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传》:自我救赎的精神历程

范典/文(07年旧作)


剧情:
女主角嘉比儿投身修道院,学习教会的戒律变成璐克修女。其后被送到医学院学习当护士,毕业后派到非洲的比属刚果服务。在那儿她认识了无神论的医生福图纳提,引起了她对宗教信仰的质疑。不久璐克生病,病后被送回比利时,当时正值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医院旁炮声隆隆,修女们却不顾个人安危继续工作。比利时沦陷后,璐克参加了敌后工作,爱心使她无法保持修道者的沉默和自制。当她听到父亲被杀害的消息时,决定请求还俗。


前记:
去年我就写了好几篇关于奥黛丽·赫本的影评,但是看到《绿厦》的时候忽然停止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太喜欢这部片子,总觉得太过先锋,时至今日看来,仍然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有关《绿厦》的影评先暂时搁一搁,幸许看过原著以后,会对影评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因此,跳过这一部影片,先来评述这部《修女传》。

这部片子不像赫本之前的作品那样轻松、浪漫,而且没有爱情,它是有关一个人的精神、信仰的自我挣扎与拯救的过程,我看完虽然有些不满它的沉闷、冗长与多场景的转移,却很喜欢最终的结果,导演在整部片子中都以“服从”二字来贯穿女主人公的精神宗旨,却让她从热衷于修道院生活到一点点持怀疑态度,直至最后离开修道院,追求自我精神自由。原本,我还猜测它将演变为一个爱情故事,却在女主人公离开修院时戛然而止——细细揣摩,如果把结尾变成爱情,一是有违整个剧的主题,二是会流于肤浅。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自传书的作者叫玛丽·路易斯·海贝茨,据说赫本看完剧本后,非常受感动,决定出演女主角佳比。电影一开始,佳比离开父亲和家人,前往修道院实习,可最终却决心将自己终生交付给上帝。可是在一次次经受考验的时候,她开始在以为上帝奉献一切的教会论道中产生怀疑,并深深自责,经受了内心反复的拷问以后,最终在战争爆发、自己的父亲惨死在德军枪口后,彻底放弃继续信奉上帝的决心。

影片中,奥黛丽·赫本要像一位真正的修女那样,大部分时间保持沉默,将自己的情感压抑在素黑两色的教袍之下——这也是她决心出演佳比以后,找到影片主人公原型海贝茨后相随数日的结果。而这种保持修女外型的模仿显然是初级的,作为一个演员,最主要的是体现人物身上的品质,而非仅仅气质与行止。我相信赫本自己对人物是有独到的体会的,因为那种对苍生萌生爱心的举动绝非是出演该片以后获得,她与生俱来就有这样的品质,在她晚年对非洲人民和儿童也一直维持着这份爱心。

正像佳比与赫本是不可分割一样,赫本对该人物的演绎十分传神,通过眼神及细致的动作来展现,这与她的《甜姐儿》等影片有着很大区别,摒弃了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她在该片以另一种形象示众。被宗教礼仪包裹的她,愈显素净、雅致,而她与生俱来的美丽与善良在矛盾中愈加楚楚动人。如果说,她一开始的执着注定她一生违背自己意愿而活着,这样的灵魂是得不到善终的,然而,就因为她从开始的“服从”到最终的“违背”经历了精神升华的砺炼,也使得人物得到更多人的共鸣。
凡是到教会参加布道的人,应该都记得教堂那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而本片就以佳比进入教堂受训开始,一层层向我们展现了教会制度的森严,几近苛刻的地步,然而嬷嬷们的理由是“这是上帝的旨意”,任何人都不能违背上帝的意愿,要学会无条件的谦让、放弃自尊等等,而让佳比无法忍受的是,自己明明可以通过生物考试达到自己的目标:去刚果在丛林中照顾需要帮助的人。可是,嬷嬷竟要她放弃考试来成全她人——这更像是一种无耻的剥夺,而她们训服人的幌子就是“上帝”,愈加使得这些人的面目丑陋、狰狞。当佳比到刚果成为福隽纳提医生(?)的助理护士后,她几乎把自己所有精力都扑在拯救病人生命及研究医疗卫生的工作上,当体力透支患上初期肺结核时,她感到迷惘和伤心,因为生病面临着要回到比利时那个死气沉沉的修道院。医生了解她的内心后,帮助她留了下来,但仍然敌不过教会领导的指派,又回到了战争爆发的欧洲。

