放在大姐和小妹身上。因为父亲的软弱和背弃,大姐幸不得不在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开始成为一个大人,学会承担缺失了的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照顾两个年幼的妹妹。同样因为父亲的不负责任,小妹在更小的年纪也被迫着长大,学会和继母生活、照顾异父异母的弟弟,面对三位姐姐总带有自己生母破坏别人家庭的负罪感,看似懂事乖巧的表面背后却是和大姐幸一样被剥夺了的童年。
时间的沙漏沉淀着无法逃离的过往,记忆的胶卷总是拾起那些明媚的忧伤。
暮春时节,繁花落尽,又到了酿梅子酒的时节。号称治愈系的电影极其典型的反映了日本人对于人性及社会的思考,体现了他们对于亲情、爱情、生命、死亡的关怀与思索。
纪录片导演出身的是枝裕和擅长发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捕捉个体生命的幽微状态和敏锐的情感世界。四姐妹贴窗纸、酿美酒、捡贝壳、吃食堂,放烟花,洗澡时碰见蟋蟀、早上上班迟到、乱穿幸姐衣服、忘带钱包、上班赶车、分手被甩、在超市采购蔬菜、被工作烦扰、喝醉酒、说梦话,这是电影中的生活琐碎,却有着深深的情景带入感。镜头停留于生活中的各种小事物和小事件,也许,当我们正视它们的时候,它们自身的美好才会具有美好的意义。生活的点滴都无不让观众感受到生命最美好的状态,平淡琐屑却真挚动人,这就是生活最真实最朴素的状态和诗意的具象。
是枝裕和的诗意:“‘诗意并非讯息,讯息不过是有意识而获致的结果,而诗是无意识的产物。’这是我在某研讨会上从诗人古川俊太郎那里听来的。如果作品中含有足以说明的讯息,那一定不是作者所加,而是由读者或观众发现的东西。”原来,生活才是一部最难解的诗。不管是盛开的樱花,还是点亮夜空的烟火,美丽都是如此短暂,转瞬即逝。还没来得及珍惜,就已经失去。
对生活是热爱的,对情绪是克制的。就像在这部电影里,是枝裕和用宽宏、仁慈的目光注视着镰仓的四个女孩,没有大喜大悲,没有哗众取宠的渲染。在平淡如水的家常中温软了人生的苦楚;在美味的鱼卷咖喱、香甜的青梅酒中品鉴了人生的酸甜;在熠熠生辉的海景烟花下,跨越了忧伤。。就像姥姥在世时常常感慨,“要去虫还要消毒,活着的东西是很费工夫的”。世间烟火气的朴素和生活诗意的绚美曼妙都交融在一起,都需要呵护,需要牺牲,尤其是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