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家庭伦理剧,日本自然是首屈一指的。
前段日子翻开豆瓣片单,看到了这样一部电影——《海街日记》。评分8.6,好于百分之九十多的同类影片。
说起“日记”,首先想到的是安妮海瑟薇的《公主日记》,但日本人拍片的方式自然不会和好莱坞相提并论。
导演用平实的手法叙述着姐妹间的亲情,没有好莱坞式电影的一波三折。但剧情同样好看!
日本电影素来以小清新著称,本片也用蓝白的镜头拍摄出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明信片。
这是日本电影的特点,因此许多中国导演到了日本后都喜欢用景来带入故事——
譬如拍摄富士山的雪景,写一段唯美的北海道爱情故事……
这自然是中国人的思维,而日本电影却是能真正让人融入于景,用景衬托人的情感。
松子将思念的情感寄托于家乡的河,因此拍摄了许多河流的画面,以及松子伫立在河边怅然若失的场景。(《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小森林》也用平实的叙事手段讲述小森的人和事儿,不带任何修饰地拍摄了一部小森旅游宣传片。
《海街日记》是以地方命名的,自然应该体现出地域的特色来,但导演却弱化了地方的风情,而是把重点放在人的情感上。
导演是枝裕和将情感把握得十分细腻,从浅野第一次见到三位姐姐时的生分,到最后可以愉快谈心,其中的节奏把控地十分到位。
敬语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通过浅野对姐姐们用敬语的频率可以看出她们之间感情的变化。
日本电影有三个特点,这当然重点体现在了家庭伦理剧方面。
第一是人物关系不会太复杂:
常看日本电影的观众会恨轻易地发现,日本伦理剧的人物关系很清晰和单一,不像中国家庭伦理剧中总是让婆媳关系搞得很复杂。
就像《海街日记》一样,虽然涉及到了两个家庭的事儿,涉及到了继母、父亲等上一辈的关系,但却很巧妙地将财产纠纷规避掉。
浅野是三姐妹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浅野的亲生母亲也在不久后去世,新继母对她也很不好。虽然在葬礼的部分导演已经表现出了她们关系的紧张,但在浅野到三姐妹家生活以后就再也没有提到有关内容,有意弱化了复杂的人物关系。
因此电影很直截了当地在讲四个姐妹之间的感情,包括她们各自的生活状态。情感更容易输出,节奏更加细腻而缓慢。
第二是故事节奏缓慢:
无论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还是《情书》、《海街日记》,情感都是慢慢表达出来的,不需要特效的点缀和武术的包装,就是用最简单的镜头语言传递最直观和内涵的感受。
一个两个多小时的电影,甚至没有任何剧情性,故事的核心在于人物情感。
大姐做了人家小三,妹妹劝诫,也带出当年的老故事——浅野的妈妈说到底也是她们爸爸的小三,这让憎恨爸爸的大姐开始反省。
二姐喜欢男人和酒,总是把自己喝得烂醉才能说出心里真正想说的话。
三姐热爱钓鱼,最终也因为钓鱼结识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浅野还在上学,却也在三位姐姐的带动下很快融入了小津式的生活,还与一位男生传了绯闻。
其实说到底,本片讲述的也就这些内容,却用了128分钟呈现。但导演却在一个眼神的停格中将情绪自然流露了出来。
第三点是关于环境的带入:
几乎日本的任何电影都有对环境的特定描述,好像每一部电影都是在为了带动日本的旅游产业发展。
《情书》描绘的是小樽,暴风雪可以淹没小腿,却又美得出神入化。
《小森林》书写的是小森,四季分明,优美如画,食材可口而健康,民风朴实而自然。
《东京物语》则讲述了尾城老夫妻去东京看望子女的故事。
而《海街日记》讲述的却是三姐妹的家乡镰仓,那是一个临海的城市,因此被称作是海街,充斥着海水的咸湿的味道。
很多日本电影都会有地域的带入,显得更加真实,也使温馨者变得更加温馨,残酷者变得更加残酷。
影片《海街日记》则是用娓娓道来的方式聚焦四姐妹之间的情感羁绊。
翻了一下豆瓣,日本拍摄的家庭伦理剧几乎都在8.0以上。这说明日本人的确是拍摄家庭剧的大神,就算中国人学会了日本的拍摄手法也不见得会超越日本对伦理剧的把握。
虽然一向不喜欢日本人的风度,但不得不承认他们在电影、尤其是伦理电影方面的确做得不错,有值得借鉴之处,而中国影业还在学习和成长之中……

海街日记海街diary(2015)

又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日期: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绫濑遥 长泽雅美 夏帆 广濑铃 大竹忍 堤真一 加濑亮 风吹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海街日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