导演对战争的安排在影片快结尾时分,但没有过分展开,而只是让战争成为人物实现自我救赎的最终台阶。那么导演究竟设置了多少级台阶让人物去攀登呢?一开始,他是让佳比成为教会一个听话者,在这时,佳比取了个教会名:璐克(就像入佛教要取法号一样)。璐克修女从一开始不谙修女法则到尽力压制、约束自己,使自己像一个真正的修女——这时,她经受了很多忍气吞声的折磨,放弃志愿,服从调派,再到受医生无神论的影响,再到精神病院受病人的攻击,从这儿可以看出,她一直在经受压制,她的灵魂也是从最初的热衷一步步走向麻木……在这时候,她回到比利时,在战争的压迫下她也还是谨守“服从”教规,但最终一封信让她崩溃了。她父亲被德国人无情的枪杀,这时,她脑海里现出她在刚果时回答别人的一句话——当时刚果一名土著男人在巫术教唆下用木棍打死了一位嬷嬷,而她们竟然以上帝的名义放弃了人类应有的仇恨情绪——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我们不会因为你们的人杀了她而憎恨你们!听来多么伟大、崇高的话语,此时却像一句嘲讽在调侃她自己。她再也无法忍受教会对人本身情感的这种扼杀,于是,她向神父提出离开教会。全片表现最为生动的情节俱在此时展现,她去意已绝的神情以及最后离开教会时整个冷冰冰的氛围,形成导演的一种尖锐。我在看这段时,特别是当佳比换回衣裳,从璐克修女变回原来的样子,回归自由身时,她按了铃。门“啪”的打开,我注意到赫本注意门的方向达五秒之久,她极微妙的探了探脖子,仿佛在等待某人进来,与她道别。可是没有,这是极为讽刺的——当她在教会的时候,那么多嬷嬷向她灌输予人为善的思想,而一旦离开,完全没有人情温暖可言。

但导演也就此戛然而止,没有让人物跟整个教会产生强烈的冲突,这与其性别、社会地位有关联。他对人物的塑造和刻画是相当成功的,至少感动了我,也让我觉得最后的结尾是很有份量的。导演弗雷德·金尼曼出身于奥地利,当过摄影师、副导演,还在好莱坞当过演员,他拍过好几部闻名于世的电影,比如那部非常有名的《正午》,还有《乱世忠魂》。虽然没有看过另外作品,但对他敢于拍这部《修女传》就心生敬意。我想,涉及宗教题材一定会在拍摄过程遇到一定阻碍,果不其然,翻查资料时,就有讲到他们在比利时遭拒最终找到法国巴黎弗洛伊尼斯修道院的过程,也是因为院长嬷嬷对赫本极为喜爱的缘故。

不过,当时到非洲拍戏,赫本也遭遇了一系列考验,热带气候的不适应,以及她患上肾结石的一些事情更使她自身的精神得以体现,也在业界获得了良好声誉。这些,现在看来已不足为道,我们的关注点还是在影片本身。我想,如果希望能从精神上解救自己的人看看这部影片,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修女传The Nun's Story(1959)

又名:艳尼传

上映日期:1959-06-18片长:149分钟

主演:奥黛丽·赫本 彼得·芬奇 伊迪斯·伊万斯 

导演:弗雷德·金尼曼 编剧:Robert Anderson

修女传的影评

记录
记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