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4-29

海街日记:哪哪都是妈

去年开始系统地看是枝裕和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十年前窝在大学寝室里看完那么喜欢的《无人知晓》和前年爸爸临终前看到的《如父如子》都是他拍的,有一点像重新认识了旧相识,而这个旧相识也在那些我们失联的日子里,变得越来越温柔了。

第一遍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心里想着,是枝裕和一定是直男癌,《海街日记》是派给直男癌的福利。
一家那么多口子,从上到下老老少少,三姐妹的妈妈、连葬礼里的第三个老婆都是美人。
可直到最后,连我一个直男癌坚实的反对者也哭到不行,看一遍哭一遍每次哭点都还不同。
那究竟是什么呢?
是爱吧,有一点羡慕她们呢,其实还有一点妒忌。
然而拍爱的主题的话,又很容易不小心成为鸡汤剧,圣母心什么的总是会让人觉得哪里不舒服。
日本人最擅长的“败者美学”又发挥了作用。


————

角色

大姐
1,女儿
妈妈因为受不了爸爸的离开,决定离开她们姐妹三个这件事是大姐和妈妈的主要矛盾。
在大姐的眼里,妈妈的形象是幻灭的,所以叛逆所以不满,企图用吵架把妈妈该有的样子吵回来。
和妈妈“梅子酒和解”之前,在妈妈面前,大姐在妈妈那里都是一个倔强又爱顶嘴的女儿。


2,“妈妈”
父亲离开的时候,大姐是唯一一个已经懂事的小孩,妈妈离开之后,倔强的她充当了两个妹妹的“妈妈”角色,照顾大大的房子(大姐会自己在夜深的时候擦楼梯,也会和妹妹们一起补窗纸)。


中间有一次小妹提到大姐长得有点像外婆呢,三姐提醒她千万不要被大姐听到,因为每次和妈妈吵架的时候妈妈都这么说她,大姐除了长相,性格应该也是像外婆的。
妈妈第二天回来补送礼物的时候,跟大姐道歉之后,说想要再去看看“外婆”的当时,大姐的眉头微微蹙起,好像是心疼起那个想念妈妈的那个妈妈,一股长辈的爱意涌上来。


在妈妈临行前,坚持要回去把外婆做的最后一点点梅子酒拿来让妈妈带走,俨然也是一副长辈的样子。
所以在和妈妈和解之后直到妈妈的戏份结束,这一段大姐成为了妈妈的“妈妈”。




3,女人
堤真一看过剧本之后觉得自己要演的这个医生好像并不需要啊,即使没有他的出现,故事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啊。
是枝裕和解释说,是很重要的角色,因为大姐有三个身份,妈妈的女儿、妹妹们的“妈妈”,还有就是一个爱着他这么个有妇之夫的女人。


爱上一个有妇之夫,打破了大姐的圣母形象。
这点很重要,我一直不相信有什么圣母存在的,直到看到这里,我才真的觉得大姐是一个丰满的人物了,她也是有情有欲的人,也会在道理之外的选择里迷失。
在大众道德审判里的隐忍,当然这不是什么值得赞扬的事,只是这巧妙地解释了,她是懂得小妹的妈妈的。


4,陷入其中的摆渡人
大姐的工作是临终看护,开始一直以为爸爸的临终看护也是由她负责,所以才会知道爸爸的第三任妻子和小妹在爸爸最后的日子里都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后来想了想,也许大概是同事之间的互通有无,不过也不太重要,爸爸的最后一程她至少是有参与过的。


海猫食堂的女老板最后的时光,她也许也有照顾到。


当大姐在“女人”和“妈妈”这两个角色中做最终抉择的时候,微醺的二姐进来问大姐的一个问题“做临终看护是不是会对死亡麻木呢?”
“我倒时常提醒自己不可以对死亡麻木”
(原话不太记得了,大概是这个意思)


在这个工作里,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执行者,而是一次一次背负生死离别的创伤,以鲜活的方式,让每一个临终患者得到爱和尊严。
和“摆渡人”不同的是,她有在过程中付诸感情。
也许是出于对父亲的思念、移情?也许是出于人道主义的善良。
我不得知,只是一边赞赏她,一边心疼她。


二姐
1,“好色之徒”
同期纪录片里的导演访谈部分,是枝裕和提到,二姐的设定是一个“好色之徒”。
整个片子也看得出二姐是一个不太勤劳的纯爱少女,男朋友应该是常换的,但每一任都因为纯爱所以即使总是被骗也永远都还是勇敢去爱,像从来没受过伤一样。


