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刚看完。年轻时就知道这部电影,也看过朋友写的影评。所以一直没忘。看完,心里暗想,也只有现在看才合适,因为里面很多的台词都是引自圣经。对这个有点了解和完全不了解,观感应该是不一样的。
台词仔细看了几遍,大致明白了电影的主线是因信称义和因爱称义之争。安德烈持后者,但是人世间的残杀、劫掠不断考验着他的这个想法。片中引了这段经文,安德烈本来对此有所醒悟很高兴,但是转眼大公残害画匠的行为就给了他重重一击。
出自《圣经》新约·哥林多前书13章: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念,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不算的什么。

这里的因信称义具体就是说信上帝,但是不信人类。电影前面费奥凡和安德烈的争论就展现了这一点。费奥凡认为人性是贪婪、卑劣的,无可救药,只能等待最后的审判。他因此说:我只侍奉上帝,而不是人类。安德烈则对此看法处于疑虑之中。
经过教堂被劫掠、人们被残杀后,安德烈的对人类爱之信念动摇了,他和已经死去,但又出现的费奥凡的幻影开始对话,他认为费奥凡以前的说法是对的,他这半辈子眼睛是瞎了,在这场浩劫中他还杀了人,杀了个企图强奸女孩的俄罗斯人(这个女孩应该是俄罗斯宗教传统中特有的角色:圣愚,这个女孩圣愚后来被鞑靼人引诱走了),安德烈觉得对人类已经无话可说,他发了默誓。电影最后一章少年铸钟的故事似乎和信仰无关,关键似乎在少年前后的话语上,少年前面在希望被选中去铸钟的时候说,他父亲教给了他铸钟的秘密,在经过千辛万苦,大钟铸成,且最终成功发出声音时,少年倒地哭了,说他父亲实际什么也没教他。安德烈抱着他邀请他一起去三一学院画画、铸钟,安德烈破了默誓。信仰是别人无法教导的,只能你自己不断的摸索中。电影最后在展现实存的安德烈的传世耶稣名画结束。

安德烈·卢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1966)

又名: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 安德烈·鲁勃廖夫 / 安德烈·卢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Andrey Rublyov / Andrei Rublev

上映日期:1966-12(苏联部分放映) / 1969-05(戛纳电影节) / 1971-12-24(苏联)片长:145分钟

主演: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伊万·拉皮科夫 尼古拉·格林科 尼古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y Konchalovskiy/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