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1-07

安德烈·卢布廖夫:melancholy

#趁醉觀後感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電影最適合在一小杯紅酒下肚之後的清冷夜晚裡觀看。看之前最好是已經在寒風中獨自步行了那麼個二十分鐘,把一整天白日緊繃的神經都吹散成浮在雲端的一潭湖水,身體處於一種涼涼的狀態,而思緒卻像水中飄浮的藻植清爽不已。像這樣三小時Andrei Rublev史詩級巨作必須得在大螢幕下前三排欣賞,塔可夫斯基的詩意敘事下常有苦難中美麗的怪人,他們被刻畫得古怪而善良,獨孤得要命,執拗而帶有宗教信仰般的虔誠,在禁錮地自設陷阱中苦苦前行,尋找出路,這與安德烈記憶中充滿私人回憶的俄羅斯民族苦難無不處處呼應。無論是《鏡子》中對戰爭年代母親居住的童年木屋,滿佈漬水的牆壁,遠遠觀看而無動於衷被大火吞噬的木屋的鄰居,還是《鄉愁》中執意在寒冷中舉著一小段蠟燭從舊城乾涸的溫泉一邊走到另一邊的詩人,反覆失敗反覆嘗試而最終倒下,抑或是《安德烈盧布夫》裡在牛棚跳舞又唱鼓的瘋癲音樂家,因為深知現世宗教之混濁而拒絕作畫聖像的畫人,撒謊又狡猾可只為心理上報復父親的鑄鐘少年,他們都像是一幕一幕重複出現的自然鏡像,大霧瀰漫的湖邊的迷失群馬,戰火紛飛刀刃廝殺中驟然從天而降的大白鵝,漫長陰鬱且暗湧撩人的傾盆大雨,都充滿了像是在苦難中踏著火石前進儀式感。俄羅斯作為一個被各種外來文化影響撕裂又重組的民族,在塔可夫斯基凝重且悲愴的鏡頭下被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如夢境般的水滴聲中,我想不是每個人對記憶的感知都是这般。ica和close-up相繼低調地舉行塔可夫斯基回顧放映,與此同時bfi即將舉辦對柏格曼的大型回顧月,不知當時柏格曼對塔可夫斯基的高度讚揚能否再次激起一些電影史上的迴響--「我站在門口,通往一個我想進入很久很久的世界,而他手上拿著鑰匙,早已在裡頭自由自在地行走,無比輕鬆」。

安德烈·卢布廖夫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1966)

又名:安德鲁卢布列夫(台) / 安德烈·鲁勃廖夫 / 安德烈·卢布耶夫 / 昂德烈柳布烈夫 / Andrey Rublyov / Andrei Rublev

上映日期:1966-12(苏联部分放映) / 1969-05(戛纳电影节) / 1971-12-24(苏联)片长:145分钟

主演:安纳托利·索洛尼岑 伊万·拉皮科夫 尼古拉·格林科 尼古拉· 

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 编剧: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 Andrey Konchalovskiy/安德烈·塔科夫斯基 Andrei Tarkovsky

安德烈·卢布廖夫的影评