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电影海报是我有生以来接触到的第一尊圣像(大概2006年),当时它的庄严神秘深刻吸引我,我无法不去注意它,眼睛带领沉眠的心灵去凝视这尊圣像(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圣像,只觉得是一幅神圣的画),这幅画让我感到敬畏,与无法触及的沉重。在这尊圣像面前,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本能——渴望自我约束的——尊严恢复欲。

这种尊严恢复欲,来自察觉到自己毫无遮掩、不能逃避的羞耻心,也来自心灵死亡的失落与沮丧,因为谁都知道自己并非毫无瑕疵。我现在以语言来描绘当初的情绪和心灵反应,似乎过详了,但这样也不能彻底表达初遇这幅画时的惊惧、敬畏、冥默。

后来看了这部电影,恰好是能看懂的阶段,审美也正好已升至内在,使我获悟不少。我准备重看一遍,在重温之前,记录一下对这部电影的零星印象:

1、水边对话,安详的树木,交谈的修士,静静的水流。

2、女疯子当着众人面小水……她看到教堂内洁白的墙壁,表情痛苦,像小孩子一样哭起来……她的哭泣有许多隐喻和象征,听着也让人甚感伤痛,没有圣像画的教堂怎么能算是教堂?仿佛人没有穿衣服一样可怜。还有疯女很美,愚痴更显得她纯洁无助,十分柔弱。善良的圣像画家动了恻隐之心,保护着她。注意Andrei Tarkovsky总是把圣母类女人当成真正的女人,他倾向于喜好于具有温柔母性美和纯洁美的女人,而把相反于这类的女人刻画成诱惑的反面角色(很符合圣经的风格),这也是健康男性的普遍审美,妻子必属于温柔贤淑的女子,有着圣洁感。

3、夜里一群人像野人般疯狂,进行着亵渎的邪异行为,赤身的成熟女人问圣像画家:“为什么不允许我们自由地爱?”被捆绑的圣像画家说:“这不是真正的爱,是兽性。”注意在这里的女人很性感,相反于前面的疯女。

3、鞑靼人入侵,摧毁教堂,疯女险遭欺凌,被圣像画家救下,杀人与拯救,怜悯与暴力,这对于圣像画家来说是很痛苦的经历。

4、疯女饿,乱吃有毒的蘑菇,安德烈就训斥她,她哇哇哭了,而后……谁给她肉吃她就跟谁走了……安德烈把她当女儿一样养活,而疯子毕竟是疯子,不理解安德烈的爱护,饿了就出于本能觅食,被人骗走很容易。他为了救她而杀人,而她为了吃肉转身就跟别人走了……她很美,美容易激起男性的占有欲,这很危险。

5、少年铸钟成功,用尽了所有力气,一场平静又心酸的惊喜。

6、疯女不疯了,还生了个孩子,为鞑靼人。一身白衣的她看上去柔静清丽,牵着马从远处走来,她望向安德烈,是感激的一眼吗?这一望让人稍感欣慰,她终不是毫无良知。但同时又让人感受到一种伤感和难以言出的滋味从安德烈的眼神里溢出,也许是释然。

7、最后一个镜头很美:朽木归于腐朽,随后宛如枯木复苏——转入圣像——圣三位一体 The Holy Trinity:http://www.godaughter.com/image/TheHolyTrinity.jpg

安德烈·卢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1966)

又名: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 安德烈·鲁勃廖夫 / 安德烈·卢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Andrey Rublyov / Andrei Rublev

上映日期:1966-12(苏联部分放映) / 1969-05(戛纳电影节) / 1971-12-24(苏联)片长:145分钟

主演: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伊万·拉皮科夫 尼古拉·格林科 尼古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y Konchalovskiy/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