2,“妈妈”
大姐在最后抉择是和医生去美国还是留在这里做“妈妈”的那个晚上,微醺的二姐来鼓励大姐勇敢追求真爱,也是出于自己的信念:为了爱,其他都是可以舍弃的。
同时也表明了此时二姐已经决定,如果大姐这个“妈妈”去追求真爱,自己就会接过大姐的接力棒担当“妈妈”这个角色。


三姐
也是同期纪录片里导演访谈,是枝裕和提到,三姐的设定是一个“吃货”,刚好夏帆这个姑娘吃相又很好看,所以大部分她的戏份都有在吃。
大概因为一般吃货都不会太坏吧,这样一个简单善良的小姐姐形象就出来了。
后来刷的几遍有关注过这个点,前半集里真的每次三姐出现都是在吃吃吃,也真的吃得蛮好看。


后半集大概也是因为前面铺垫了差不多了,所以没怎么吃了,不过关于食物的记忆也是非常重要的线索,至少有两次,和小妹一起吃的东西(大概是金枪鱼土司和海鲜咖喱),都是关于爸爸的回忆,那写本来就看起来很好吃的东西,更好吃了。(所以如果拍起美食电影的话,是枝大叔应该也是一把好手吧)



小妹
小妹虽然是年纪最小的,可她跟大姐几乎相同的遭遇,也让她成为了一个可以在葬礼上担任接待访客重任的大人(虽然最后并没有真的担任,但看完电影的你们应该都知道,她真的可以做到)。


来到镰仓和姐姐们一起生活之后,看起来像是得到了三个“妈妈”的小妹,其实也小心地担任了三个姐姐的“妈妈”。
那些只能跟学校的小伙伴聊的,关于爸爸的回忆,关于自己在这个家庭里(外婆的追思会)可能带来的麻烦,关于那些害怕自己成为一个多余的人的种种顾虑,之前都小心翼翼地藏在心里,后来以一个成年人的方式,礼貌又温和地,告诉大家的时候,俨然也是一个深思熟虑又满腹担当的“长辈”啊。


第一次在仙台带大家爬上山顶去看常和爸爸看的风景,像个”妈妈“一样把爱的秘密传达给了三个姐姐。


和三姐吃海鲜咖喱的时候,弱弱地告诉关于父亲的食物习惯,三姐边吃边说,以后也多给我讲一些爸爸的事吧,那个对面的小妹,不就是”妈妈“嘛。


还有,关于爱上有妇之夫,小妹最开始带着妈妈对大家的歉意,到后来像自己的妈妈一样,表示理解大姐的时候,分明就是两个”妈妈“的对话。
海猫食堂女老板的追悼会后,大叔最后悄悄跟她说,想知道爸爸的事的话,就偷偷来找我吧,这个时候的大叔,也是一副把她当做同龄人的样子呢。


———

败者美学

里面所有的角色,身后都有一把辛酸泪。
为了当”妈妈“必须舍弃和爱人出国深造机会的大姐;为了追求真爱一再受伤的二姐;三姐好像是没什么苦恼,不过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她硬件上也算不上完美吧;一再失去亲人好像总是会”多余“的小妹。


还有,爸爸妈妈想要一个妹妹,结果出生的那个是自己(演《奇迹》的弟弟那个演员,好喜欢他)。



更残酷的还有,因为胃病最后去世了的海猫食堂的女老板,以及陪女老板临终前去看美好樱花的超nice男朋友。


and,小妹喝醉了的样子真是可爱,也是会骂人的呀,最后在山上,大姐不也喊了爸爸是笨蛋之类的话嘛。


看到这里,我们就放心了,原来可以得到爱的人物,也是和我们一样,会有一大堆苦恼的普通人,全都不是什么圣母嘛。


———

话外

这个片子看了太多遍,每次看完都想来写点什么,又觉得,不能那么浮夸要冷静一点,所以每次都又有新的体会了。
也终于如愿和带我入是枝裕和门的张叔叔在电影节的大荧幕上又看了一遍。
最终幕四姐妹在海边嘻嘻哈哈到最后,阴呼呼的海面尽头,突然出了太阳,海面一点点亮起来,闪着光的波浪一点一点移到眼前,真的不能更棒了。


记得去年看完第一遍的时候跟张叔叔讨论起来,他贪心地说,想娶大姐回家,和二姐恋爱,认三姐做妹妹,生一个小妹这样的小孩。
如果我是个男的,我也想。


———

安利

开始提到的《无人知晓》《如父如子》
世界奇妙物语系列《下一站,天国》
新干线命题“作文”《奇迹》
和这部看了差不多遍的《步履不停》
今年2月份的新书《有如走路的速度》

海街日记海街diary(2015)

又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日期: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绫濑遥 长泽雅美 夏帆 广濑铃 大竹忍 堤真一 加濑亮 风吹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海街日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