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6-04-22

海街日记:生活本身就很美


        总的说来,《海街日记》是一部温暖治愈的亲情片。虽然有人会指责它比起导演前几部作品显得平庸,也有人会觉得过于甜腻,但很少有人否认他/她在观看电影的两个小时里是享受的。对我来说,这部影片带给我的是一种生活的本味,就像片中大姐所做的腌菜,看似寡淡,实则回味无穷。
        影片改编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画。香田家三姐妹在父亲的葬礼上见到了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并把她接到了镰仓的家里。故事围绕着四姐妹的生活展开,秋去春来,铃也逐渐融入了这个温暖的家庭。《海街日记》延续了导演一贯的家庭伦理题材,同样是讲述亲情的片子,没有《无人知晓》的残酷,没有《步履不停》的克制,也没有《奇迹》的轻快,有的只是恬静细腻的真情流露、四季轮回里的生活点滴。
        故事的主线就是四姐妹的日常片段,是枝裕和摒弃了古典叙事,以一种近似白描的手法徐徐推进,一如镰仓温润的海风。影片开头,伴随着海浪轻拍沙滩的声音,镜头横摇扫过长泽雅美的美腿,我们在镜头的指引下来到镰仓这个海滨小镇。而结尾的长镜头也是一个极为生活化的场景,伴随舒缓悠扬的主题曲,字幕升起。剧情没有重大的转折与高潮,甚至没有清晰明了的开头结尾,观众就像翻看日记般窥视剧中人物,走入她们的生活。
        除了叙事手法,影片的日常性还得益于精准的场面调度。四姐妹与各自性格身份契合的服装、淡雅的妆容和自然的演技都大大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性。不时作为背景出现在镜头中的四时景致也很好地表现了镰仓的四季之美。在我看来,这种浅尝辄止的描绘比起市川昆的《细雪》(同样是一部讲述四姐妹故事的电影)里洋洋洒洒的尽力涂抹更能体现日本的“物哀”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开头香田家三姐妹在家中吃饭那个场景,是枝裕和为了增加画面的日常感,让餐桌的摆放稍微偏斜了一点。这种成濑式的处理拉大了空间的纵深感,也奠定了影片富有生活气息的基调。这一点的确不太容易让人察觉,但如果有人像我一样在花絮中看到了那个房间有多狭小,就不由得会感叹这种手法的高明,毕竟在影片中没有丝毫压抑局促之感。
        在简单细腻的日常化风格中,是枝裕和运用各种元素构建起我们对于自身生活的感知。久经风雨的木制老宅、承载着童年记忆的食物、从小认识的亲朋好友,无不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回忆。一切都是相当私人化的,属于镰仓、属于日本,但电影中所包含的普遍性让全世界的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那所依山傍海的老房子,庭院里有一株老梅,是外公在母亲出生时种下的。摘下梅子,酿作梅酒,夏天便来了。我不禁想起老家门前那棵茶树,每年奶奶都会在清明时节采下嫩尖。自家炒制的清明茶,别的地方是喝不到的。正如铃说的“(虽然不胜酒力)但果然还是想尝一尝自家酿的梅酒呀”,那是一种家的味道。
        另一个片中一再出现的重要元素是食物。影片几乎从头到尾都在吃,在家吃,在电车上吃,在海猫食堂里吃。吃是生者的仪式,与之相对的是开头和结尾的两场葬礼,葬礼是死者的仪式。食物的出现为叙事而服务,并未喧宾夺主,这点不像《小森林》。沙丁鱼吐司是铃脑海中父亲的味道,鱼糕咖喱则是属于千佳记忆里外婆的味道。味觉的记忆埋得很深,但保存得最久。或许是重庆的豌杂,或许是闽南的沙茶,而对我来说,是一碗家乡的清汤面。每次回去,都会和父亲特地跑去闹市的那家老店点上一碗,再来几两猪头肉,简单却很满足。
        虽然《海街日记》给人感觉温暖而治愈,但片中并非全是美好。除了主角们父辈的情感纠葛,配角们的生活也都有着各自的不幸。即便如此,他们依旧乐观地活着。这个世界正是因为在不完美中闪现的那一丝美好而更加可爱。当我们试图到电影中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是枝裕和精心架构起一座连接电影与现实的桥梁,告诉我们——生活本身就很美。
        平常跑步的那条小路、每晚睡的那张床,你是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它们的陪伴?或许有一天,当你去了远方,你会开始怀念现在的一切。

海街日记海街diary(2015)

又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日期:2015-05-14(戛纳电影节) / 2015-06-13(日本)片长:127分钟

主演:绫濑遥 长泽雅美 夏帆 广濑铃 大竹忍 堤真一 加濑亮 风吹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Hirokazu Koreeda/吉田秋生 Akimi Yoshida

海街日记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