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是枝裕和是三年前,在东京飞往上海的班机上。起飞降落,掐头去尾,还有2个小时需要打发。于是按照时间长短挑了一部片子“如父如子”,降落前刚好看完,觉得好,淡淡的外表下有内心浓浓的挣扎,何况福山君,好久没见福山君了,还是那么帅……随后,接着赶路,匆忙中无暇回味,日子久了,就忘了。
“如父如子”是是枝裕和13年戛纳提名作品,只不过我孤陋寡闻,没关注过。
文艺青年密集的豆瓣,总有人将是枝裕和与小津安二郎相提并论。出于好奇,去著名的B站挖片,一直未果直到最近。上周,终于得见了,一口气连看两部:“比海更深”与“海街日记”(原本想等4月的北京电影节,但是没熬过好奇心)。
仅看一部影片,不能充分体会导演的个人风格,但是看了三部,大体就有了轮廓,何况是枝裕和是那么统一,不论是叙事,节奏还是画面,有一以贯之的风格。
不动声色的情节描述,看似淡淡的慢悠悠的,却节奏感恰到好处绝无拖沓,这个分寸把握,功力好深。整部片子看下来,似乎全是细节,琐碎的日常细节,可全透着生活的美,每个镜头如若截图下来,满是日式和风的古朴清丽,对于热爱日本文化的文青,真是たまらない!比如这两张,我承认最先是被画面吸引才去看的
画面太美,风格暖暖的,情节悠悠的,以至于有时我以为是枝裕和是在给成人讲童话故事。
但是细思极恐。
“如父如子”中被医院错抱的儿子,是两家人多大的人生悲剧;“海街日记”中那个从未出场的抛家弃子的父亲带给四个女儿的阴影和创伤; “比海更深”中男主潦倒无奈的失意人生,仔细想来,每一部戏,情节其实都挺狗血。可是,是枝裕和就是生生的能将每一碗狗血熬成鸡汤。
悲剧已然发生,生活还要继续,人生十之八九难如意,人性复杂,道是无情却有情,爱里有自私纠结,爱里也有忘我真情,比天大,比海深,只是不说,一说就错。
是枝裕和对这个世界有话说。他不愤世嫉俗,也不嘲讽挖苦,更不刻意煽情。他不想改变什么,也不特别励志。但是他的片子是鸡汤啊,不温不火,意味深长。疲惫的时候喝上一口,世事一切尽可原谅。
(PS,最爱“比海更深”。阿部宽,越老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